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
阳光真好
你要相信有些人就是WANGENFUYI |
很累的时候,别硬扛,别逞强你可以有休息的权利。每个人的精力能力都有限,事情再多、任务再重,也要给自己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当身体发出疲惫的信号,就必须停下来正视它,给自己一个放松和休息的机会。学会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好时间和精力,才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
情绪过了,事都不叫事了别让情绪,控制人生
前几天,在网上刷到一支视频,让人很是诧异。
那是在深圳的一辆公交车上,一名年轻男子,因为找工作被骗,突然之间情绪崩溃了。
先是对着广告牌拳打脚踢,而后更是拿起灭火器,泄愤般地砸着车门。 旁边的人纷纷避让,司机见状只好停车询问。可一来二去的,男子不光没冷静下来,还和司机大吵一架,在地上扭打成一团,中间夹杂着不少歇斯底里的破口大骂。
直到后来,有乘客报了警,当警察到来将他拘留时,男子这才罢休。
不难想象:等他的情绪过去之后,心中定是无比懊悔的。
因为大发一通怒火,不光没有解决当前的问题,还给他增添了新的问题。
说白了,生而为人,不可能事事顺心,谁都有七情六欲。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便犹如火山爆发,来得又猛又烈。
有人不小心踩你一脚,你一时怒火上头,恨不得赶紧踩回去;
有人对你产生了误解,你就大动肝火,立刻冲上前理论一番;
鸡毛蒜皮的事都是如此,就更别提失恋和失业这类大事了。
在情绪上来的瞬间,哪怕你平时再聪明再厉害,智商也会立刻降为零。
可能满脑子只剩下:这件事多可怕,多惹人愤怒。
你根本无法意识到,此时你以为惊涛骇浪的事,等转换了心情再回头想想,其实也不过如此而已。
所以,别让一时的情绪,蒙蔽了你的双眼,控制了你的人生。 情绪过了,事就不叫事了
看《圆桌派》,有一期的议题很有意思。
向来不动如山的窦文涛说,他也遇到过艰难的时刻。
那时,他在床上辗转反侧,觉得这事儿怎么也过不去了,心里非常焦虑难过。
然而,等到了第二天,事还是那件事,但他睡了一觉醒来,突然觉得,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窦文涛这才意识到:也许事情没有那么泰山压顶,只是自己把它想得特别重。 而后,他冷静下来,经过一番计划,顺利地解决了这件事。
对节目中窦文涛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
“情绪过了,事就不叫事了。”
是啊,明明是同样的一件事,但你的情绪是平静还是崩溃,看到的东西却是不一样的。
人心就像一块玻璃。玻璃上满是污渍,你看到的东西,自然不堪入眼;玻璃上干干净净,你看到的风景,才能如诗如画。
与其为了事情自怨自艾,不如打起精神,调整心情,擦干净这块玻璃。那么,相信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听过这么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人,总觉得生活处处受挫,到处都是一地鸡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跑去请教一位庙里的大师:怎样才能让自己运气好点,远离这些令人糟心的事情?
