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其一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读山海经·其一读山海经·其一【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
移居二首移居二首【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移居二首》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从园田居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均写与南村邻人交往过从之乐,又各有侧重。其一谓新居虽然破旧低矮,但南村多有心地淡泊之人,因此颇以能和他们共度晨夕、谈古论今为乐。其二写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忙时各纪衣食,勤力耕作,闲时随意来往、言笑无厌的兴味。整个作品充溢着温暖与欢欣的气氛。
|
冬至诗词冬至诗词(一):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二):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日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俗谚“冬至交九”,从冬至日开始即进入“数九天”,以九天为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后遂寒冬过去,称为九九数尽,八十一天期间还包含了我国传统重要节日除夕春节等。 冬至是公历纪年法的12月末,但在古代“冬至”实为一年之岁首,周历的正月是如今夏历的十一月,冬至日正是周历的新年,并且由于“冬至”是第一个被订立的节气,所以成为一年之岁首。 伴随时代发展,又有春节岁首、立春岁首等说法。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从 #冬至# 开始,就要进入一年中最冷的 “数九”寒冬了。九天为一 “九”,
过了九九八十一天,“出九”后将迎来春暖花开~
|
七哀诗三首·其一七哀诗三首·其一【作者】王粲 【朝代】魏晋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càn) 其中第一首诗写诗人初离长安在郊外所见难民弃子的惨状,感叹于盛世的难得。
|
咏荆轲咏荆轲【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可贵为四大刺客之一,不知道为何陶渊明写“惜哉剑术疏”来形容荆轲~
|
归园田居·其四归园田居·其四【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居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
读山海经·其十读山海经·其十【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本诗原为《读〈山海经〉》诗的第十首,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 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 有人说,陶渊明“浑身静穆”,对时事毫不关心; 有人说,陶渊明尊崇上帝,不敢歌颂与帝斗争之神, 这是个误会。陶渊明不仅歌颂精卫、刑天不屈不挠的复仇思想, 而且还称赞伯夷、叔齐,颂扬过荆轲。他们有的反对使用“暴力”,有的宣扬惩治“暴君”。 所以,鲁迅先生说陶渊明的这类诗篇是“金刚怒目”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