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硅谷秘密:理解你服务的人
作者:麦可·百瑞
在硅谷,我有三个身份:斯坦福大学工程设计学院的教授;加州艺术学院教授,讲授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课程;同时在独立设计咨询公司IDEO供职。
这家公司可以算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设计咨询公司了,一共700多位员工,在全球范围内都设有9大办事处,从事的设计横跨多个行业。
公司中很多团队会利用设计思维去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比如贫穷、城市暴力、生命健康等问题,还为全球超过5千万名生活在难民营的小孩提供了教育解决方案。
要知道,设计不仅仅在现在是指设计一个产品,它可以指设计融入到一家公司的运营,或者一个政府机构的运营当中去。
引用乔布斯的一句话:设计的精髓并非是产品的外观,而是用户体验。
乔布斯
在买产品前、买到之后,甚至包括周期结束之后对于产品处理的后续的过程,都是我们称之为用户体验的内容。
要学习一个理论,了解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多年的发展中,设计成为了硅谷生态圈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主要是基于以下4个方面:
第一,当科技不断发展,很多公司虽然都是科技公司,但技术正在趋向于同质化,技术不再是一家公司差异化的竞争能力所在。
那么当产品科技含量都差不多的时候,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设计。
例如,买手机,基本上没有人会关注这个手机是不是处理芯片比另外一个手机快,我们关注的是什么,是它的用户体验。
当然不排除有技术精英可能会在买手机前做很多技术调研。但一般的消费者都不会太多地在乎技术上的深层次的内容,只在乎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中最关键的就是设计。
第二,现在很多的科技产品不再只是属于大公司,不再只存在于幕后,科技已经走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走入到千家万户中,甚至成为了一些非常私人的用品,比如可穿戴设备。
也就是说现在的科技产品已经融入到了生活的点滴当中了。
当科技产品成为了生活的点滴,我们对较差的用户体验的容忍度就会非常低。这也是现在对科技产品的期望值不断上升的原因。
60年代最开始的时候,计算机比较大,而且只能有一些专业的人才使用。
随后它渐渐走入了公司职员的桌上,然后再变成了平板电脑,再往后又产生了可穿戴设备,那么下一步会是什么呢?
我最近去了旧金山的一个初创公司,他们把个人电脑建在了一个婚戒当中。
当我们的设备体积在变得越来越小,并且它的功能变得更加的私密性。
同时我们每天使用的频次也在不断上升,这个时候大家对它的期望值就变得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机器人工程设计就变得还不及产品设计重要。
举个例子,电子邮件的诞生和发展。诞生的时候用户体验是非常糟糕的,但没有关系,因为当时人们每天只查看邮箱两次,早上起来和睡觉前。
但现在,据统计,在美国,一个人一天要看电子邮件多达150次。
第三,现在生活中很多时候用到的东西不仅仅是一个单品,它可能还涉及到其背后整个紧密联系的平台。
也就是说这个平台上所有的产品要统一说一种语言,设计在这期间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前你要跑步,买一双跑鞋就够了。但是现在,有时候,你除了准备跑鞋等装备之外,你还得上传自己的健康数据、发布到社交网络,它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和平台。
而在一个平台上面我们如何创建一种通用的语言,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较好的用户体验,最主要的并不是技术,而是设计。
再分享三个足以证明设计的地位非常重要的有意思的例子,它们也可以向大家表明现在设计师的地位也在变得越来越高。
案例一:
以前,很多设计师的状态很像跪在地上求别人给自己一份工作,而你知道吗?
苹果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授勋了英国安娜公主的骑士爵位。
这样高的荣誉以前都是授予将军这样的人物,从来没有发生在一个毕业于艺术院校的设计师身上。
案例二:
特斯拉的首席设计师同时也是特斯拉的首席产品官,以前在汽车公司当中,做设计的一般都被关在设计工作室里面,作品交给别人之后就不管了。
我问这位设计师在特斯拉做设计师和在其它公司做设计师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他表示,特斯拉在设计思维上做了一个汽车行业过去100年中没有公司做过事:把他们的设计整合融入到了产品的每一个阶段当中。
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
“我们的设计师是与其他团队坐在同一张桌上共同探讨事情的。”包括人体工程设计、力学分析等等。
这张桌上有软件团队,也就是研发特斯拉屏幕的那个交互式导航软件的团队;还有设计汽车传动系统机械工程团队、研发电池的团队。
在这个圆桌中,坐镇中心总指挥的设计师,设计师对所有的产品阶段都要负责。
这样的架构在之前汽车公司,乃至全行业都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为什么说各行各业公司都能够采用设计思维?
因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公司和行业,保险、会计、管理咨询、银行……最终都是要服务客户,客户才是最终使用产品的人。
所以做设计的最开始,我们都需要了解目标客户是谁。
一位在易贝公司工作15年,从事云端服务器建立的电脑科学博士曾说,市面上90%的软件都是垃圾,这些软件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所以说设计思维的核心就是理解你服务的人,了解他们的需求、痛点。就需要先从使用者的那一端开始,往后推,一步步回到产品设计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