大师笑而不语,只用手蘸水,在桌上写了个字:“烦。”
年轻人不解何意,心中很是烦躁。大师便又蘸了些水,将“烦”的火字旁捋直了,变成了川字旁。
他说:“你看,你之所以烦恼,是因为把事情想弯了,等你的心情平静下来,再过来看看,‘烦’字也可以写作‘顺’字。”
年轻人这才恍然大悟。
其实,这世上,从来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
不信你看,那句“当时我觉得天都要塌了”,其实往往是事情发生后所说的。
人有喜怒哀乐很正常。
你可以选择陷入情绪的漩涡,一意孤行地将事情越想越糟;也可以选择走出情绪的控制,看到焕然一新的风景。
戒掉对琐事的怨气,才能为自己打开一扇门,将阴霾抛至脑后。 |
最大的善良,是体谅别人的不易(上)亲戚之间,帮是情分,不是本分
朋友跟我诉苦,这两天在家上演了一出不愉快的家庭闹剧。
朋友一堂婶,半年前托她给自己儿子找份工作。
因为不好拒绝,朋友厚着脸皮找了自己的大学同学,给他安排了份比较轻松的活。
堂婶的儿子干了大半年没存下什么钱,她就觉得是人家工资给低了。
今年一回家,堂婶带着一股怨气跟朋友说:
过完年你把他带去上海吧,我听说那边工资高很多。
但是房租很贵,他又没什么钱,先委屈你让他在你那住一阵子吧。
朋友委婉地说,自己现在是跟别人一起合租的,房子很小。
原本还有点殷勤的堂婶脸色立马变了,你不想帮忙就直说吧。
第二天堂婶就在邻居面前吐槽,说朋友太不近人情、太冷血了。
朋友很生气,为了给堂婶的儿子找工作,她费了很大的劲。
不仅没得到感激,反而接二连三的麻烦。
习惯了一件事,大家就会觉得这是天经地义。岂不知,很多时候这是岂有此理。
有时候,并不代表着是亲戚就可以为所欲为,一点都不见外。 去年大年初一,我陪着奶奶去了一个远房亲戚家。
因为没来得及买东西,临走的时候我就拿了500块钱给老人家,让她自己买点补品。
今年呆在家里没出门,就没去她家了。
奶奶回来跟我说,那个亲戚对我有意见。
有点酸酸地调侃:工资那么高,每年还差这几百块钱不成?
她们家条件不好,就觉得亲戚们帮衬,拿点钱是应该的。
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我帮你是情义,不帮是本分。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
懂得将心比心,体谅别人的不易。 陌生人,帮是善良,不是义务
作家杨文说过一次她跟朋友坐火车去旅游的经历。
车厢里有位抱着孩子的妈妈,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就一屁股坐到她床上,说带着孩子不方便,要用自己的上铺换她的下铺。
这时中铺的一位阿姨凑了过来:
人家带着小孩不容易,你就跟别人换一个嘛。
杨文有点不爽,她不是不愿意,只是不喜欢被强迫。
于是就跟她们说,自己的朋友也睡在这,不想到另一边去睡。
中铺的那位阿姨来了句:你是大学生吧,这么不近人情。
杨文想了个办法,自己跟那位妈妈换,让阿姨睡那位妈妈的上铺,自己睡阿姨的中铺,这样她也不用跟朋友分开了。 之前热心的阿姨扭过头来了句:
你这样好麻烦。
你看,要求别人总是很容易,一轮到自己,就变得困难多了。
看到过一句话:
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有那么一拨人,惯于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因为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所以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喜欢用双重标准对自己和他人,如果自己置身于那个情境下,会做得很好吗?会用那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吗?
那真不好说。
想起之前微博上有个热搜:世界首富向澳洲捐款太少遭抨击。
|
最大的善良,是体谅别人的不易(下)亚马逊的首席CEO贝索斯宣布,公司向澳大利亚山火恢复工作捐款100万澳元。
一些网友认为,这个捐款规模相比亚马逊9360亿美元市值微不足道。
但捐款这回事真是个人自由,没必要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所欲,亦勿施于人。 再亲密的人,也没有理所当然
见过不少的夫妻,刚结婚的时候感情很好。
一方愿意为了另一方做很多事,一个人承担很多的责任。
慢慢地,一个人默认了另一个人的付出,没有欣赏、赞美和感激,感情也慢慢变淡。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触:
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哪怕他对你只有一点好,你也会感激不尽,想要给予回报。
可随着时间长了,哪怕他对你比之前好十倍,你也没什么感觉,只觉得这一切是应该的。
因为再好的感情,都会死于理所当然。 黄磊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反对爱情慢慢变成亲情。
因为一旦变成亲情,很多事情就会变成理所当然的接受,而忘记了去参与。
鲁豫在一档节目里李安,现阶段你最大的幸福感是什么?
