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LONG
  • Home
  • Profiles ▼
  • Communities ▼
  • Apps ▼
  • Metrics
  • Moderation
首页
  • ▼
  • Log In
  • Share
  • ?
  • IBMIBM

Communities

This community can have members from outside your organization. 宣传社区

  • Log in to participate
0d5a4565-f6ce-42a1-ac3b-cdfaaad6889f Blog

▼ Tags

 

▼ Similar Entries

Re: Re: 【自我发展心理学】课题分...

Blog: KM学习大本营
李玉连 cf6668c0-73ec-103b-9d39-ab4bc38c0954
Updated
11 people like thisLikes 11
CommentsComments 1

【职场哲学】反脆弱:在不确定世界的高阶生...

Blog: 宣传社区
周阳 cd36b240-b761-1036-8dfd-ef16cba5f6da zhouyang2@kinlong.cn
Updated
221 people like thisLikes 221
CommentsComments 28

【自我发展心理学】自我发展:一条不断延伸...

Blog: 宣传社区
周阳 cd36b240-b761-1036-8dfd-ef16cba5f6da zhouyang2@kinlong.cn
Updated
119 people like thisLikes 119
CommentsComments 12

【自我发展心理学】晚年期使命:如何整合自...

Blog: 宣传社区
周阳 cd36b240-b761-1036-8dfd-ef16cba5f6da zhouyang2@kinlong.cn
Updated
130 people like thisLikes 130
CommentsComments 10

【自我发展心理学】 中年期使命(二):如...

Blog: 宣传社区
周阳 cd36b240-b761-1036-8dfd-ef16cba5f6da zhouyang2@kinlong.cn
Updated
125 people like thisLikes 125
CommentsComments 9

▼ Archive

  • September 2023
  • July 2023
  • June 2023
  • November 2022
  • September 2022
  • August 2022
  • July 2022
  • June 2022
  • May 2022
  • April 2022
  • March 2022
  • January 2022
  • December 2021
  • November 2021
  • October 2021
  • September 2021
  • August 2021
  • July 2021
  • June 2021
  • April 2021
  • March 2021
  • February 2021
  • January 2021
  • December 2020
  • November 2020
  • October 2020
  • September 2020
  • August 2020
  • July 2020
  • June 2020
  • May 2020
  • April 2020
  • March 2020
  • February 2020
  • December 2019
  • November 2019
  • October 2019
  • September 2019
  • August 2019
  • July 2019
  • June 2019
  • May 2019
  • April 2019
  • March 2019
  • February 2019
  • January 2019
  • December 2018
  • November 2018
  • October 2018
  • September 2018
  • August 2018
  • June 2018
  • December 2017
  • April 2017

▼ Links

  • 在线图片编辑器

▼ Blog Authors

宣传社区

View All Entries
Clicking the button causes a full page refresh. The user could go to the "Entry list" region to view the new content.) Entry list

【自我发展心理学】中年期使命(一):如何塑造下一代?

周阳 cd36b240-b761-1036-8dfd-ef16cba5f6da zhouyang2@kinlong.cn | | Tags:  繁衍感 中年期使命 卢迪老师 自我发展心理学 传承 创造性工作 ‎ | 15 Comments ‎ | 296 Views

 

 

 

中年期使命(一):如何塑造下一代?

 

|  陈海贤 |

 

你好,我是陈海贤。欢迎来到《自我发展心理学》。

如果顺利的话,你已经有了一个青春期建立起来的稳定的自我,有了成年早期获得的亲密关系和职业认同,自我的范围从一个人扩展到了两个人,再扩展到了工作关系中更多的人。

也许你平稳地过了好几年。你家庭稳定,工作也做得越来越好,你甚至会想,我是不是就这样度过余生了呢?

并不会,因为变化很快又来了。

你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动荡时期——中年期。这一讲,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时期的课题和障碍。

 

中年期的使命:繁衍

 

中年期又叫成年中期,通常是指从35岁到60岁这一段很长的时期。对很多人来说,中年期是一个惊涛骇浪的时期。

和青春期一样,在这个时期,人们的身体重新开始变得陌生,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成熟,而是因为衰老。

和青春期一样,感情重新变成了一件麻烦的事情。

孩子进入了青春的叛逆期,父母开始生病甚至离世,而我们也不再满足于前一个阶段琐碎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希望能够寻找到更深层的人生意义。

年轻时从来不觉得是问题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开始变成了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生命有限,自己也会衰老和死亡。

害怕衰老,就是这个阶段的发展障碍。

当我们在害怕衰老的时候,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呢?

