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
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朱火燃其中,青烟扬其间。
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叹。
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先说铜器如何如何物美,熏香“从风入君怀”,四座惊叹;最后一笔逆转点出其意“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四坐且莫喧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
先说铜器如何如何物美,熏香“从风入君怀”,四座惊叹;最后一笔逆转点出其意“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
归田赋归田赋【作者】张衡 【朝代】汉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归田赋》是东汉辞赋家张衡的代表作之一。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表达了作者道家思想的超脱精神。《归田赋》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开了骈赋的先河,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篇章。
《归田赋》是张衡在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年),即去世前一年创作的一篇优秀抒情小赋。当时张衡任河间相,向朝廷自请退职。 他深感阉竖当道,朝政日非,豪强肆虐,纲纪全失,自己既无法等到社会清明之时,又没有报国之路, 因而从《思玄赋》所宣泄的精神反抗中顿悟到徒临川以羡鱼,不如退而织网,于是决心远远离开污浊的社会和世间的杂务,以归隐田园的实际行动表示对黑暗政治的诀绝与抗争。
ps.文学评价中有这么一句 “它代表了自西汉末叶以来赋体革新转变的最高成就,基本结束了大赋为主流的创作时代,而开辟了灵巧自如的小赋的新时期”
|
大风歌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这首诗创作的前几年,新建的汉帝国相继经历了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的叛乱,如今英布造反被平定,但北面的匈奴虎视眈眈,国内反叛实力伺机而动,整个国家摇摇欲坠。 刘邦在这时返回到了故乡,想起了前半生的坎坷换来了如今的荣华,而各方势力又正欲把这个他亲手打造的帝国推向深渊,想必刘邦在吟唱这首诗歌时必是怀着一股被悲凉掩盖的豪气。
ps.看到这首诗就不能不提一位满身匪风,但却喜好斯文的将军张宗昌。(堪称诗词界的泥石流)
他也有一首大风歌
《俺也写个大风歌》-张宗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
杂诗-南国有佳人杂诗七首·其四【作者】曹植 【朝代】魏晋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萧统《文选》选曹植《杂》六首,获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赏和肯定,是曹植诗歌中的著名篇章。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另外: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李延年
所以北方美人高冷,南方美人娇艳~(笑)
|
赠从弟其二·刘桢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为魏朝词人刘桢所著。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ps1.《赠从弟》共三首,分别用蓣藻、松柏、凤凰作喻,“初言茹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坚,而末章复以仪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
ps2.作者勉励他的堂弟要具有像松柏一样坚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 |
七步诗七步诗 【作者】曹植 【朝代】三国·魏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他是曹操的第四子,曹丕的同母弟,封陈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
PS.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 【朝代】东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
古歌·高田种小麦古歌·高田种小麦
高田种小麦,
语言质朴无华,近似口语;声韵和畅,情调委婉,也是很有特色的,都鲜明地体现了汉乐府民歌的风格。 |
日出入日出入【作者】佚名 【朝代】汉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
四愁诗四愁诗【作者】张衡 【朝代】汉 我所思兮在太山。
《四愁诗》是汉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诗作。此诗共分四章,分别列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一个远处地名,表达诗人四处寻找美人而不可得的惆怅忧伤的心情。每章都按“所思、欲往、涕泪、相赠、伤情”的次序来写,而美人所赠及诗人回报物品不同,每章方位地名亦不同。全诗运用 “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和回环重迭,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四章结构相同,句式相同,形式上非常整齐,每章又换词押韵,在整齐中显出变化,对后世七言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PS1.这个就是词牌《青玉案》的出处
PS2.著名文学家鲁迅曾经仿写过一份打油诗,非常有趣,值得排一起观赏。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爱人赠我双燕图; 回她什么:冰糖葫芦。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 歪头无法泪沾襟。爱人赠我金表索; 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 摇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 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
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作者】佚名 【朝代】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明月皎夜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前半部分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 后半部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不谙世态炎凉的惊讶、悲愤和不平之情。 全诗借景抒情,把失魂落魄的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秋夜的星光、月色等之中,情景交融。
石火光中争何事,蜗牛角上莫认真~
|
孔子世家赞孔子世家赞【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赞》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篇赞。此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语,开篇以总评揭出自己对孔子的无限景仰,继而从遗书、遗物、遗教三个方面,极言自己对孔子的向往, 结篇再以总评写自己对孔子的崇奉,无处不洋溢着作者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全文描写含情,叙事含情,议论亦含情,读之,觉字里行间,深情无限,且文笔简法,含意深远。
ps.高级追星者,满分彩虹屁~(笑)
|
孟母三迁邹孟轲母, 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 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 舍市傍。 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傍。 其嬉游乃设俎豆, 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 学六艺, 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出自《孟子题词》。
|
池上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 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ps.这首诗竟然是白居易写的,也太童趣了吧............
