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开始,拼多多就在热搜上没下来过。
15亿阅读量、178万讨论度。
自上周,拼多多女孩“润肺”之死卷起轩然大波,
两天前,拼多多员工家中跳楼自杀引起的震惊还未消散,
昨天,拼多多员工又在微博发布了一段视频,称自己因发布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照片,被强制赶出了公司。
而且,他还遭到HR声称的“影响背调”、“写入档案”、“你还年轻”的语言威胁。
时间退回2020年12月29日。
凌晨1点30分,年仅23岁的拼多多女孩张某霏,花名“润肺”,在新疆凌晨2点下班回家的路上昏倒,经抢救6个小时,最终抢救无效离世。
事件撕开了拼多多表面光鲜,背后高压的工作机制:
月平均工时300小时;
部门每天平均凌晨2点下班;
近乎严苛的考勤制度。
但真正引发海啸效应的,是拼多多回复的惊人言论。
虽然事后拼多多回复,该消息为品牌营销公司代回,但仍在网上引起热门讨论。
这个很漂亮,唱歌很好听的花季女孩,生前最后一条签名赫然写着:
“我为多多守边疆”。
这句充满情感和斗志的话,在“底层人民,哪一个不是拿命换钱”的冷血回复下,显得格外凄凉、讽刺。
短短一周后,1月9日,一个同为23岁的拼多多小伙,选择在家中跳楼自杀。
这名员工去年7月入职拼多多,在自杀前才刚刚通过试用期、转正不到一个月。
拼多多前安全技术团队负责人何淇丹在微博爆料,该名员工在Knock(拼多多内部通讯工具)上最后活跃时间是8小时前。
“这说明他纵身一跃之前,还看了一下Knock。”
短短十天的时间,从员工加班猝死,到被抬上救护车,再到在家跳楼自杀。
拿命换钱真的是成年人的宿命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工作原本只是用来谋生的手段,可最后却将有些人带进了无尽的深渊。
这样的本末倒置,让人心痛不已。
成年人的生活当然不易,赚钱也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该明白:
在生命面前,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值得你拿命去换钱。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后余生。
为了生活,我们逼着自己去拼命,丝毫不敢放松,更害怕被公司和社会所抛弃。
可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工作,换来的却是越来越差的身体,越来越糟的心情,和越来越小的生活空间,甚至连上个厕所都是要计时。
一些动辄数千员工的“大公司”,一层楼里的厕所坑位却只有个位数。
有的公司为了控制员工上厕所的时间,甚至在厕所顶部放上了计时器,读数精确到秒。
虽然后面公司辟谣这只是一次测试,但足以说明打工人连上厕所都要争分夺秒。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有一名男员工因为实在着急,被迫在小便池内大便。
没有人知道,因为一个坑位,放下了自己的身段和尊严,需要付出多少的勇气。
可长期处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崩溃的何止是身体?
近些年来,“996”成为了社会的常态,各种“加班文化”“狼性文化”更是大行其道。
激烈的职场竞争,让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累死,也不敢停下来。
钱没了还能再赚,生命一旦没了,一切都只能是空谈。
2018年,36岁的华为工程师齐智勇在经历了22个月无休后突然猝死的消息,曾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
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齐智勇选择了常驻国外的高薪工作。
可是高薪的背后,也必定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连续22个月一直在国外工作,没有回国休息过一次;多次跟领导请假,但是都被拒绝了;
去世前一周,他发微信给妻子说:自己可能挺不了……
然而猝不及防,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他还有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3岁啊。
即使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类似的不幸也在不时上演着。
12月4日,国美电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岁员工,在年终誓师动员大会期间猝死,法医鉴定过度疲劳。
他的姐姐向记者解释,自己的弟弟被安排两个岗位,早出晚归。
“他说很累。”
12月5日,杭州一名90后设计师,在上班时突发意外。
可是当家属找到公司时,老板避而不见,甚至否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12月9日,上海某互联网公司47岁员工,从公司健身房出来后晕倒在沙发上,直到半小时后才被同事发现。
可是他再也没能起来了。
12月21日,饿了么外卖员韩某在送单途中猝死,年仅43岁。
在家属追责时,却被平台告知:该骑手与平台无任何雇佣关系,出于人道主义补偿2000元。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才改为了赔偿60万。
可是你知道,43岁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是打拼事业的黄金时期,意味着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要赡养,下有小要抚养。
原本拼了命想让家人过好一点,可是最后,反而让家人陷入了无尽的哀伤。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命运无常,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自己。
很多人调侃自己“拿命换钱”,可是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马云说,996工作制,是员工的福报;
刘强东说,自己创业睡地板,每两小时回应一下论坛用户;
更有无数大V整天在发“舒服是留给死人的”“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的打鸡血言论。
看上去像是努力的励志,实际上是压榨的诡辩。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一不一样姑且不论,创业者们的前期努力有无限丰厚的回馈,而打工人努力完了之后,还得拿着工资去看病。
对于努力讨生活的人来说:
一切以健康为代价的拼搏,都是为未来埋下的隐患;
任何没有健康保障的拼命,都是资本的耍流氓。
可悲的是,当普通人的性命已经在被这种“奋斗”伤害的时候,还有一些人认同这种价值观:
这些人自己没有资源,却甘愿被“996福报”“硬核奋斗”压榨,并幻想有一天成为资本家。
一味鼓吹拿命去换钱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要知道,若连命都没有了,赚钱是为了什么,生活又从何谈起?
