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分享

Re: 拼多多事件再引热议:世上没有哪份工作,值得你拿命换钱!
工作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健康故,前者就可抛。
|
人性最大的善,是不让别人为难前段时间去参加一个小学同学聚会,大家许久未见,本来聊得很开心。
席间,小王说自己开了个服装店,欢迎老同学来光顾,可以给优惠。
一旁的小张听到这话,立刻兴奋地把旁边的几个同学都招呼了过来:“大家听见了没?小王说他开了家服装店,大家去他店里买衣服一律5折!”
另外几个同学也跟着起哄:“王老板果然是土豪啊,看来这两年挣了不少钱吧!要不干脆一人送一套吧!”
在一片哄闹声中,小王尴尬得话都说不出来了,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我很理解小王的难处,他这家店刚开不久,开店借的钱都没还清,哪里舍得这么浪费?
小张的一句话,把别人架在火上烤,自己却在一旁看热闹。
这种说话不经大脑的行为,不是坏,就是蠢。
可是,喜欢这么说话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回家过年,三姑六婆一定要围过来“亲切问候”:
“一个月工资多少?找到对象了没?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娃?什么时候生二胎?……”
听说你跟对象吵架了,有些损友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
“听说你们吵架了?为什么吵架啊?闹分手了吗?分手也是好事,早就觉得你们不合适了……”
明明看到你的脸色已经不好了,他们还在继续滔滔不绝,只顾着自己说得爽。
人生本来不易,说话更要注意。
有时你一句脱口而出的话,却能让别人倍感为难,平添麻烦。
老话说:“打铁观火侯,说话看眼色。”
说话时给别人留点面子,看破不说破,别人会感激你一辈子。
张嘴前看看别人脸色,不该说的别说,才是最顶级的情商。
《庄子》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古人云:“君子不强人所难,不夺人之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别人来指手画脚,强按牛头。
有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当然不要强塞给别人。
还有一句话叫,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别人不喜欢,也千万不要勉强。
就像一个人想要的是苹果,你却硬塞给他一个梨,还非说梨比苹果更好吃。
即使你是好意,别人也不会领情,反而会对你心生反感。
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多人却乐此不疲:
有些父母爱子心切,给孩子选好了专业,找好了工作,规划好了人生,孩子却对父母心生怨恨;
有些人不分青红皂白就劝别人要大度、要原谅,却不知道对方到底经历过多少痛苦。
未知他人心,莫作无用功。未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强人所难,最后难免适得其反。
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思,其实是一种控制欲在作怪;
尊重别人的想法,不做让人为难的事,才是深到骨子里的修养。
最近有句很流行的话:“余生,只想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
那些相处舒服的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不论做什么,他们都不会让别人觉得为难。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真正的善良,都是润物细无声的。
没有“我是为你好”的道德绑架,没有居高临下的指指点点,只有简简单单的理解和尊重。
嘴上说着“为你好”,却处处让你为难的人,一定不是真的为你好;
真正为你好的人,会设身处地地替你着想,不动声色地给你帮助,不让你左右为难,更不让你当众难堪。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人着想,就是善良。
说话不让人为难,也是给自己留下福报;做事不让人为难,就是最好的积德行善。
余生,愿我们都能彼此尊重,相互体谅。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
拼多多事件再引热议:世上没有哪份工作,值得你拿命换钱!早上开始,拼多多就在热搜上没下来过。 15亿阅读量、178万讨论度。 自上周,拼多多女孩“润肺”之死卷起轩然大波, 两天前,拼多多员工家中跳楼自杀引起的震惊还未消散, 昨天,拼多多员工又在微博发布了一段视频,称自己因发布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照片,被强制赶出了公司。 而且,他还遭到HR声称的“影响背调”、“写入档案”、“你还年轻”的语言威胁。 时间退回2020年12月29日。 凌晨1点30分,年仅23岁的拼多多女孩张某霏,花名“润肺”,在新疆凌晨2点下班回家的路上昏倒,经抢救6个小时,最终抢救无效离世。 事件撕开了拼多多表面光鲜,背后高压的工作机制:
