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分享

Re: “人,为什么会变?”答案看哭无数人
从今往后,对自己好一点,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肆意洒脱。
|
Re: “我鼓励你做一个冷淡的人” |
Re: 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余生很贵,愿你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
“人,为什么会变?”答案看哭无数人行走于这人世间,一路上跌跌撞撞,经历的事情越多,越明白: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一成不变的。 时间在走,人心在变 曾经的我,总是会对身边的人和事,怀抱着许多美好的想法。 认为只要我真诚对待生命中的一切,所有东西就能始终如初。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很多事情,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改变。 生命的长河,永远都在流动,从来没有什么东西会永远不变。 就像地球永远在转动,时间永远在走,人心,也慢慢会改变。 正如纳兰性德诗中写的那样:
人,为什么会变?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变得不再处处讨好别人,学会放过自己,凡事一笑置之。 树怕伤根,人怕伤心
那些捂不热的心,求不来的情,不要也罢。
|
“我鼓励你做一个冷淡的人”蔡康永说:“其实,我鼓励大家做一个比较冷淡的人。 一个人一味的热情其实是盲目的。你一定会有大部分的时候是冷淡的,才能够对比出你对哪些事情,哪些是怀抱着极高的热情。” 对欲望冷淡一点,看淡浮华,才能享受安稳的幸福 对社交冷淡一点,精简圈子,才能收获简单的快乐。 果断舍弃拖累你的、不喜欢的东西,才能让你的生活被你所喜欢的事物所填满。 放松双手,才能腾出手来迎接真正的美好。 所以,请一定要有“做一个冷淡的人”的勇气。 有冷淡才会有热情,有断舍离才会有轻松的自由。 对欲望冷淡一点 北野武说:
是啊,人生在世,我们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 适当的欲望是人类生存的原动力,给了人们前行的动力。 但是欲望一旦超出,就会越放纵,最终让你疲惫不堪。 上周,刚收到朋友思思从老家寄来的一大箱柚子。 半年前,思思一家结束8年的北漂生活,回到福建老家。 在北京的日子里,思思最常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太难了!做人太累了!
为了迎合环境产生的过度消费,小两口每个月都要背负不小一笔消费贷。 而为了满足欲望,还上消费贷,又需要拼命地工作、加班、开会、应酬…… 永远追不上的KPI,永远挤不上的高峰期地铁,让人煎熬感加倍; 久而久之,过度劳累消耗了身体,颈椎病、肠胃病不说。 还有争吵越来越频繁的夫妻关系,越来越淡薄的亲子关系...... 明明拼了命努力,日子却越过越累。 欲望过满带来的副作用,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感觉再这么下去,人会累垮,家会散掉”。 做了权衡之后,思思一家决定回老家生活。 送别宴上,思思留下一句: “人生嘛,前半生保持欲望,到后半生,还是得禁欲一下。” 现在他们一家人,虽然生活质量有所降低,但是幸福感却大大升高了。 走路10分钟的通勤时间,有时间可以在家好好吃一顿饭再上班了; 高跟鞋换成运动鞋,西装换成运动服,想穿什么穿什么,干净舒适就好; 虽然小城就那么大,但偶尔和邻居大爷大妈唠唠嗑,陪孩子下楼荡荡秋千,玩玩沙子,可比逼着孩子学英语爽多了; 虽然硬件条件有限,但偶尔下乡体验农家乐,经常和父母老友吃吃大锅饭,可比坐在高级餐厅吃一小块牛排里开心多了。 半小时的通勤时间,轻松休闲的服饰,简单的人际关系,足够的陪伴时间。 经常和老友父母聚聚餐,让生活回归真正的简单。 不被过度的物质欲望捆绑的思思,真的比以前开心了不少。 看到思思的转变,我理解了当下的大家为什么喜欢看“李子柒式”的田园生活? 大概是因为,人们都享受那种褪去身上的浮躁与过分的欲望,回归纯粹满足的生活状态。 梭罗说:
仔细想想,好的生活,真的不难。 当你活得疲惫不堪,抱怨生活很难的时候,就是该给欲望做减法的时候。 想要的东西少一点,有些东西你不一定需要; 想花的钱节制一点,平价的替代不一定不好。 把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 简单一点,克制一点,对欲望越冷淡,生活越轻松。 对社交冷淡一点 亦舒说过:
这一点,老友阿帆体验最深。 阿帆是大学的学生会会长,混迹校园里的各大院系、办公室。 毕业后,投身各种社交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是一个典型的“混社会”的人。 平日里托人介绍,成功混进几个地方大佬群里。 常常跟着聚餐喝酒,高尔夫球场、KTV等地方也去了不少。 混久之后,自然加了不少所谓“大佬”的微信。 那些大佬在酒桌上,常常夸奖阿帆年轻有为,有机会可以合作一波。 得到“认可”后的阿帆,越来越沉浸当中,敬酒词说得一溜一溜的,酒量越来越好,啤酒肚也越来越大。 今年年初疫情,阿帆的创业公司资金周转遇到困难,便挨个发微信跟大佬们求助,又风尘仆仆地跑到人家公司拜访。 伴手礼花了不少钱,但是有的人压根没记住他的名字,有的人找各种借口把他支开。 最后,还是父母和妻子娘家帮忙凑了一笔钱,帮他度过难关。 周国平说:“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黄磊在电视剧《小欢喜》中,也有一段经典台词,道破社交的真相:“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识你,不要做无用的社交。”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会急着通过社交去推销自己。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自己沉淀下来的卓越能力,才是最好的名片。 生活中,很多人的社交都是无用的,强迫自己加入不属于你的圈子,只会适得其反。 把那些宝贵时间,拿来自我增值、拿来陪伴家人孩子,不是更有意义吗? 诚如一位作家所言:
不要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你们的时间有限。 多给一些自己独处的空间,学会独处,享受独处。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多给家人一些陪伴的时间,人到中年,真正在乎你的,只有家人。 请记住,对无用社交冷淡一点,把珍贵的热情给该给的人。 余生,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冷淡,不是冷漠,而是.......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娱乐圈中,蔡康永一直以高情商著称,很多人都因为高情商而记住他。 外界都认为蔡康永的高情商,是好好说话,是温柔。 但真正接触到他的人,却不这么认为。 马东说:“在我的私下交往之后,却发现,温柔其实只是康永哥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在温柔底下,是康永哥讲原则、通世故的冷峻坚持。” 老搭档小S说:“舞台下的他,好像有一层透明的膜罩着,非常有距离感。” 私底下,蔡康永从来不接小S的私人电话,也不和她私人聚餐。 因为他觉得,保持距离,才能增加两个人之间的“新鲜感”。 但如果小S遇到困难,他一定会第一时间站出来陪伴、安慰,成为朋友背后坚实的靠山。 每次小S遇到困难的时候,蔡康永都会出现,告诉她怎么解决,给她鼓励和动力。 我想,这才是冷淡的真正意义吧。 第一,冷淡,不是冷漠,而是学会为自己而活。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不想做的事绝不勉强自己做。 不讨好别人,也不迎合,取之所需,完善己身,不贪婪,不过度,这才真正活出了自己。 在寡淡的俗世间,随心所欲,素简清欢,才是一个人的热烈。 第二,冷淡,不是冷漠,而是为了成就温暖。 在一次线下读书会上,蔡康永说: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保持热情充沛,所以,只有学会冷淡,你的热情才会显得珍贵。 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人都热情谦和,所以,只有学会冷淡,才能成全亲近之人的温暖。 舒服的关系,从来不会因为适当的距离而离散。 把握冷淡与热情的分寸,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愿余生,愿我们都能做个冷淡的人。 看淡欲望,不急不躁,却依然舒心自在; 看透世事,不争不抢,却依然温柔相待。 |
一个人,一家人,一辈子,什么最重要?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什么? 如果有人问你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 是身体残疾? 是落魄穷困? 是所得并非所愿? 那天看到一个回答,触动到了我。它写到,人生最大的不幸是: 得不到任何人的爱,也不爱任何人。 一语中的。 人这一生,其实是不断把别人请到自己生命里的过程。 科学研究表明,婴儿眼睛的调焦功能受限,它们只能看清自己身边的事物。所以,婴儿的世界里只有自己,每天关心的也只有自己。 随着越长越大,我们开始牵挂越多来越多的人。 少年时是朋友。 成年时是父母。 再往后有孩子。 一个人背负的爱越多,它就离成熟越近。 有些时候我们觉得爱是负累。却殊不知,正是这些爱,决定你是谁,决定着你能走多远。 你的羁绊,决定你是谁 日语中有一个词用来形容爱——羁绊。 我很喜欢这个词。 爱更偏向于一种感觉,但羁绊把它落到了实处。羁绊意味着牵挂,放不下,意味着心里有你。 正是这种情感,决定了你是谁。 《小王子》的故事里,小王子因为和玫瑰花的争吵,离开了自己的星球,开始了漫长的宇宙旅行。 来到地球,他看到了一大片玫瑰花园,随后心感遗憾。 因为它们长得和自己爱的那朵玫瑰花一模一样,甚至比自己的那朵还要美丽。 原来,自己的爱人,不过是千千万万朵玫瑰中普通的一朵。 但狐狸告诉小王子,不是这样的。 这些玫瑰花虽然很美丽,但很空虚。 因为没有人牵挂它们,它们也没有牵挂过任何人。没有人会愿意为它们献出生命。 而你照顾过你的玫瑰花,为它除过虫,倾听过它的骄傲与沉默。 因为你们的羁绊,让你们成为彼此的独一无二。 于宇宙而言,人是格外渺小的。 苏轼随友人驾舟行于赤壁。 经历过辉煌战争的赤壁,如今转为寂寥。一代枭雄人物更是化为尘土。友人感慨人生不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不值一提。 但于身边的人而言,人又是格外重要的。 苏轼写给亡妻的名诗,流传千古。 即使妻子已去十年之久,在午夜梦回之时,他挑灯梳妆,依然是:“不思量,自难忘。” 抬眼看星辰时,或者站在高处俯视人流时,我常有一种不知我是谁的感觉。 但只要我把目光落回人间,看到爱人在一旁牵着我手,看到玩闹的孩子冲我微笑,看到父母默默站在我的身后。 