|
江南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这是汉乐府的歌谣,是一首采莲歌,反映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
九歌·国殇其实昨天的九歌·山鬼篇已经是第九篇了,你们以为水完了?但九歌其实有11篇,挺合理的不是吗? 正如四大天王有五个人一样,非常的合理滴(笑)
版本一 九歌·国殇
版本二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九歌·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此诗分为两节,第一节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 第二节颂悼楚国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诗篇情感真挚炽烈,节奏鲜明急促,抒写开张扬厉,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
ps。本人其实不是很喜欢“殇”这个词,因为是这些年,感觉这个词被古风歌曲弄的烂大街了。 可谓“殇殇殇殇殇殇殇,古风歌词哪句不带殇” 另外还有古风高频词“红颜”,"千年",“天下”。
|
九歌·东君九歌·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 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 夜晈晈兮既明。 驾龙辀兮乘雷, 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 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 观者憺兮忘归。 緪瑟兮交鼓, 萧钟兮瑶簴。 鸣篪兮吹竽, 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 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 灵之来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 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 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驼翔, 杳冥冥兮以东行。
《九歌·东君》是屈原的组诗《九歌》中的一篇楚辞,祭祀对象是东君,也就是太阳神。诗歌各章歌辞之间的联接承转,又极其自然, 在轮唱中烘托出日神的尊贵、雍容、威严、英武,那高亢宏亮的声乐正恰如其分地演绎出光明之神的灿烂辉煌,很好的表现了太阳神的特点。
|
九歌·少司命九歌·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九歌·少司命》是屈原所作组曲《九歌》中一首,是《九歌·大司命》的姊妹篇,是楚人祭祀少司命神的乐歌。少司命是掌管儿童生命之神(实际上就是生育之神) 。 这首诗和《九歌·大司命》都是一方面用人物自白、倾吐内心的方式展示其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用对方眼中所见来刻画形象。 由对方的赞颂从旁表现的办法,既变换角度,又内外结合,互相映衬,诗中的每一段唱词,都是既写“他”,又写“我”,采取了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辞采华丽,又韵味深长。
诗太美,老是脑补到秦时明月的少司命。
|
商颂·玄鸟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商颂·玄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是宋君祭祀商代祖先殷高宗武丁的颂歌。 全诗一章,共二十二句,通篇写商的“受天命”治国,写得渊源古老,神性庄严,感情纯真,气势雄壮。 |
思旧赋思旧赋
|
四时四时
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大多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秋月朗照,明亮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严寒中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 |
归园田居·其五归园田居·其五【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这首诗是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的最后一首。诗的前四句写作者独自策杖还家途中的情景;后六句写还家后邀请附近邻人欢饮达旦的田园乐趣。
|
归园田居·其二归园田居·其二【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