但真正引发海啸效应的,是拼多多回复的惊人言论。 虽然事后拼多多回复,该消息为品牌营销公司代回,但仍在网上引起热门讨论。 这个很漂亮,唱歌很好听的花季女孩,生前最后一条签名赫然写着: “我为多多守边疆”。 这句充满情感和斗志的话,在“底层人民,哪一个不是拿命换钱”的冷血回复下,显得格外凄凉、讽刺。 短短一周后,1月9日,一个同为23岁的拼多多小伙,选择在家中跳楼自杀。 这名员工去年7月入职拼多多,在自杀前才刚刚通过试用期、转正不到一个月。 拼多多前安全技术团队负责人何淇丹在微博爆料,该名员工在Knock(拼多多内部通讯工具)上最后活跃时间是8小时前。 “这说明他纵身一跃之前,还看了一下Knock。” 短短十天的时间,从员工加班猝死,到被抬上救护车,再到在家跳楼自杀。 拿命换钱真的是成年人的宿命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工作原本只是用来谋生的手段,可最后却将有些人带进了无尽的深渊。 这样的本末倒置,让人心痛不已。 成年人的生活当然不易,赚钱也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该明白: 在生命面前,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值得你拿命去换钱。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后余生。 为了生活,我们逼着自己去拼命,丝毫不敢放松,更害怕被公司和社会所抛弃。 可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工作,换来的却是越来越差的身体,越来越糟的心情,和越来越小的生活空间,甚至连上个厕所都是要计时。 一些动辄数千员工的“大公司”,一层楼里的厕所坑位却只有个位数。 有的公司为了控制员工上厕所的时间,甚至在厕所顶部放上了计时器,读数精确到秒。 虽然后面公司辟谣这只是一次测试,但足以说明打工人连上厕所都要争分夺秒。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有一名男员工因为实在着急,被迫在小便池内大便。 没有人知道,因为一个坑位,放下了自己的身段和尊严,需要付出多少的勇气。 可长期处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崩溃的何止是身体? 近些年来,“996”成为了社会的常态,各种“加班文化”“狼性文化”更是大行其道。 激烈的职场竞争,让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累死,也不敢停下来。 钱没了还能再赚,生命一旦没了,一切都只能是空谈。 2018年,36岁的华为工程师齐智勇在经历了22个月无休后突然猝死的消息,曾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 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齐智勇选择了常驻国外的高薪工作。 可是高薪的背后,也必定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连续22个月一直在国外工作,没有回国休息过一次;多次跟领导请假,但是都被拒绝了; 去世前一周,他发微信给妻子说:自己可能挺不了…… 然而猝不及防,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他还有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3岁啊。 即使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类似的不幸也在不时上演着。 12月4日,国美电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岁员工,在年终誓师动员大会期间猝死,法医鉴定过度疲劳。 他的姐姐向记者解释,自己的弟弟被安排两个岗位,早出晚归。 “他说很累。” 12月5日,杭州一名90后设计师,在上班时突发意外。 可是当家属找到公司时,老板避而不见,甚至否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12月9日,上海某互联网公司47岁员工,从公司健身房出来后晕倒在沙发上,直到半小时后才被同事发现。 可是他再也没能起来了。 12月21日,饿了么外卖员韩某在送单途中猝死,年仅43岁。 在家属追责时,却被平台告知:该骑手与平台无任何雇佣关系,出于人道主义补偿2000元。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才改为了赔偿60万。 可是你知道,43岁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是打拼事业的黄金时期,意味着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要赡养,下有小要抚养。 原本拼了命想让家人过好一点,可是最后,反而让家人陷入了无尽的哀伤。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命运无常,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自己。 很多人调侃自己“拿命换钱”,可是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马云说,996工作制,是员工的福报; 刘强东说,自己创业睡地板,每两小时回应一下论坛用户; 更有无数大V整天在发“舒服是留给死人的”“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的打鸡血言论。 