我就会知道,此生值得。 你的羁绊,决定你能走多远 真正的社交关系不是你认识谁,你的微信里面有谁,而是你和谁有羁绊。 所以,羁绊,也是你生活中所有关系的总和。 它能切实地给你提供支撑。 村上春树说: “你要记得那些黑暗中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 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 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前段时间接了一个项目,我的压力一直很大。 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抓起手机,看数据。晚上睡前,也会盯着数据,一直刷一直看波动。 和朋友吃饭,我经常吃到一半,就掏出电脑劈里啪啦一阵敲。 爱人完全不懂我这行,没法具体分担。 但每次深夜我在桌前焦头烂额时,他都会默默煮一碗汤,放在桌上。 怕打扰到我工作,他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握一下我的手,然后走开。 正是我手心感受到的也不过两三秒的温度,为我拨开迷雾,助我前行无忧。 微博上曾有一个视频,令人感动。 一个外卖员,赶着烈日顶着寒风,在城市里穿梭了一天。 他休息时,打开外卖箱,没想到里面钻出了自己的孩子。 这个平时装着生活重负的箱子,如今露出了孩子的笑脸。 孩子笑得格外纯真。 也许在那一刻,所有的奔波疲劳都消除了。 有一句话流传得很广: 我拿起砖头就不能抱你,放下砖头不能养你。 原本这句话是用来形容生活的无奈。 但转念一想,至少我还有你。 有一个你需要我抱,有一个你需要我养,有一个你在人世间等着我回家。 这就是羁绊的意义。 它是支持和鼓励,是希望和奔头。爬坡之时,你忽然觉得自己要坚持不下去了,羁绊就是托举你的那份坚实的力量。 与别人建立羁绊,是生活中的幸事 一个没有羁绊的人生是空虚的。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无父无母无孩子是一种什么感觉? 底下有一条回答,这样写到: 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只是没人在春季嘱托不要穿太少; 只是夏天满是星空的夜晚只能自己提醒空调要调26度; 只是秋季干燥易上火可能会一不小心吃多了辣椒; 只是霜降了偶尔会忘带帽子耳朵生了冻疮... 和往日没有什么不同,一切都很平静—— 只是放假回家要用钥匙开门,开门一片宁静; 只是做饭再也不会剩菜,刚好只做一个人的分量; 只是洗澡忘拿浴巾,要湿着身子去衣柜翻找; 只是一觉睡到中午,也不会被厨房锵锵的炒菜声磨醒.; 只是晚上散步走得有些快,没人粘着脚步慢不下来…… 羁绊有时让人烦恼。 你需要去关照另外一个人,需要迁就对方的感受。 但它也为你带来了烟火气,带来了生命的力量与意义。 |
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 俗话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放下别人的错,得到的是心的解脱。 如果纠结怨怼,换来的只有无尽折磨。 这世上最吃亏的事,就是用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 人生最痛苦的,并非他人所给予的伤害,而是自己给自己的束缚。 经历越多,就越明白,到了人生下半场,越走越多的是年龄,越来越短的是时间。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纠缠许久,只会消耗当下。 王尔德曾说: “为了自己,我必须饶恕一些事。 因为一个人,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 听过一个故事。 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拿起一个装有水的杯子,问在座的学生: “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 “50克”,“100克”,“125克”,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 “我也不知道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也不觉得累。” 教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 “不会有什么。”大家回答。 “那好。如果像这样拿着,持续一个小时,那又会怎样?”教授再次发问。 “胳膊会有点酸。”一位学生回答。 “说得对。如果我这样拿着一整天呢?” “那胳膊肯定会变得麻木,说不定肌肉会痉挛,到时免不了要到医院跑一趟。” “很好。在我拿杯子期间,不论时间长短,杯子的重量会发生变化吗?” “不会。” “那么拿杯子的胳膊为什么会酸痛呢?肌肉为什么会痉挛呢?” 教授顿了顿又问道,“我不想让胳膊发酸、肌肉痉挛,那该怎么做?” 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 这是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道: “很简单呀,您应该把杯子放下。” 其实,烦恼也像我们手中的杯子一样。 任你揪着他不放,它也不增不减。 人痛苦几分钟没关系,但如果长时间沉浸在别人带来的错误中,只会侵蚀心力,让自己错失更重要的东西。 人生在世,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我们去介怀。 