杂诗·陶渊明杂诗【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陈情表陈情表【作者】李密 【朝代】魏晋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ps.以前背诵的时候不理解,也没想过深入了解。 等亲人进入过手术室,自己在外等待那几个小时,是我此生最难熬的几个小时。明知自己在手术室外什么都做不了,还是一直守着不愿离去。 直到手术成功,推回病房,呼喊几句,看到回应,心中才松一口气。 今天早上忽然间又看到《陈情表》,从第一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开始,眼泪就开始打湿眼眶。 我想每个有相似经历的人都会感慨万分,这种悲哀,这种无奈。 如今回过头来再看那些年把自己折磨得死去活来的『背诵全文』,忽然觉得,不懂、不理解、不欣赏只是因为太年轻。
|
洛神赋洛神赋 【魏晋】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王弟]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
饮酒·(其五)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不思进取,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由于东晋统治者安于江南,不以恢复中原为意,门阀大族致力于南方的庄园经营。 清谈之风因为朝廷权贵提倡而盛行不衰。当时世族生活优裕,多喜于名山古刹、别墅湖畔优谈玄理,成为社交活动。 朝廷及世族忽略具体事务,终日畅谈玄理,形成苟且颓废的价值观,导致东晋朝廷逸于偏安。
|
酒箴酒箴
|
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作者】佚名 【朝代】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青青陵上柏》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写作者游戏宛洛,意在仕途。 然而他发现这个宫殿巍峨、甲第连云,权贵们朋比为奸、苟且度日的都城,并非属于他的世界,写出了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 全诗在艺术上,注重铺陈,提高形象性;运用对比,增强抒情性;用反问句,增强意蕴性。
ps.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作者】佚名 【朝代】汉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西北有高楼》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不遇佳人“知音”之悲,抒写了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反映了一种带有广泛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 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和迷茫。 全诗融情于景,语言形象生动,风格朴素浑厚,运用典故以及比喻、寄托等手法,从高楼写起,以高飞作结,当中交错描画弦歌之声及听者感受,写得缥缈空灵。
ps.玩个小梗,孔雀为何东南飞?
|
古歌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古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是一首游子思乡之歌。诗歌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了浓重的思乡愁绪,气氛惨烈。 这首诗以景与情,情怀激动,一泻而下,扣人心弦。 尤其是最后两句以“车轮”比喻回环于心的悲哀,形象而深刻,令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往复辗转的无限痛楚。 同时也是中国民歌体裁一种。
ps.呼啸的秋风让人无限忧愁,进也忧愁,退也忧愁。异域戊边,西域多狂风,思乡的悲苦无言说。
|
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东城高且长》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通过对客居他乡的游子因触景伤情而引发内心遐想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空虚孤独而无着落的苦闷与悲哀的情怀。 全诗借梦抒情,思维开阔,尤其是结尾,含蓄蕴藉,情含其中。
|
滑稽列传 滑稽列传
|
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作者】佚名 【朝代】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凛凛岁云暮》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通过对寒冬深夜里梦境的描写,抒发了主人公因相思而坠入迷离恍惚中的惆怅心情。 全诗借梦抒情,情感深厚,质朴自然,毫无矫饰,层次分明,音韵和谐。
|
有所思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 东方须臾高知之!