李安的回答颇有意味,他说: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
即使是再亲近的人,也只有心甘情愿,没有理所当然。
虽然是家人,但他们的付出也应该被看见、被感激。 好的感情,不是一味的索取、接受,而是能保持一种平等、良性的循环。
我懂你养家糊口的艰辛,你懂我操持家务的不易。 每一份付出,都应该被感激。
人与人之间,其实就像拍巴掌。
如果总是一个人单方面的付出,而得不到任何回应,巴掌永远不会响。
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每一份付出,都应该被感恩。
学会善待他人的爱,不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以真心换真心。
懂得分寸和界限,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能替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不易,也是一种善良。 |
最怕你一事无成,还安慰自己大器晚成上月初,老同学负责的一个工地项目开工,我推荐表哥去他那里做事。正缺人手的他,在面试时只简单问了几句,就拍板定了下来。我替表哥开心,他总算又找到工作了。
不料就在前几天,老同学打来电话,说自己负责的这个项目事多钱少,要不请表哥另谋高就?我再三追问,老同学才说出真相:给表哥安排泥瓦工、油漆工,他嫌脏;做防水又不够细心,擅自减少涂刷次数,差点影响到下一个工序;表哥吹嘘自己做过电工,要求换岗做电路,结果他的一知半解差点酿成事故。
我一边跟老同学道歉,一边对表哥颇感无奈。其实,表哥人挺聪明,就是不爱用功,老觉得自己是做大事的人,对工作挑挑拣拣:觉得跑外卖、送快递都是小钱;拜师傅做装修,太屈才;亲戚介绍一份学厨的工作,他嫌一天到晚都是油烟味。眼看已近不惑之年,还是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家人甚是着急,劝他认真学门手艺,可他总说不用急,再等等,自己是“大器晚成”的命。
就这样,他一边沉溺幻想,觉得自己未来不可限量,一边却在使劲蹉跎岁月。殊不知,就算大器晚成,也要从当下开始发力。如果当下不打好基础,何谈未来的不可限量?自以为是的“大器晚成”,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2
说到大器晚成,就想到我们村里的陈叔。20多年前,我们当地开始发展旅游,陈叔响应号召去学旅游管理专业。村里的人很是意外:一个嘴笨的人,居然去学旅游专业?太高估自己了吧!
不管别人怎么不看好,陈叔一门心思学专业。好几个同去的小伙伴中途当了逃兵,但陈叔有始有终,3年后拿到毕业证,当了导游。
干导游,看着风光无限,但整天风吹、雨淋、日晒,常常半夜去接机,节假日加班更是常态。过了新鲜期,同批入职的很多同事都“撤退”了,可陈叔凭着一股劲儿留了下来,但是因为经验不足、屡遭客人投诉,也没少坐冷板凳。
一晃几年过去了,就在村里人都快遗忘陈叔的时候,他以市里金牌导游的身份出现在电视上,在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原来,这几年陈叔不断提升,从生疏到精通,慢慢打出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就在这时,陈叔再次刷新了大家的认知,他辞职创业了。开发旅游新线路,从导游到调研,从接待到外联,陈叔几乎干遍了所有工种,就这么在一步一步的摸索中不断前进,现在成了一家旅行社老总,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陈叔从不被看好的村里娃,到屡次被投诉的“打工仔”,再到如今风生水起的老板,他用时间和努力向大家证明:有一种成功叫大器晚成。
3