看上去像是努力的励志,实际上是压榨的诡辩。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一不一样姑且不论,创业者们的前期努力有无限丰厚的回馈,而打工人努力完了之后,还得拿着工资去看病。 对于努力讨生活的人来说: 一切以健康为代价的拼搏,都是为未来埋下的隐患; 任何没有健康保障的拼命,都是资本的耍流氓。 可悲的是,当普通人的性命已经在被这种“奋斗”伤害的时候,还有一些人认同这种价值观: 这些人自己没有资源,却甘愿被“996福报”“硬核奋斗”压榨,并幻想有一天成为资本家。 一味鼓吹拿命去换钱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要知道,若连命都没有了,赚钱是为了什么,生活又从何谈起? 还记得2010年,富士康连续发生14起员工跳楼事件吗? 从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马向前因高强度工作自杀,撕开了现代工作机器对一个人精神和身体双重折磨的口子。 据检测,马向前死亡之前曾服用大量利培酮,这是一种治疗精神的药物。 十年前的“过劳自杀”,到今天的“员工猝死”,历史居然惊人地相似。 鸡汤告诉我们,趁年轻,你要拼一拼。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努力工作、拼搏奋斗是值得提倡的。 但是当一份工作开始以不停地消耗身体的健康,折损生命的时长为代价,这样的拼搏,是有问题的,不值得鼓励的。 叔本华说过: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拿命换钱容易,拿钱换命却很难。 要知道,没有哪一份工作,值得你以命相搏。 如果现在这份工作不适合你,总会有你适合的工作。 年纪越大越明白,世间除了身体的健康,家庭的温暖,其他都没有那么重要。 工作再光鲜,不如每天按时回家吃饭来得幸福;工资再漂亮,不如有个好身体来得实在。 日剧《我,到点下班》讲了一个准点下班的职场故事。 女主东山作为公司的项目总监,每当办公室的时钟跳到6点,她就立即起身,收拾东西要下班了。 东山的行为,不是没有遭到领导同事的非议,尤其是在加班文化盛行的日本。 敢于直接拒绝加班的东山,有自己堂堂正正的理由:工作时间内高效完成了工作任务。 很多人羡慕东山的洒脱,其实她一开始也并不是这样的。 刚入职场时,她跟其他人一样拼命加班,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一个月还要加班100个小时以上。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半年之后,她的身体最终出现了问题。 有天在上班的路上,她突然感到头晕,一脚踏空,摔下了楼梯,经过抢救,才捡回一条命。 病愈后的东山,想了很久,终于明白: 健康地活着,才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换了工作之后,九点上班,她8点55分打卡,一到下班时间,立马起身走人。 她说:“比起升职,还是朝九晚六,吃小笼包最让人幸福。” 的确是这样,工作的时候,做好分内事,下班后,就享受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 这是不容置疑的职场品格。 当我们敢于对不合理的现象提出反对,才能让合理的现象开始产生。 就像那位被拼多多强制辞退的员工@王太虚所说: “我们这个世界,不该是这样运行的。” 对于公司不合理的制度,要学会拒绝,敢于发声,学会用《劳动法》捍卫自己的权益。 同时,也请这个社会能多给年轻人一些喘息的机会,拼搏要有,休息也要有。 因为, “真正有效的奋斗,不是一曝十寒,而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该休息时候休息,该工作时工作,才是健康、有效、可持续的奋斗方式。” 毕竟,我们努力工作的意义,是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成为别人赚更多钱的工具。 作家蒙田说过: “只要失去健康,生活就会充满压抑和痛苦,没有它,快乐、智慧、知识和美德都黯然失色,并化为乌有。” 没事少熬夜,有空早休息,抽空多锻炼。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一切的本钱。 工作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健康故,前者就可抛。 有个好身体,比做什么工作重要; 保持好心情,比赚多少钱重要; 堂堂正正、开开心心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
真正体现一个人教养的,不是学历高低,不是家境贫富,而是……荀子曰:“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为人处事,教养决定一切。 有人一介白身,却心怀悲悯,有人光鲜亮丽,却净做些令人不耻之事。 真正体现一个人教养的,不在于学历,不在于贫富,而在于尊重: 对不幸的尊重,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平等的尊重,对不同人生的尊重。 知乎上看到这样一则真实故事: 有一位24年前因公负伤的警察,他出事的时候才21岁,因为追捕疑犯时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 警察的父母这24年来一直都在悉心照料着醒不来的儿子,从家财万贯到一贫如洗,始终没有放弃。 