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我的概率论课,我是刘嘉。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概率论这座大厦。大厦之所以能平地而起,是因为有牢固的基石存在。而概率论这座宏伟的大厦,也有四块不可动摇的基石。
这一讲,我就带你了解概率论的第一块基石——随机。
随机就是不可预测
上一讲我们说,概率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把局部的随机性转变为整体的确定性。这句话里,有个很重要的词——随机。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随机呢?
生活里,你肯定经常用到“随机”这个词。听歌选择随机播放时,你的意思是说,我不想知道接下来播放哪一首歌,机器帮我挑一首就行。逛街被拦下填写问卷时,对方会告诉你,他们是随机选择的,事先并不知道会选中你。打篮球投篮时,我们说这次投篮是否命中是随机的,无法预测……
我们常常用到随机这个词,但你说,到底什么是随机呢?
发现了吧?我们似乎模模糊糊知道随机是什么,可是真要解释一下,好像又不太能说得明白。
其实不光你说不明白,数学家们争论了这么多年,也没法给出个统一的定义。他们能达成的唯一共识就是——随机就是不可预测。我们说一个事情是随机的,指的就是它发生的结果不能被预测。
随机性不等于不确定性
很多人,包括大部分书籍文章,都会告诉我们:随机是不可预测,而不可预测就是不确定,所以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回事。但事实上,这两个概念并不相同。
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这个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否可知。
简单地讲,随机性是这个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我都知道,只是不知道下一次会出现哪个结果。
随机播放音乐,虽然不知道接下来会播放哪一首,但歌单里总共10首歌,下一首肯定是这10首里的一首。在街上被拦下,对方不知道被选中的一定是你,但是“每走过10个人就拦下一个”的规则是提前设计好的,被选中的一定在这路过的10个人里。打篮球时虽然不知道下一次投篮会不会命中,但只有投中和投丢两种可能的结果。你看,可能的结果都是可知的。
而不确定性,是我连可能出现结果的选项都不知道。
比如,我今天出门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就是不确定性,而不是随机性。因为可能发生的事太多了,堵车、下雨、碰到熟人、捡到钱……都可能发生,根本没法穷尽所有可能的结果。
而只有知道了全部可能的结果,才能分析它们的概率;不知道可能的结果,就没法深入研究。所以说,概率论面对和处理的是随机性,而不是不确定性。随机事件结果选项可知的特性,是概率论发挥作用的基础。
本质上,不确定性包含随机性,随机性是不确定性的一种类型。
拿我们熟悉的黑天鹅和灰犀牛这两个概念来说。作为无法预知的意外事件,黑天鹅就是不确定性。因为新风险的类型无法知晓,这种事情没法用概率描述。而作为可以预见的潜在风险,灰犀牛就是随机性。因为灰犀牛是已知的,你知道它很可能发生,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这就是随机性。所以说,黑天鹅不是概率论讨论的内容,而灰犀牛却属于概率论研究的范畴。
当然,很多不确定性是可以转变成随机性的。比如“我今天出门会发生什么事”这个问题,可能的结果没法穷尽,是个不确定性的问题。但如果把问题修改一下,“今天出门遇到的第一个人,是我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呢”,就把不确定性的问题变成了随机性的问题,变成了可能遇到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的概率问题了。
尽量把不确定的问题,转变为随机的问题,用概率去研究,就是对付它们的科学方法。
真随机、伪随机和效果随机
知道了随机是不可预测,也知道了随机不等于不确定,接下来咱们深入到随机的内部,看看我们说的到底是哪个层面上的随机。
最高层面的随机当然是真随机,它在逻辑上就是绝对不可预测,这也是数学上的理想状态。
世界上有没有这种绝对不可预测的现象呢?如果你去问物理学家,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四个字——量子涨落。啥意思呢?简单来说,量子理论的“测不准原理”允许空无一物的空间产生少许能量,这个能量的诞生是完全随机的。这个理论很复杂,你不需要深究它的意思,只要知道这个世界可能真的有真随机就好了。
