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逛小红书时,看到博主“过往云烟”晒了一张对比图。
左边是这对夫妻20年前的旧照,是结婚的时候拍的,看上去是同龄人;右边是20年后的现照,是最近旅游照的,看上去有年龄差。
博主朋友说,你少点熬你老公。博主答:不是我熬他,是我自律,他才显老。
博主感慨:“20年如一日的自律,真的给了我很多。”
内调方面,她从25岁开始,每天早上吃3片生姜,3颗红枣,1杯蜂蜜水,听着轻音乐做拉伸。每天喝杯无糖酸奶,碳酸饮料极少喝,零食甜食很少吃;
护肤方面,她阴天或在室内都防晒,出门戴帽子撑伞穿防晒衣。一周空出两三天不化妆,让肌肤休息。平时擦眼霜逆时针涂抹,再搓热掌心轻敷30秒;
健身方面,她吃饭细嚼慢咽,每口嚼五六十下,晚8点后不吃东西。早晨到公园慢跑,晚饭后外出散步,每周游泳、举铁,运动完拍肌肉并且做拉伸。
按照博主给出的信息推测,她现在应该四五十岁了,照片上的状态完全不像。
等她本人亲自揭晓生活方式,原来是以自律打底,而且这个底一打就是20多年。
我常听人说,结婚后,男人老得慢,女人老得快,但我更相信夫妻之间,谁自律,谁年轻。
她曾跟我说过,以前带孩子上早教课,约等于给自己放个迷你小假,上了一周的班,身累心也累。
把孩子卸载到早教中心后,她找个附近的按摩店,让技师帮身心舒缓解压,或找个近处的咖啡店,玩玩手机和朋友聊聊语音。
可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她意识到孩子长得很快,渐渐有了自己的小玩伴,她已有“母爱是场目送”的感悟,于是她决定,在陪孩子这件事上,自律一点,投入一点,珍惜一点。
孩子上小主持人课,她跟着儿子一起练习朗读,自己更加注重普通话的标准发音;
孩子体验击剑课,在儿子上课期间,她抽空查阅击剑运动的规则和历史,等孩子下课后,翻译成轻松易懂的儿童语,说给儿子听;
孩子上少儿英语课,不管线下还是线上,她会跟着听,做笔记,和孩子一起,以角色扮演的趣味方式温习功课。正面角色留给儿子,她包揽反面角色。
我在她的朋友圈看到不少VLOG,她儿子特别喜欢唱歌,很多VLOG都是她在摆弄乐器,给儿子伴奏。
她本来就是多才多艺的文艺女青年,钢琴、小提琴、古筝等乐器,小时候就学过练过。最近一年,又学了吉他和尤克里里。
我在她的VLOG上,评论“弹古筝时请不要穿羽绒服”这种不开眼的话,但我打心眼里觉得这一年的她,比从前快乐开朗多了。
她的本意是要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而自律,于是顺手学了不少冷知识和新爱好。
她和孩子的兴趣互相激发,我能感觉到她身上渐渐流露出天真和可爱的一面。
这一年,从她的带娃日常中,穿插着她的自律日常,我听着看着,也感染上她的开心和快乐。
从小学开始阅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15年前开始早上5点多起床;工作后开始做计划列清单;6年前开始自媒体写作;前年开始写感恩日记;去年开始练习体态;3个多月前开始为读书会猛抓普通话……
数月前,我爸妈来和我小住,我妈看到我那些画着标记的书和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她说业余读那么多书,做那么多笔记,很辛苦吧。
我说您一下子看到那么多,当然觉得我辛苦,但是其实我用了很多年,每一天也没累着我。
我不想未来过得苦,也不想现在过得苦,于是把我能想象到的苦,以颗粒度更小的自律,平摊到每天中去。
亲身感受过不同年份出产的习惯,经过自律的发酵和沉淀后,我总结出:除了我们的实际年龄,还有一个自律年龄。
你的自律,终究会融入到你的学习工作里,身材气质里,生活生命里。
自律,记录下你年轻时的身材样貌,让它们越来越接近年轻的样子;却扩增了你未来的知识技能,让它们越来越接近你成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