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里有一句话,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是啊,我们都想驾驭自己,把握人生,最好却发现无能为力。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听了一个道理,把它复述或者一刀切地信仰它。
而人生,并不是简单的复制黏贴就可以的。
庄子在《逍遥游》的最后讲了一句话:“各适其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性,每个道理也都有它的自性。
他用“鲲可以化身为鹏”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是不会局限在一个框架里的。
而不管是道理还是我们的人生,也一样不应该局限在一个框架里。
三分是道理,七分是自己的灵活应用。
要收获一个逍遥的人生,也需要把人生三七分。
三分欣赏,七分经营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如果爱,请深爱”,但是又有多少人,婚前甜如命,婚后要人命?
安安和留声就是这样。
你侬我侬,变成了无话可说;
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随时可以大吵一架;
后来安安和闺蜜吐槽,说:“你看你家的老公, 那么会赚钱,我们家的就只会做饭!太没有用了!”
想不到闺蜜反而说:“我倒是想有个会做饭可以多点时间陪我的温柔老公,不像我家那位,只剩下的‘钱’来联系……”
想不到,自己眼中没用的老公,却是别人眼里羡慕的对象。
庄子有个朋友叫惠子,有一天魏王送他一颗大瓠的种子,告诉他是很特别的种子。
惠子拿回家种在土里,等待种子发芽,不久,瓠瓜越长越大,大得跟房子一样大。
惠子开始烦恼了,瓠瓜应该用来做水瓢,但是长到这麼大,做了水瓢要如何举起这麼重的水来呢?
惠子把烦恼告诉庄子,庄子听了哈哈大笑,他告诉惠子:
“这大瓠瓜不能做水瓢,何不拿来做一艘船浮于江湖之上。”
惠子因为没有这样一个转念,根本就没办法知道自己得到的是一个宝贝,而不是负担。
而我们看到的“有用”和“没用”,大多是源自于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如果我们拥有这样一个“转念”,就能够更容易地去欣赏别人。
《围城》里有一句经典语录:“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
为什么明明很相爱的两个人,结婚后还是会吵架、甚至无话可说?
蒋勋说:“惠子把大瓠变成他的负担,可是庄子却把它变成有利的东西。”
要让瓠瓜真正变成宝贝,还需要把它做成一艘船。
社会学博士钱岳在 《一席》演讲 “我们为什么结婚”里,解释了一个持续了 14 年的美国婚恋研究 ——
“为什么有些伴侣能更长久地携手走下去。”
原因是,两个人能多花时间坦诚地聊聊,让双方在感情上,和在对未来的发展上,形成比较一直致的判断和体验。
比如说,定期分享最近阅读的书籍,看过的电影,分享童年的故事,沟通下最近对彼此的感受……
张德芬说:“夫妻,是彼此的恩人,携手一起穿越伤痛、恐惧、不信任,最终到彼岸。”
甜蜜的爱情很容易唾手可得,持久的感情却总是大海捞针。
在感情里,三分欣赏,七分经营,才能拥有最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