现实生活中,这种绝对意义上的真随机几乎无法遇到。就如同“圆”这个概念,数学上,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标准圆;但在现实世界,永远见不到一个绝对标准的圆。无论你画得多精准,肯定都有误差。但是没关系,只要从效果上来说是圆形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圆的。所以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圆,我们仍然说硬币是圆的、井盖是圆的、“天宫一号”的对接口是圆的。
随机也是一样。绝对意义上的真随机很难获得,我们日常生活里打交道的,基本都不是绝对的真随机,而是另一个层面的随机——效果随机。也就是说,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随机,但只要我们感知到它的效果是随机的,就可以把它当随机来看待。
比如前面举的投篮的例子。影响投篮是否命中的因素很多,像出手的角度、力度、速度、球的旋转、当时的风向等都有影响。如果把所有这些因素全部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投出去的球就必然入筐。这时候结果就是确定的,而不再是随机的了。
但这种情况实在太难了。现实中,我们既没有办法完全控制出手时力量的细微差别,也没办法完全计算风向、空气密度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投篮是否命中这件事对我们来说,仍然是随机的,我们把它视为效果随机。同样的,抛硬币、掷骰子的例子,也都是效果随机。
再说一遍,我们在现实生活里遇到的各种随机问题,基本都是效果随机。
和真随机、效果随机对应的,生活里还有一些现象是典型的“伪随机”。就是说,这个事件看起来是随机的,但其实不是,我有证据证明它不是效果随机。怎么证明?当然是寻找规律。只要一件事是伪随机,它就一定有规律。
比如,石头剪刀布这样的游戏,出石头、剪刀还是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律,很难做到效果随机。一旦发现了这个规律,也就证明了它是伪随机。猜拳比赛中,水平高的选手就是能发现对手看似随机出拳中的规律罢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想使唤女儿干什么,或者不想让她玩iPad、不想让她吃冰激凌的时候,总是跟她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因为她的出拳规律很容易被我识破,我很容易就能赢她。当然,我希望我女儿听不到这一讲。
事实上,人类是很差劲的随机生成者。我们越想制造随机,我们的主观性就越强,这样制造出来的随机,往往就是伪随机。
简单总结一下,绝对意义上的真随机存在于量子层面,现实中很难遇到;伪随机只是披着随机的外衣,它本身是有规律的;而我们现实中遇到的大部分现象,都是效果随机,这也是概率论这门学科研究的重点。
随机是世界的决定性力量
不管是真随机、效果随机还是伪随机,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随机是这个世界决定性的力量。怎么解释这种力量的作用呢?我们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还说上一讲讲到的网球冠军费德勒。比赛里,费德勒的相对弱点是左手。因为接反手球时,大部分网球运动员是双手击球,而费德勒是单手击球。虽然单手反手速度快,但回球的力量相对较小。如果你大力给费德勒反手球,就会降低他回球的质量。
怎么利用这一点呢?是不是要一直给他反手呢?
不是的。如果一直给他反手,他就能预测你的进攻,然后做出调整。你能利用的唯一机会,就是随机性。给他一定的正手、一定的反手,不让他知道你什么时候给反手,他就更可能暴露弱点。你看,这就是用随机性战胜对手的例子。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但如果人类发明了抗某种害虫的转基因作物,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在生存压力下,害虫会快速通过基因突变,有目的地进化出对抗这种抗虫性的能力。这样一来,这种转基因作物的抗虫性就失去了效果。
我们该怎么办呢?
从随机的视角来看,我们应该在转基因作物的旁边开辟一块正常的区域,种上非转基因的作物,给害虫留一条出路,让害虫在这个正常的区域中继续进行随机性的基因突变。这就大大降低了它们进化出抗虫性的概率,这种转基因作物就能持续有效。你看,这也是利用随机性战胜对手的例子。
所以说,了解随机,你才会懂得随机的力量,才会更好地利用随机做出正确决策。至于我们该怎么度量和量化这些随机性呢?我们下一讲再说。
划重点
1.随机性不等于不确定性。概率论研究的是随机性,而不是不确定性。
2.随机分真伪。真随机是数学上的理想概念,是绝对不可预测。而我们最常遇到的,是在效果上类似于真随机的效果随机。
3.随机是这个世界的决定性力量。
最后,给你留一道思考题:
微信里的拼手气红包,你抢到的红包里的钱数是随机的吗?
欢迎把你的答案写在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