蔡康永曾说,镜子很脏的时候,我们不会以为是自己的脸脏。 但别人说了伤人的话,我们却觉得糟糕的是我们自己。 生气,就是别人做了蠢事,然后我们代替他,表现出笨蛋的样子。 有些人,看清了就好,何必翻脸。 有些事,心里明白即可,何必深究。 生活,从来都是泥沙俱下,成长的路上,总是鲜花和荆棘并存。 与其一昧地较劲,不如让心态释然,生活才能转弯。 这一生,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际遇,造就了层次的高低。 各人修养不同,所以做事风格就不同。 没有人能保证一生不行差踏错,对人没有半点亏欠。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句话: “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世上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反之,当你能释怀别人的不完美,也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 把抱怨挂在嘴上的人,眼里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过错。 整天散发负能量的人,好运气自然不会理睬他。 心,是一面镜子。 你的心是什么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的。 有位禅师收了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水立刻变色不能喝了; 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海水依旧蔚蓝。 原因很简单,二者格局不同。 人,从二十楼往下看,看到的都是良辰美景。 从二楼往下看,看到的都是满地垃圾。 人若缺少高度,看到的都是问题。 人若没有格局,生活都是鸡毛蒜皮。 心由境转,境由心生。 丰子恺先生曾说: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生气,不如争气。 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分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蔡康永曾说:“对自己好一点,那是会跟你在一起最久的人。” 放下,不意味着原谅,而是一种对自己好的成熟。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 成年人的生活,总是一半理解,一半妥协。 看过这样一段话: “不爱计较,不是没心没肺的表现,而是经历了极坏的考验,见过极好的繁华,学会了顺其自然。” 深以为然。 顺其自然并未无奈不作为,而是不勉强自己,也不为难别人。 《了凡四训》写道: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一辈子是由无数个昨天组成的,背着昨天,追赶明天,累坏了每一个今天。 无论昨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影响今天的心情。 余生很短,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亮的星星要去看。 把时间,留给最珍贵的风景。 余生很贵,愿你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
最舒服的关系,永远是这三句话前些天看到一个问题:人和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什么? 有人回答说:“亲疏有度、相看不厌、久处不累。” 细想之下果然如此。 一段舒服的关系,势必能让两个人敞开心扉,相处随意。 在他面前,你不用拐弯抹角,也无需口是心非,更不用刻意投其所好。 就像顾城在诗中说的那样: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那么,该怎样才能拥有这样一份关系呢? 在我看来,舒服的关系,往往藏在这三句话中。 舒服的关系,贵在不计较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身边总有一群人,大事小事总爱争抢一番。 你向他请教问题,他反问道: “这么简单的东西还来问我啊?” 你约她出门逛街,她怼你说: “逛什么街啊,工作不饱和吗?” 你给同事推荐新买的化妆品,她凑上来,用一线大牌碾压你。 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喋喋不休。 和这样的人相处,你不得不戴上面具、耐着性子。 相处一番下来,身心俱疲。 对方用尽所有气力,似乎就是为了告诉你: 你不行,你不如我。 还有更过分的。 前些天,朋友小雅跟我讲了个故事。 说自己跟一个交往十多年的朋友绝交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朋友凡事总喜欢斤斤计较。 一起吃饭,说好了要AA,结果因为胃口不好没吃多少,她干脆只给小雅转了三分之一的钱。 一起逛街,总会撺掇别人买东西,自己一分钱不花,临走时顺手牵羊带走几件物品。 一起出去玩就更不用说了,小雅说,一年前她穿走的外套,现在还没还给自己。