直到前几年的秋天,这个家庭的事迹被立为宣传典型,所有地方媒体开始一窝蜂地报道他。 他的父亲已年过六旬,是个坚强又乐观的老人,从不在外诉说自己家庭的不幸。 如果不是媒体上门采访,邻居们根本不知道那个植物人曾是个英雄警察。 为了突出这个警察家庭的励志与感人,记者们围成一圈,一个个把麦克风和镜头对准了年迈的老人,追问着出事那天的细节。 一个记者问道:“好好的一个孩子变成了植物人,怎会不痛苦!” 每次灾难发生时,总能听到这种声音,恨不得把别人所有的疼痛,一点一滴地剖开、放大、修饰,然后告诉围观的人:“看,这个人好惨,这个家庭好痛苦,这个故事好感人!” 围观者听了,看了,有些人沉默以示尊重,有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评头论足,甚至会对“没有表现出痛苦”的受害者施以人身攻击。 类似的事件每隔一段时间就在发生。 或许旁人再大的不幸,于你来说,都不过是小不幸。 可风水轮流转,若有一天你遭遇同样的不幸,在他人眼里,也自然无足轻重。 尼采曾说:“如果我们学会使自己更加愉快,那么我们最好不要给别人制造痛苦,不要有折磨别人的念头。” 做人最基本的教养,是尊重每一个在苦难中活着的人,不把自己的利益与愉悦凌驾于别人的伤口之上。 不消费别人的痛苦,不漠视别人的忍让,哪怕做不到善良,也请牢牢闭嘴。 前不久,袁姗姗因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口无遮拦惹了众怒。 本来,几位明星嘉宾在文物修复大师的带领下了解文物修复,这也是好事,宣扬传统文化,科普文物知识。 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观察文物,袁姗姗突然用三只手指拎起一件文物,而在这之前,文物修复大师已经提醒过:拿器物的顶和底要托着。 其他几位明星看她大大咧咧拿着文物的样子,纷纷提醒她:小心点,别摔坏了。别掐它,它会断掉。 袁姗姗想也没想,直接指着文物修复大师说:“没事,他可以修复。” 语不惊人死不休! 有网友说,她这是拿无知当幽默。 如果不清楚文物的价值,不了解文物修复工作的艰难,可以选择和其他嘉宾一样,多看多听少说话少动手。 这不仅仅是无知情商低,更是无素质无教养,连对文物修复工作者最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 轻飘飘的一句话背后,是多少人多少时间的心血。 如果角色对换,你是那个被人轻践劳动成果的人,又会是什么模样? 生活中总有些人,凭借自己浅薄的认知行走社会,心里揣着自大,行为带着轻浮,被人戳中了痛处会跳脚,但自己却无法做到换位思考。 有人边吃烧烤边扔垃圾,明明垃圾桶就在不远处,路人提醒他,他却说:“这是清洁工的工作。” 有人在餐馆对着服务员呼来喝去,临走时桌上地上一片狼藉。 还有人在保存多年的古建筑上,拿刀一下一下刻上“某某在此一游”。 细节之处见教养,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皆是细节。 也许人群中我们无法一眼辨别学历最高、财富最多的人,但却一定能准确指出那个最没教养、最不懂得尊重他人辛苦工作的人。 童话大王郑渊洁谈过这样一段经历。
正如卢梭所说:“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
有些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了不起,有些人买了几个名牌包就肆意贬低别人穿的地摊货;
这世上本就没有谁比谁优越,百年以后,皆是散落于世界的一粒尘灰,无足轻重。
有时间膨胀自己的虚荣心,不如比一比谁是真正有教养的人。
真正的教养是什么?
正如小沈阳所说:“别人家的墙倒了,我们扶不了,但我们不推;别人挨饿了,我们有肉吃,我们给不了,但是尽量不吧唧嘴。”
客观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不自大,不自卑,不自弃,不自恋,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才该是教养的最初体现。 此前,63岁未婚未育的天才舞蹈家杨丽萍上热搜了。
原因很可笑,有人在她的抖音下评论:“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有儿女,再美再优秀都逃不过岁月的摧残。”
更可笑的是,有一万多人为这条评论点了赞。
又是什么时候开始,评价他人的人生变得如此稀松平常?
已婚已育的认为人的一生要有孩子才完整,未婚未育、经济独立的认为只要自己活得开心有价值,何必要被婚姻绑架。
这两种想法代表了两类人生,谁也无法评判它们是对是错,是好是坏。
正如完美人生没有明确的定义,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种。
毛姆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
人生的价值本该由自己来判断,何时轮不到一个外人来说教指责,自己活得充实有意义,那这一生就是成功的。
别局限于自我的认知,你以为的优秀并不是所有人眼里的优秀,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观念与观念之间的差别,才是一个社会人最应该具备的教养。
和有教养的人相处,如沐春风,和无教养的人相处,如坐针毡。
人活一世,林林总总皆是修炼。
不断地经历,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更新。
唯愿你懂得尊重不幸,不消费他人的痛苦,尊重劳动,不无视他人的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