还记得2010年,富士康连续发生14起员工跳楼事件吗?
从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马向前因高强度工作自杀,撕开了现代工作机器对一个人精神和身体双重折磨的口子。
据检测,马向前死亡之前曾服用大量利培酮,这是一种治疗精神的药物。
十年前的“过劳自杀”,到今天的“员工猝死”,历史居然惊人地相似。
鸡汤告诉我们,趁年轻,你要拼一拼。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努力工作、拼搏奋斗是值得提倡的。
但是当一份工作开始以不停地消耗身体的健康,折损生命的时长为代价,这样的拼搏,是有问题的,不值得鼓励的。
叔本华说过: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拿命换钱容易,拿钱换命却很难。
要知道,没有哪一份工作,值得你以命相搏。
如果现在这份工作不适合你,总会有你适合的工作。
年纪越大越明白,世间除了身体的健康,家庭的温暖,其他都没有那么重要。
工作再光鲜,不如每天按时回家吃饭来得幸福;工资再漂亮,不如有个好身体来得实在。
日剧《我,到点下班》讲了一个准点下班的职场故事。
女主东山作为公司的项目总监,每当办公室的时钟跳到6点,她就立即起身,收拾东西要下班了。
东山的行为,不是没有遭到领导同事的非议,尤其是在加班文化盛行的日本。
敢于直接拒绝加班的东山,有自己堂堂正正的理由:工作时间内高效完成了工作任务。
很多人羡慕东山的洒脱,其实她一开始也并不是这样的。
刚入职场时,她跟其他人一样拼命加班,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一个月还要加班100个小时以上。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半年之后,她的身体最终出现了问题。
有天在上班的路上,她突然感到头晕,一脚踏空,摔下了楼梯,经过抢救,才捡回一条命。
病愈后的东山,想了很久,终于明白:
健康地活着,才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换了工作之后,九点上班,她8点55分打卡,一到下班时间,立马起身走人。
她说:“比起升职,还是朝九晚六,吃小笼包最让人幸福。”
的确是这样,工作的时候,做好分内事,下班后,就享受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
这是不容置疑的职场品格。
当我们敢于对不合理的现象提出反对,才能让合理的现象开始产生。
就像那位被拼多多强制辞退的员工@王太虚所说:
“我们这个世界,不该是这样运行的。”
对于公司不合理的制度,要学会拒绝,敢于发声,学会用《劳动法》捍卫自己的权益。
同时,也请这个社会能多给年轻人一些喘息的机会,拼搏要有,休息也要有。
因为,
“真正有效的奋斗,不是一曝十寒,而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该休息时候休息,该工作时工作,才是健康、有效、可持续的奋斗方式。”
毕竟,我们努力工作的意义,是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成为别人赚更多钱的工具。
作家蒙田说过:
“只要失去健康,生活就会充满压抑和痛苦,没有它,快乐、智慧、知识和美德都黯然失色,并化为乌有。”
没事少熬夜,有空早休息,抽空多锻炼。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一切的本钱。
工作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健康故,前者就可抛。
有个好身体,比做什么工作重要;
保持好心情,比赚多少钱重要;
堂堂正正、开开心心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