只要牵涉到跟钱有关的事情,这个朋友总会想尽办法少给点。 多年来的相处,让小雅看清了她的真面目,也决定不再和这样的人来往。 因为小雅知道,和这样斤斤计较的人在一起,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和锱铢必较的人在一起,人生也会因此起伏不定。 舒服的关系,贵在不讨好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人,总是把自己活得很累。 最近大热的影视剧《亲爱的自己》中,有一个全职妈妈,叫张芝芝,她就是这样的人。 结了婚后,她的所有生活,都是围着老公和孩子转。 她想着法地讨好他们,给他们买最好的衣服,做最好的饭菜,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全然不顾自己的包已经旧了,衣服已经好几年没换新的了。 可即便如此,却换不来老公刘洋的一点体贴。 刘洋会嫌弃她的工作,说: “一个小学生都能做得过来。” 会否定她的付出,觉得家里的钱都是自己一个人挣的。 还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数落张芝芝,好像她只是一个附属品。 甚至,在张芝芝发现他出轨后,不是维护结发妻子,而是维护小三。 当着众人的面,给了张芝芝一记耳光。 这一耳光,打碎了张芝芝所有的自尊和骄傲。 也让她对这个家彻底失望。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最终,张芝芝在对方一次又一次的漠视中,选择了离婚。 一段外人看起来大好的感情,就这样破裂了。 人们都说,夫妻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血缘,却相伴最久的人。 但夫妻之间的相处,如果只靠着一味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关系终究长久不了。 苏芩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
说到这里,想起周有光和张允和。 当初有算命先生断言,他们撑不过十年。 可没想到,他们竟然牵手走过了70年,还被评为“世纪百对恩爱夫妻之一”。 周有光曾经描述过他们的日常,说两个人每天上午十点喝茶,下午三四点喝咖啡。 每次举杯时,都要将杯子轻轻碰一下,还会配上一个小仪式:举—起—敬—收。 生活虽然平淡,但正是这些平凡生活中的小细节,让平淡的日子生出了花,也滋润了两个人的爱情。 曲终人不散,白首不相离。 一段婚姻最好的结局,不是看两个人在一起有多合适,而是看两个人的相处有多舒服。 舒服的关系,贵在真诚 一直很喜欢庄子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意思是说,君子之间的交往,源于互相宽怀的理解。在这理解中, 互相不苛求,不强迫,不嫉妒,不黏人。 高晓松和朴树就是这样的关系。 记得曾经有段时间,高晓松的生活过得很紧巴,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发了一条短信,想问朴树借钱。 朴树二话没说,只回了两个字:账号。 后来有阵子,朴树手头缺钱,他想都没想,直接给高晓松发了信息,全文还是两个字:还钱。 高晓松收到信息后,立马将钱还了回去。 不会因为对方出名就跑去讨好。 也不会因为自己落魄就放不下脸面。 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连刻意维护都不需要,而是在你有需要的时候,我始终都在。 这样的关系,够真诚,够舒服,也令人安心。 年岁渐长越来越觉得: 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和舒服的人,一起做舒服的事。 曾经看到一个数据,说我们这一生,大概会遇到2920万个人。 两个人相遇的概率,只有0.00478%,相识的概率,只有0.0000005%。 而从相遇、相知到相守相爱,概率无限接近0%。 很不可思议吧! 它说明什么? 说明了能来到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用心对待。 但与此同时,每个人的生命不过短短2万多天。 因此,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如果他们走不进我们的内心,只会把我们的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朋友不在多,在于真诚;家人不在富,在于和睦;爱人无需甜言蜜语,懂你就好。 余生很贵,不必在无效社交上浪费时间。 余生还长,记得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 |
自我管理的十大习惯,迷茫时看一看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 年轻时不是很理解这句话,工作几年以后才逐渐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 一个人最终混成什么样,很大原因是自己造成的,是平庸还是有所成就,就看在迷茫时干了什么。 很多人说,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那么,我建议你先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养成这十大自我管理的习惯。 先处理好情绪,再去处理事情。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先处理好情绪,再去处理事情。 人在情绪失控时做出的事,最终往往都是后悔的。 工作中遇到不开心的事,不要对着同事抱怨,既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来更多的麻烦。 更不要与上司当面冲突,因为结果往往会让你更痛苦。 