KINLONG
  • Home
  • Profiles ▼
  • Communities ▼
  • Apps ▼
  • Metrics
  • Moderation
首页
  • ▼
  • Log In
  • Share
  • ?
  • IBMIBM

Communities

This community can have members from outside your organization. 子公司支持

  • Log in to participate
6be91705-0467-4ec3-8184-3ce1d78f7a1d Blog

▼ Tags

 

▼ Archive

  • April 2023
  • March 2022
  • February 2022
  • January 2022
  • December 2021
  • November 2021
  • October 2021
  • September 2021
  • August 2021
  • July 2021
  • June 2021
  • May 2021
  • April 2021
  • March 2021
  • February 2021
  • January 2021
  • December 2020
  • November 2020
  • October 2020
  • September 2020
  • August 2020
  • July 2020
  • June 2020
  • May 2020
  • April 2020
  • March 2020
  • February 2020
  • January 2020
  • December 2019
  • November 2019
  • October 2019
  • September 2019
  • August 2019

▼ Blog Authors

子公司支持

View All Entries
Clicking the button causes a full page refresh. The user could go to the "Entry list" region to view the new content.) Entry list

" 仅三天可见 " ,是一个人最大的孤独。

孔维维 145e9940-1ac9-1039-8c9a-ab4bc38c0954 | ‎ | 115 Views
前几天看到一个话题: "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失去倾诉欲。 "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随着年龄渐长,我慢慢发现,身边的人都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圈子,我们开始担心,自己的喋喋不休惹人厌烦,自己的絮絮叨叨招人不悦。
 
所以到后来,也就越来越不乐意去表达了。
 
 
有时候我们将情绪倾诉给手机。
 
走路的时候戴着耳机,坐车的时候刷刷抖音,将自己与整个世界完全隔离。
 
朋友圈也不怎么更新了,点开头像,不是孤零零的仅三天可见,就是零零星星的状态,才刷一屏就见了底。
 
 
偶尔打开聊天框,想找个朋友聊聊近况,看到对方没有及时回复,内心戏就开始了,担心打扰到对方,往往没聊几句就匆匆收了尾。
 
就这样,太多的情绪无处倾诉,更多的趣事无可分享。更多时候,一个人、一部手机,串成了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
 
我们失去了倾诉欲,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前阵子朋友跟我讲了一个故事,说自己有一次跟同学一块出去玩,本来想着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了,可以像以前一样躺在床上聊个通宵。
 
结果她说了好一会儿,却发现人家根本不想搭理她,不是拿起手机跟朋友视频,就是 " 嗯嗯啊啊 " 地附和几句。
 
她跟对方说,自己的生活太辛苦了,结果人家来了句: " 活着本来就够辛苦了。 "
 
她跟对方说起前阵子加班不能按时吃饭,差点就胃出血了,对方看似关心,实则敷衍地说: " 你赚钱多啊,想赚钱就得多干活啊。 "
 
 
 
她觉得难过极了,好像是自己敞开心扉,邀请对方加入,结果却被从头到脚泼了一盆冷水,心当时就冷了下来。
 
得不到回应和共鸣的倾诉,比憋在心里还难受。时间一长,自然就越来越不想多说话了。
 
 
 
有时候还挺羡慕小时候的。
 
小时候的我们,恨不得每天都喜滋滋地和周围人分享自己见到的新奇事儿。
 
现在却没什么好倾诉的了。朋友圈越发越短,该说的话越说越少,就连跟父母倾诉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前阵子朋友住院,20岁出头的小男生,还没到能靠自己的时候。但他硬是忍着没告诉父母,怕父母担心,那阵子电话都打得少了。
 
有一天我正在上班路上,突然接到他妈妈打来的电话,带着哭腔问我,她儿子是不是过得不好?
 
他妈妈在电话里说,自从他上了大学,就很少跟家里人说自己的近况了,每次他们都得费很大劲儿去打听。
 
从老乡那里得知儿子住了院,心里着急,又怕贸然赶过来会让他不高兴,老两口在家里干着急没办法,只好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
 
 
 
那阵子,我一有空就往医院跑,顺带告诉老两口朋友的情况,替他转达那些想对父母说,却一直没能开口说的话。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想说,而是真的不知道说什么。
 
面对朋友,会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想用自己家长里短的琐事去打扰对方。

面对父母,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跟他们说太多自己的苦恼,反倒徒增他们的担心。
 
这样的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但人是群居动物,如果不表达不诉说,总是将事情闷在心里,时间一久,才容易生病。
 
 
 
我曾经看过一项心理学研究,研究中说: " 一个人说的话假如有90%以上是废话,这个人就容易感到快乐,假若废话不足50%,这个人就不容易体验到快乐的感觉。 "
 
前者表现为娓娓而谈、喜笑颜开。后者表现为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这些废话,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
 
前阵子我看到了一个好玩的微博,所有微博正文里几乎只有一个字:铛。妥妥一个报时器。
 
但截至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万人关注它了。
 
大家在它的 " 铛铛铛 " 下畅所欲言,有按时跑来打卡的,有在这里许愿的,还有诉说自己难过的,偶尔还会收到陌生人的回复。
 
 
 
所以你看,我们并不是失去倾诉欲了,我们只是在不断寻找新的,能让自己袒露心声的途径,哪怕是一个只会 " 铛铛铛 " 的微博号。
 
因此,我不想鼓励你去做个失去倾诉欲的成熟大人。
 
只是在表达倾诉欲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区分倾诉的对象。跟与我们感同身受的人谈天说地,跟与我们背道而驰的人保持静默。
 
这样一来,我们不用担心自己会打扰对方,还能让自己和对方在一次次交流中拉近距离。
 
就像扎西拉姆在《当你途经我的盛放》里写过的一样: " 有缘的人会看到,懂的人会懂。 "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需要关怀,也都需要倾诉,我们都在找那个懂的人。
  •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Edit
  • More Actions v
  • Quarantine this Entry
Notify Other People
notification_ex

Send Email Notification

Quarantine this entry

deleteEntry
duplicateEntry

Mark as Duplicate

  • Previous Entry
  • Main
  • Next Entry
Feed for Blog Entries | Feed for Blog Comments | Feed for Comments for this Entry
  • Home
  • Help
  • IBM Support Forums
  • Bookmarking Tools
  • Server Metrics
  • Mobile UI
  • About
  • IBM Connections on ibm.com
  • Submit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