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就是胜利
好心交给讲理之人,善心交给知足之人,热心交给厚道之人不要期望他人感恩,指望别人感恩是一种错误,付出是一种享受施与的快乐。——卡耐基
大家会想帮人还帮出错了?还不能指望别人感恩?这是什么道理
还记得那个救19人的村名的新闻报道吗?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 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 视,更无人为他送行。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
让我来问问大家:像你我这样平凡的人,给了别人一点小恩惠,凭什么就希望得到比救了别人性命更多的感恩呢?
人间之事就是这样。
|
成为更好的自己无法速成做什么都要讲捷径是现代人的惯性思维吧,既然能省点劲儿,为什么不省点劲儿?!速成是每个人对成功的期望,改变自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改变是为了让自己更好。 那又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人说成为更好的自己,从升级思维模式开始;有人说学会断舍离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人说阅读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能让自己变更好;学习报班升级学历能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什么是“更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更高的工资,更高的职位,更多选择的自由。而所有人都承认学习是必需条件。于是就出现考研热、公务员热,各种学历教育提升班,每个人恨不得十八班武艺伴身。
|
你应该学会的心理急救知识遭遇自然灾害、子女外出求学、家人生病……当这些事突然发生在我们身上,心灵受到的打击有时会击垮整个人。尤其是对于儿童,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难以挽回的心理障碍。此时,若身边的家人朋友了解一些心理急救的常识,就可以尽早识别和及时干预,帮他们走出阴霾。 心理急救分为四个步骤:看、听、连接、结束。 首先是“看”,即观察 看自己以及受助人是否安全、是否有重伤、是否有基本生活需求、是否表现出应激综合反应、是否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是否表现出行为异常,例如酗酒、自 杀等。当我们接近需要帮助的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尊重对方的习俗、文化的前提下,向其介绍自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来提供帮助的;在征求对方的同意后, 尽可能找个令受助者感到安全和安静的地点来谈话;谈话时,注意要用一些自然的行为使对方感到舒心、安全,例如提供饮水和食品;此外,还应该尽快将受助者从 危险中转移,保护对方隐私和尊严,如果受助者情绪不稳,需保证他们不是独自一人。 其次是“听” 询问受助者所需和担心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最迫在眉睫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可近距离接触受助者,但不要催促对方讲话。如果对方想要谈谈,我们只要 倾听就可以了。但如果对方表现出极度应激状态,我们就需要保持声音平静柔和,帮助受助者恢复现实感,并确保他们不会独自一人。如果受助者表现茫然,我们则 应建议他们活动一下脚,使其感到自己的脚踏在地上;用手指或手掌拍拍自己的大腿;鼓励他们慢节奏的呼吸。 再次是“连接” 首先要满足受助者需求,包括基本生活需要,如食物、卫生用品、医疗用品等;对受助者应对困境的能力给予肯定;鼓励他们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包 括:1.休息充足;2.规律饮食;3.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交流;4.与信任的人讨论问题;5.做放松活动(散步、唱歌、与孩子玩耍);6.体育锻炼。保证 他们不会通过乱服药、吸烟、饮酒、整日睡觉、不停工作、远离朋友和亲人、忽略基本的个人卫生、冲动等消极的做法应对变故。 最后一个环节,是如何结束心理急救 所谓的结束绝对不是简单的告别。首先,我们应该向受助者解释将要离开的原因;其次,如果有其他人将继续对受助者实施帮助,应尽量将受助者介绍给那个人;再次,如果为受助者联系到其他服务机构,应让他知道可以从这个机构获得什么;最后,我们还要表达对受助者的希望和祝福。 需要提醒的是,作为心理救援的一方,我们要遵循如下原则: 心理治愈和自愈相结合 虽然经历灾难后会出现一系列身心反应,但其中大约有70%的人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依靠自己的力量自愈。因此,心理急救的同时要引导受助者认识到出现这些反应是正常的,树立他们接纳创伤的态度,引导他们自己处理和消化创伤(yiQIg.cOM)。 专业与热情相结合 如果救助只凭满腔热情,而缺乏心理救援的经验,其效果是难以保证的。因此,开展急救的同时还要接受专家或同辈的督导。 自我卷入与自我保护相结合 心理救援人员要始终体会受助者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保证必要的休息,不被坏情绪干扰。一旦发现自身情绪失调,应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必要时停止急救。 化解消极与植入积极相结合 灾难给人类带来沉重的打击,使人的精神世界蒙上了阴影。这也正是心理急救所需要去化解的消极因素。如果心理救援人员能够把事故后的温暖、团结、尊严、生命的意义等积极因素植入受助者内心,那么就可以使灾难事故转化成生存的能量,让人们更加珍爱生命、用心生活。 |