我不是叫你逆来顺受,没有脾气,而是希望你能权衡轻重利弊,别将已经糟糕的事无限放大,大到你无力承受,后悔不已。 人生中大部分不幸,都是因为你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管理好时间,别肆意荒废 梁实秋说:“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惜他的时间。”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被拉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如何利用时间的。 优秀的人总是在投资自己,玩命积累;而那些平庸的人则往往用来吃喝玩乐,享受人生。 请时刻谨记: 年轻的日子其实不长,你所虚度的今天,失去就永远失去了,不会再回来。 建议你,卸载可能荒废你时间的应用软件,比如游戏。 凡事提前十分钟,别做“踩点先生”、“刚刚好小姐”。 调整好心态,永远心怀希望 当人处于低谷时,常伴随着焦虑还有绝望,这种感觉我曾体验过,而且相信将来还会有。 因为人生永远不是一条直线,一马平川,总会有起起伏伏,有着诸多不如意。 生命的诡秘之处就在于,你越是绝望,它越欺负你;你越是乐观,它越善待你! 我们总是说态度往往能决定一件事的成败,那是因为如果你放弃了,就真的结束了。 很喜欢王尔德的一句话:“即使身处阴沟,也有人在仰望星空。” 管好嘴巴,好好说话 罗振宇说,在职场或者说在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表达能力! 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开始于他开口说话的那一刻。 有人说话让人如沐春风,有人一开口就让人添堵,心生不快。 那些会说话的人,往往拥有更好的人生。 建议你:管好嘴巴,少说多听;说话之前,先过脑,换位思考一下别人的感受。 不拖延:今日事,今日毕 很多人总是习惯将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做,既为目前的困境感到焦虑,却又无法行动起来。 你今日的拖欠,都会成为将来的债务,你所拖延的事,最终往往都会不了了之。 建议你:每天早上列出一天的重要待办事项,不是争取,而是一定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拖延了,迷茫也就会离你而去。 投资能力,保持竞争力 在这个时代,你想走出迷茫,唯有靠才华和能力,这也是最靠谱的破局钥匙。 是时候跨出舒适区了。 去投资自己的能力,充电学习,让自己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有人问,我就是迷茫,才不知道应该学些什么? 你什么差,就去学什么。 不会说话,就去学说话;英语不好,就去学英语;工作做不好,效率不高,那就去提升工作技能,寻找高效的方法...... 当你足够出色时,你面前的路会越来越宽。 投资身体,坚持运动 随着岁数的增长,越来越懂得健康的重要。 我一直鼓励大家要努力,但同时也要注意健康。 用健康换取财富,从长远来看,是一笔很不划算的买卖。 你多年辛苦打拼的积蓄,可能在一夜之间都丢给了医院。 如果你暂时挣不到钱,那么我希望你至少能有一个好的身体。 努力奋斗和投资身体其实并不冲突,只是你不知道如何权衡和安排罢了。 建议你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运动,少熬夜。 列出目标,做一个明白人 我发现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很门儿清的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 有个朋友放弃了大公司的优越待遇,转身来到一个薪资平平的小公司,这是因为他清楚自己现阶段需要什么。 他要的是快速提升做事的能力,而小公司有更多的机会。 我希望你能在某个失眠的夜晚,列出自己的目标清单,大目标可以再分解成小目标。 确定好方向的奔跑,往往更有效率,也更有意义。 财富管理,别糟蹋钱 在你穷的时候,需要做好财富管理,每一分钱都得算计着用,将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别糟蹋。 在你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时候,也需要做好财富管理,用钱让自己更有价值。 比如租一个离公司近点的房子,报一个英文补习班,给自己买两套可以社交的衣服,给爱人和父母买点礼物...... 在你的经济比较宽裕的时候,同样需要做好财富管理,别让钱躺在那里失去价值。 越是会利用财富的人,往往上升得越快。 每天看会儿书,无关成功 最后,我建议你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看会书。 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看书,也看不进去。 但我仍要告诉你:看书和不看书的人,永远是两个层次。 这与成功无关,与气质、谈吐、修养、学识、心境有关。 也许你看了一辈子的书也没挣到多少钱,但你的内心会很富有,是丰盈的。 衡量成功,并不是只有金钱和权利,还应该有灵魂。 人生到最后,你可以没那么成功,但你应该是一个懂得努力的人。 是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 这十大自我管理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最终会是什么样。 与朋友们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