人们常说“梦想不怕迟,大器不怕晚”,但每一个大器晚成的背后,都离不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之一生,我们不怕被人看轻,也不怕暂时失意,真正怕的是自己一直无所事事,还安慰自己是大器晚成。
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都曾有过默默无闻甚至穷困潦倒的时光,但他们并没有固步自封,依然一往无前、蓄积实力,才为最终的一鸣惊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名人大家,还是我们普通人,永远没有等来的成功。大器晚成可能是我们人生的一种结局,但它绝对不是我们蹉跎当下的理由,更不是为自己碌碌无为所找的借口。
要知道,未来很难预测,但当下的努力却是可控的。与其总是眼巴巴地等着未来奇迹的诞生,不如从现在开始发力,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辛苦,做好一切准备去迎接时间的馈赠。 |
面对苦难,笑着低下头的,才是聪明人(上)《看见》中有过这样一句话:
“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言外之意,苦难本身并不能成就一个人,凤凰涅槃靠的是在苦难中磨炼的意志和智慧,否则经受再多的苦难也不过是一只着了火的鸡。
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名媛。别人都称她为中国版唐顿庄园大小姐,东方的超级名模奥利菲斯。 但她的发光发亮却不是因为显赫的家室,而是因为一场特殊的劫难。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若没有那场时代灾难,她也只是留在《北洋画报》上的一抹孤影而已。
这个女人就是《上海生死劫》的作者——郑念。 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底气
郑念本名姚念媛,家世显赫。
祖父是清末大儒,有名的教育家,曾经参与过戊戌变法。
父亲早年留学日本,后在中华民国海军舰队任职,位居少校。
但是郑念却和所有的贵族小姐都不同,她安静、自律。当别人沉浸在纸醉金迷和无休无止的交际中时,郑念的手里却永远捧着一本书,细细咂摸。
婉拒一切追求者,一心只读圣贤书。
郑念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当时的国内最高学府——燕京大学。紧接着又出国深造,取得了号称G5精英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硕士学位。
当其他贵族小姐为了维持锦衣玉食的体面,或以交际花的身份在上流社会打转,或以豪门太太的标准来一一对照,苛刻自己的言行时,郑念早已通过读书丰满了自己翱翔世界的羽翼。 毕业后与丈夫远赴澳大利亚,后通过香港回到上海。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家外资企业,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夫人,全上海口语最好的名媛。
但如果只把她定义为合格的贤内助,那就大错特错了。
1957年,丈夫郑康祺因病逝世,郑念接替他成了壳牌公司英籍总经理的助理,起草多家公司与内地的重要通信,甚至代行总经理职权。
郑念靠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同时代女性中岗位最高者,她为此感到自豪。
但灾难犹如时代的洪流,没人能够独善其身。
那是一个寻常午后,郑念的家里突然闯入两个陌生人。
然后,她被带倒集会现场。几天后,家里的东西被抢的抢,被砸的砸。
当“义愤填膺”的人们要拉走她带有资本主义味道的冰箱时,郑念正气定神闲的坐在餐桌前从容的喝咖啡,跟前还摆着配牛油和果酱的吐司。
他们看的目瞪口呆,这个即将大祸临头的“坏分子”,不想着自保,却在享受生活?
