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芝歌》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累,人不如贫,
贱之肆志,乃共入商。
紫芝歌《紫芝歌》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累,人不如贫, 贱之肆志,乃共入商。
|
孔子世家赞孔子世家赞【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赞》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篇赞。此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语,开篇以总评揭出自己对孔子的无限景仰,继而从遗书、遗物、遗教三个方面,极言自己对孔子的向往, 结篇再以总评写自己对孔子的崇奉,无处不洋溢着作者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全文描写含情,叙事含情,议论亦含情,读之,觉字里行间,深情无限,且文笔简法,含意深远。
ps.高级追星者,满分彩虹屁~(笑)
|
悲歌悲歌(汉乐府杂曲歌辞)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可以当归。 郁郁累累。 欲渡河无船。 肠中车轮转。
《悲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控诉战争带来的徭役之苦。 诗人用浑朴自然的语句,写出了游子思乡不得归的百转愁思。 全诗既不叙事,也不写景,而以肺腑之言、真挚的感情和痛苦的体验而动人心弦。
可谓~人生多坎无路走,满腹苦楚向谁言。何况许多难言隐,无法道出心中藏。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枭将东徙 |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ps.本来读着挺沉重的,但最后一句转的太接地气了,但细品“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正是最后的宽慰期待......
|
孟母三迁邹孟轲母, 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 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 舍市傍。 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傍。 其嬉游乃设俎豆, 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 学六艺, 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出自《孟子题词》。
|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 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 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
ps.网上有个仿写的诗歌版本,我觉得更直白,感染力更高
年方十五出远征,至此八十转回程。 路遇乡邻向前问,我家有无人尚存? 凄凄荒草长满院,未见翁家有何人。 柏树茂盛松苍苍,数十亡魂林中瞑。 抬眼野兔狗洞窜,梁上野鸡乱扑腾。 满院凄凄生野谷,野菜长至井口平。 捣掉谷壳做成饭,摘下野菜汤弄成。 盛上不知向谁端,老泪沾衣湿淋淋。
|
秋风辞 秋风辞-刘彻 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ps. 据《汉书·武帝纪》,汉武帝刘彻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土地神),共有五次。只有一次在秋天,即元鼎四年(前113)十月。这时刘彻四十四岁,即位已二十七年。 他实行武力打击匈奴,已胜利解除了数代以来的北部边患。他采取的国家专卖(盐铁、均输、平准)、统一货币、重农贵粟三大政策,卓有成效,克服了长期用兵造成的生产破坏和财政危机。 西汉王朝无论军事、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全盛高峰。但他的雄才大略,还要打通西域,开发西南,平定南越和东越,振威名于世界。 当时场面热闹,气势恢弘,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还下令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来祭祠大地。 身为大汉天子的刘彻,一生享尽荣华,又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衰老和死亡。宴尽之余,遂作此篇。
|
李延年歌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歌》是汉代宫廷音乐家李延年创作的小诗。此诗以简括而觉单调的语言,赞颂了一位举世无双的绝色美女。
ps1.李延年是一位音乐家,在一次宴会中献唱了这首歌,汉武帝听后不禁感叹道:世间哪有这样的佳人呢? 平阳公主,就向她的皇弟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深受这首诗歌的感染,召来一见,果然妙丽非常。 从此,李延年之妹便成了武帝的宠姬,被封为李夫人。
ps2.李延年因初犯法,受腐刑,被拘监中。后因其妹李夫人得宠于汉武帝,故被赦,颇受宠,官协律都尉~ 后来都被阉了,还不知悔改,不懂收敛,李夫人死后,家里就败亡,他本人也被杀。 |
叶公好龙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意思是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ps.其实喜欢和害怕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就好像我喜欢大猫,也好想摸摸,但真的有一天,家中冒出一头老虎 我也会被吓跑............
|
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ps.虽然不能永霸天下,但以信义足以赢一方。 |
垓下歌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此诗概括了项羽平生的业绩和豪气,表达了他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抒发了他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显示出作者叱咤风云的气概,篇幅虽短小,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ps.每次读这首诗,我都被一部电影洗脑了~脑里面总会闪过一个画面
达闻西:力拔山兮气盖世… 凌凌漆:时不利兮骓不逝。(杯子落地而碎) 达闻西:阿漆! 凌凌漆:闻西! |
白头吟版本一(本辞)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版本二(晋乐所奏)
《白头吟》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有人认为是汉代才女卓文君所作,但存有较大争议。其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为千古名句。 此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失去爱情的悲愤和对真正纯真爱情的渴望,以及肯定真挚专一的爱情态度,贬责喜新厌旧、半途相弃的行为。
ps.昨天发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今天发卓文君的《白头吟》,凑一起非常的有趣呢~
但司马相如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他们的凤求凰和白头吟故事却来自民间佚史
|
凤求凰凤求凰----司马相如 其一【琴曲出自王实甫《西厢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传说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丧夫新寡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 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ps。司马相如原名犬子 ,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相如................这父母起名真是心大
|
大风歌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这首诗创作的前几年,新建的汉帝国相继经历了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的叛乱,如今英布造反被平定,但北面的匈奴虎视眈眈,国内反叛实力伺机而动,整个国家摇摇欲坠。 刘邦在这时返回到了故乡,想起了前半生的坎坷换来了如今的荣华,而各方势力又正欲把这个他亲手打造的帝国推向深渊,想必刘邦在吟唱这首诗歌时必是怀着一股被悲凉掩盖的豪气。
ps.看到这首诗就不能不提一位满身匪风,但却喜好斯文的将军张宗昌。(堪称诗词界的泥石流)
他也有一首大风歌
《俺也写个大风歌》-张宗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
长歌行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ps.顺带推荐达叔的同名漫画,气势磅礴、迷雾重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对头发丝的笔锋勾勒,那张力,爱了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