PS.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作者】佚名 【朝代】汉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作者】佚名 【朝代】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
悲歌悲歌(汉乐府杂曲歌辞)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可以当归。 郁郁累累。 欲渡河无船。 肠中车轮转。
《悲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控诉战争带来的徭役之苦。 诗人用浑朴自然的语句,写出了游子思乡不得归的百转愁思。 全诗既不叙事,也不写景,而以肺腑之言、真挚的感情和痛苦的体验而动人心弦。
可谓~人生多坎无路走,满腹苦楚向谁言。何况许多难言隐,无法道出心中藏。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 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 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
ps.网上有个仿写的诗歌版本,我觉得更直白,感染力更高
年方十五出远征,至此八十转回程。 路遇乡邻向前问,我家有无人尚存? 凄凄荒草长满院,未见翁家有何人。 柏树茂盛松苍苍,数十亡魂林中瞑。 抬眼野兔狗洞窜,梁上野鸡乱扑腾。 满院凄凄生野谷,野菜长至井口平。 捣掉谷壳做成饭,摘下野菜汤弄成。 盛上不知向谁端,老泪沾衣湿淋淋。
|
秋风辞 秋风辞-刘彻 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ps. 据《汉书·武帝纪》,汉武帝刘彻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土地神),共有五次。只有一次在秋天,即元鼎四年(前113)十月。这时刘彻四十四岁,即位已二十七年。 他实行武力打击匈奴,已胜利解除了数代以来的北部边患。他采取的国家专卖(盐铁、均输、平准)、统一货币、重农贵粟三大政策,卓有成效,克服了长期用兵造成的生产破坏和财政危机。 西汉王朝无论军事、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全盛高峰。但他的雄才大略,还要打通西域,开发西南,平定南越和东越,振威名于世界。 当时场面热闹,气势恢弘,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还下令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来祭祠大地。 身为大汉天子的刘彻,一生享尽荣华,又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衰老和死亡。宴尽之余,遂作此篇。
|
叶公好龙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意思是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ps.其实喜欢和害怕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就好像我喜欢大猫,也好想摸摸,但真的有一天,家中冒出一头老虎 我也会被吓跑............
|
白头吟版本一(本辞)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版本二(晋乐所奏)
《白头吟》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有人认为是汉代才女卓文君所作,但存有较大争议。其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为千古名句。 此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失去爱情的悲愤和对真正纯真爱情的渴望,以及肯定真挚专一的爱情态度,贬责喜新厌旧、半途相弃的行为。
ps.昨天发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今天发卓文君的《白头吟》,凑一起非常的有趣呢~
但司马相如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他们的凤求凰和白头吟故事却来自民间佚史
|
长歌行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ps.顺带推荐达叔的同名漫画,气势磅礴、迷雾重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对头发丝的笔锋勾勒,那张力,爱了爱了~ |
三字经(节选)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
风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 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
画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是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 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
九歌·礼魂九歌·礼魂 成礼兮会鼓, 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 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礼魂》是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的楚辞,一说礼魂为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送的不只是神还包括人鬼, 所以称礼魂而不称礼神。送神,在古代的祭祀中,是仪式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庄重的祭祀礼仪。礼魂,由美丽的女巫领唱, 男女青年随歌起舞,还要传花伴歌伴舞。屈原记录了这个庄重的祭祀仪式。
最后一篇屈原的《九歌》了,共计11篇。终于结束了~
|
九歌·云中君九歌·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九歌》是《楚辞》的篇名,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 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云中君应为男性,是云中之神,在神话中云神名叫丰隆,又名屏翳。 诗中对云的飘忽回环的形象给予了生动的描写。这首诗无论人的唱词、神的唱词,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云神的特征, 表现出人对云神的乞盼、思念与神对人礼敬的报答,一往深情,溢于言表。
ps.以前看西游记,只听说过 雷公 电母 风伯 雨师,没想到原来 云 也有仙班啊~ |
九歌·东皇太一九歌·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陈竽瑟兮浩倡;
《九歌·东皇太一》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九歌》的开首篇,是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 此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东皇太一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 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篇首以“穆将愉兮上皇”统摄全文, 篇末以“君欣欣兮乐康”做结,一呼一应,贯串着祭神时人们的精神活动,从而突出了主题。 全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场面隆重,气氛热烈。
|
国风·卫风·有狐国风·卫风·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抒写女子对流离在外的亲人的思念和关怀,情感细腻,反复咏叹,正见情意深节切。 以“狐”起兴,实是因有所见。 全诗一唱三叹,每章只更换两个字,反复强化,深入地表达担忧之情。狐狸走在水浅的地方,湿了腿脚,由此想到自己亲人还没有束紧衣裤的带子呢。 狐狸走在河的岸边,完全没有弄湿身上,她就想到亲人还没有成身的衣服呢。 随着视线所及,看到狐狸从水落石出的地方,一步步走到岸上来,她就想到亲人该穿什么衣物,真可谓知冷知热。 从这个角度上说,此诗是贤妇人惦念远方亲人冷暖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