郑念明白,自己面临只不过是漫长人生中众多坎坷中的一环。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血液里因自小读书打下的精湛幼功,此时给了郑念莫大的安全感。让她对身处环境和自己的境遇早就有了了解和判断。
既然注定躲不掉,那就领教下这如刀的岁月又何妨! 凤凰涅槃,靠得是强大的意志力
1967年,郑念正式被捕入狱,罪名是长期供职于外资公司,有通敌叛国的嫌疑。
面对莫须有的罪名,郑念当然不承认。
管理员每次让她在罪状上面签字画押,郑念都会在“犯罪分子”四个字前面加上 “没有犯过任何罪的” 几个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她这份不合群的硬气,换来的自然是严刑拷打,双手被反扭在背后十几天,她说:
“十几个日夜,手铐深深嵌进我的肉里,磨破了我的皮肤,而后化血成脓,这样的日子让我度日如年。”
好心的送饭女劝她: “你服个软,高声哭,这样他们就知道你的手快要残废了。”
但郑念不肯,她觉得一旦嚎啕大哭,自己的身心就会接收到“我不行了”的信号。 仅仅十一天,郑念的胳膊麻痹了,严重时都举不过头顶。
为了活命,她自创一套健身操,坚持锻炼数年才逐渐恢复。
但身体上的疼痛远不及精神空虚的万分之一,郑念觉得自己快要被黑暗吞噬了,甚至连呼吸都带着绝望的味道。
骨子里的硬气告诉她,此刻不能放弃。
冤未平,雪未昭;
自己的女儿还没见到。
重新点燃希望的郑念向管理员申请了足够的清水和一小盒面霜。
冲刷着狱中污秽的同时也洗涤着自己的灵魂。
有时她还会通过小声唱歌或背诵《唐诗三百首》来给自己加油打气。
轻轻地闭上眼,满目疮痍都被关在门外,李白、杜甫、白居易们不请自来。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这缓解了郑念的寂寞,却阻挡不了她思维的退化。毕竟入狱时已经是51岁高龄,无休止的精神折磨让她的智力大不如前。
想让的脑细胞重新运作,郑念只能铤而走险,想到个不要命的办法。
没事找事,故意和看守思辨。看守说不过她,便对她拳打脚踢。
一场又一场辩论赛下来,鼻青脸肿的郑念觉得自己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很大提升,这让她高兴不已。
|
面对苦难,笑着低下头的,才是聪明人(下)别人在监狱里蹉跎时光,自怨自艾时,“疯婆子”郑念却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在那样的绝境,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古往今来,能够成功涅槃的凤凰,都是主动集香木自焚。浴火燃烧,向死而生。
同理,能够战胜苦难的人,从来都不是静静的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在风雨之中翩翩起舞。 浴火重生,精彩的人生不会缺席
1973年,被关押了六年半的郑念刑满释放,但她却拒绝出狱。
“我没有罪,我要你们赔礼道歉。另外必须在上海和北京两地的报纸上公开刊登道歉声明。”
看守们觉得这个女人一定是坐牢坐傻了,没人理会她这个荒唐的要求。
出狱后的郑念得知第一个噩耗,便是女儿自杀了。
她不信,因为女儿像她,热爱生活,不可能这么轻视自己的生命。为了爱女,重披战衣,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了却最后一桩心愿的郑念,头也不回的踏上了飞往加拿大的飞机,后选择在美国华盛顿定居,因为那里还有她的亲人,她的两个妹妹。
适应性很强的郑念学会了超市购物,银行自动存取款,开车上高速。
家族在海外存储的钱,本可以让她过一个无忧无虑的晚年。但是郑念总觉得这样的生活哪里不对劲,为自己、为女儿做点什么的想法愈加强烈。
几年后,全英文版的《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中文名《上海生死劫》)问世。 一经出版,就成为超级畅销书,享誉多国。
郑念在开头写了几个字:献给梅萍。
这是她死去的女儿的名字。
而姚念媛也摇身一变成为郑念,意思是对丈夫郑康祺的怀念。
那一年,郑念79岁,她说: “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次年,郑念用稿费所得成立梅萍基金会,专门资助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为母国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
郑念90岁时,学会了老年迪斯科,还经常开车去郊游。描眉、涂口红、戴耳环,穿当时最流行的尖头皮鞋… …她始终优雅而又精致的与生活斗智斗勇。
94岁逝世时,加拿大歌手Corey Hart为郑念创作的钢琴曲《Ballade for Nien Cheng》响彻了整个追悼会。
精彩的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最怕的是没有勇气开始。
时光且长,我们终究会长成自己向往的模样。 雨果说过:
“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汁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
或许命运不公。
或许人生不完美。
或许我们终不能得偿所愿。
但请一定坚信:
经不起一些困难的人,即便从未遇到任何困难,也一定通往不了成功。
苦难不过是化了妆的幸福前兆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