 

身体机能的衰退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最大的挑战,还是可能性的丧失。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其实就是把可能变成现实,把悬念变成答案的过程。

在中年的时候,你会意识到,生命中的可能性正在一点点消失。年轻时一些想做没做成的事,可能永远也做不成了,一些想在一起而没在一起的人,可能再也不会在一起了。

你会焦虑于这种确定性,并苦苦思索,除了可见的衰老和死亡,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很多年轻人说,自己从小镇来到大城市,或者从稳定的工作中辞职,就是害怕过那种“一眼能看到未来”的生活。可是到了中年以后,很多人的生活就真的一眼看到了未来。

 

在中年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这种可能性的贫乏带来的恐慌,误解为是因为衰老引起的。所以,对于变老这件事,有些人就可能变得非常抗拒。

一些男人开始健身、寻求婚外情,想重新体验青春的激情,来维持自己没老的错觉。

女人则开始精心打扮自己,整容,害怕因为变老而失去魅力。

也有一些人开始回忆当年,对年轻人指手画脚,开始变得俗气、势利、斤斤计较,把生命的成长寄托在钱财、名声这些可见的东西的积累上。

他们并不知道,中年期危机的解决方案,并不是追求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转变。

但是,也有一些人,人到中年以后,反而开始渐入佳境。他变得更成熟、更有经验,也更有创造力。一些人开始摆脱了“小我”的限制。他们的人生境界也因此开阔起来。

 

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到了中年,他们和世界、和他人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别人既变得不重要了,也变得更重要了。

变得不重要了,是我们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相应的,也不再那么在意世俗意义上的规则和成功,我们会更多遵循自己的内心来做决定。

变得重要,是因为我们开始关心自我以外的他人,尤其是我们的下一代。我们开始从他人的成长中,获得新的可能性。

我们之前说过,从青春期开始的人生前半段,是收集的阶段。人生的后半段,就是分发的阶段了。

我们开始把前半生收集的东西分发出去,去关心自我以外的他人,关心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会从下一代的繁衍中获得人生意义,获得一种新的可能性。否则,我们的生命就很容易陷入停滞的状态。

 

所以,繁衍就是我们在中年期要完成的发展课题。这种繁衍,既发生在家庭的领域,也发生在工作和社会领域。

这一讲,我们着重讲讲家庭里的繁衍。

 

繁衍感的本质是奉献

 

家庭里的繁衍,有孩子的父母,自然会懂。

如果说,在成年早期,你的注意力主要还放到自己的事业上,到中年的某个阶段,你自然就会觉得,你自己的事情并不是那么重要。

如果孩子摔倒哭了,你就会心疼得恨不得是自己摔倒。如果孩子开心地笑了,你会比他还开心。

孩子在旁边时,你自然就会有一种特别的安心,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孩子把我们从“小我”中拉了出来,自我的涵义,又一次扩大了。这次,它包括了下一代。而因为自我的扩大,自我的可能性危机,就变得不再是那么大的问题了。

可是,并不是所有有孩子的成人,都发展出了他们的繁衍感。

我们说,繁衍感的本质,是我们把自己奉献出去,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部分。可是有些父母,并不是把自己奉献出去,相反,他们是把孩子拉进来,来加强他们自己,把孩子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前一种的爱,是奉献式的,而后一种的爱,是占有式的。

前一种爱,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真正关心他们。而后一种爱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他们关心的,仍然是关系中的自我。

只有前一种奉献式的爱,才会发展出繁衍感。否则,你会在和子女的纠缠中,陷入某种停滞。

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朋友,他妈妈特别黏他,很喜欢给他做各种好吃的。看起来,他妈妈很关心他,可是这种关心背后,也有一种奇怪的冷漠。