吃饱了的爱情,婚姻才走得远爱的最高程度就是喂饱彼此,包含生理和口腹之饱。 忙只是不在乎的借口。你看《欢乐颂2》里面的王柏川为他的小公司精殆竭虑,睡半夜起三更,但是每每早上去接樊胜美上班的时候,总会精心的准备好早餐,注意搭配。也不会去计较樊胜美比他闲,为什么不帮他准备,而是担心她吃的好不好。 真正的感情不会因为忙碌而失去细心,即使自己无法亲手烹饪,但有心就有方法,爱你就是想让你吃的好。 |
家有三岁小孩,父母要注意有多少人记得三岁时的事情?我反正是一点都不记得。现实中“三岁小孩”有时还用来被用来骂人,意在表示不满和蔑视,暗示你不懂事、幼稚可笑。三岁真的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可笑的年龄? 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三岁孩子的心理记忆会伴随一生,影响深远。中国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小”为什么是三岁和七岁?不是其他的年龄?意思是 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 特点。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
就说说三岁小孩吧。三岁的小孩子智力有限,家长所教的,不论属于消极还是属于积极,他们都会完全接受,还以为这些教导都是正确的。一般人后来的经历,都根据他们三岁时的教导展开,而且家长怎样对待三岁大时的他,一起感悟人生他也会怎样对待他将来的小孩,甚至同样对待长大后的自己。
|
你无需在意那些强加意义的人生节点很多时候,我对当下的生活都会有一种恍惚;上一秒感觉很清晰地在高中的课室里,听着蝉叫,风扇嗡嗡转动,老师讲课声欲远有又近,我在课桌后昏昏欲睡;下一秒,就穿过炎热的校道,走进空调吹拂的大学教室里,和朋友欢声笑语,听着老师的讲授 |
“随方就圆”通达人性的最高境界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有了天圆地方之说。而人立于天地之间,人道的玄机也就隐藏在这方圆之间。老祖宗的做人智慧就藏在“外圆内方”这句话中。简单四字能做到者从古至今真是少有人,尤其至今社会风气崇尚自由个性,做自己,相比外圆,内方显得更重要些。
|
每逢大事有静气,心浮气躁如何有静心?理性的智慧是很多聪明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个人升华的重要动力。但人这种感情动物永远做不到百分百理性,所有才有正确的选择、错误的选择。太理性的人难以亲近和被接受,于是只好折中一下。学着客观地看待事情,平和情绪下的思考可能更有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 |
成年人的讨厌是一种默不作声成年人之间的友谊,不经意就被人伤了心,心里面厌烦得要命,要不要大吵一顿表示绝交?成人年的感情也是脆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背叛欺骗伤透心,要不要和那人争吵表明态度?生活工作中遇到讨厌的人,怎么做才合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讨厌一个人,和其吵闹翻脸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有人总结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的最好方式,不是争吵和崩溃,而是默不作声地疏离。这个我也是同意的。
和人翻脸相当于正面攻击,目的是为了伤害对方,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诱因可 能在对方当言语中,也可能在对方行为中,目的以损害对方利益为目的。心理学家称这种为“野马效应”。是生活中的一种法则,这种攻击是有双向效应的,因为小 事而引发自身的消极情绪,却伤害自己的现象。简单点说“伤人害己”。你在攻击对方的过程中,想要看到他的表现以及知道他的感觉,所以本身攻击的人也会深受 折磨。
除此之外,伤害别人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的轻松,只会让关系更僵。无形中展现给对方一种自我的心理投射。多解释一句,什么是自我的心理投射?比 如你今天的搭配是“红袜子配绿鞋”,然后就会有人会讨厌你的穿搭,说你审美低下,品味趣味恶俗,仅仅是细节就能激起他们对你的讨厌。这在心理学上,其实是 一种自我投射,他们之所以讨厌你,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变成这样,害怕自己品味低、审美不高。
而最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明白一时的解气,过后未必就可以摆脱讨厌对方的事实。
其影响就是我们讨厌一个人,反过来就会被这种消极情绪所吞噬,我们讨厌对方越深,这种情绪对个体产生的无形伤害也就越大。“翻脸”只是对这段糟糕情绪的“反复加工”体验,最后自己会更痛苦。
我们要用理智拒绝“野马效应”,用情商智慧化解人际矛盾,与此同时也能拒绝他人给自己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影响。
真正高情商的人,讨厌一个人时,默不作声地,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不会当面翻脸,给他人留面子,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有小伙伴讲,我不是高情商,做不到那个段数,被人欺侮了就想着立马还回来,不计后果的那种,事后也会后悔,该怎么办?
|
高兴就好活着就是为了快乐,何必在意干扰自己情绪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