有一次,他妈妈给他卤了鸡爪,让他过去尝尝,问他,味道怎么样?他说,有点硬,再卤5分钟应该会不错。

可是妈妈很不甘心,说还好吧。你再尝尝试试?他又尝了一下,说还是硬啊。妈妈就说,不会啊,你再尝一下。尝到第三遍的时候,他无奈地说,还行。

妈妈就得意地说,对吧。再试试感觉就对了。

你看,哪怕是感觉,他妈妈也不觉得他的感觉是对的,而觉得自己的感觉是对的,并一定要让儿子认同。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总是喜欢给孩子加衣服、夹菜,如果儿子说不需要,他们就会生气,觉得是对他们的冒犯。

 

有时候,他们还会让孩子代替他们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愿望。

比如,他们自己从小学习不好,没有上一个好大学,就会希望将来孩子能够好好学习,补偿一下他们没有读好大学的遗憾。或者他们存在着跟单位同事的竞争,就很希望通过孩子,来挣回面子。

问题还不在于他们让孩子代替他们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在于孩子不接受时,他们会怎么处理。

如果孩子能够接受,这当然是好事,它会变成家族延续的传统。就像很多医生,祖辈三代都是医生一样。

但是如果孩子不接受,而他们又更看重自己的需要,就会带来很大的冲突。

这些孩子在青春期,就很难发展出他们的身份认同了。因为发展身份认同需要整合父母的期待和自己的期待,而在他们身上,这两种期待是冲突的。

占有式的爱和青春期的自我中心很像。它都是过度关注自己,而忽略了别人的需要。只不过,中年期所关注的东西,从自我形象,变成了通过孩子来满足“我”的需要。

 

走出中年危机:奉献式的爱

 

那真正有繁衍感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就是真的能为孩子想,甚至为孩子忍受和牺牲。

 

在第三章讲关系的纠缠时,我曾经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要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了,他问妈妈,妈妈我走了你会孤单吗,没人安慰你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会孤单,但我不想把我自己的困难,变成你不能出去闯荡的障碍。

我想,这个妈妈心里是孤单的,可是从某种意义上,她也是充实的。因为她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她会真心愿意为孩子奉献,并为孩子的成长骄傲,并在孩子的成长中,突破了自我的限制。

也许你会问:如果我一味地为孩子奉献,那不是失去自我了吗?我会不会变成那种把所有对生活的期待都放到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生活的那种父母呢?

并不会。

 

首先,具有繁衍感的奉献,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这其实也是尊重了自己的独立性。

其次,当你把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去关心孩子的成长时,你的自我看起来削弱了,但同时也增强了。

你失去了一些自我关注,甚至失去了一些满足自己需要和欲望的机会。但同时,你获得了另一种品质,就叫关心。这种关心,会变成自我新的部分。

它的对象既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自己。也就是说,你其实是在通过爱孩子,学习怎么爱自己。

所以,在奉献自我的同时,你也在加强自我。这种奉献式的爱,就是我们克服中年期的发展障碍,走出中年危机的方式。

 

 

 

总结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谈了中年期。

这个时期的发展障碍是中年危机,也就是害怕因为衰老而失去可能性。这个时期的课题是繁衍,只有奉献式的爱,才能帮助我们走出中年危机。

当然,中年期的关心并不只是停留在家庭,也不局限于自己的孩子。它还会扩展到工作中,甚至更广泛的社会领域。

下节课,我们就来讲讲家庭以外的繁衍。

我们下节课见。

 

更多阅读:

1.【自我发展心理学】人生故事:如何赋予经历意义?

2.【自我发展心理学】青春期使命:如何确立身份认同?

3.【自我发展心理学】 成年早期使命(一):如何学会爱的能力?

4.【自我发展心理学】成年早期使命(二):如何建立职业认同?

Modified on by 周阳 cd36b240-b761-1036-8dfd-ef16cba5f6da zhouyang2@kinlong.cn
  •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Edit
  • More Actions v
  • Quarantine this Entry
Notify Other People
notification_ex

Send Email Notification

Quarantine this entry

deleteEntry
duplicateEntry

Mark as Duplicate

  • Previous Entry
  • Main
  • Next Entry
Feed for Blog Entries | Feed for Blog Comments | Feed for Comments for this Entry
  • Home
  • Help
  • IBM Support Forums
  • Bookmarking Tools
  • Server Metrics
  • Mobile UI
  • About
  • IBM Connections on ibm.com
  • Submit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