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LONG
  • Home
  • Profiles ▼
  • Communities ▼
  • Apps ▼
  • Metrics
  • Moderation
首页
  • ▼
  • Log In
  • Share
  • ?
  • IBMIBM

Communities

This community can have members from outside your organization. 宣传社区

  • Log in to participate
0d5a4565-f6ce-42a1-ac3b-cdfaaad6889f Blog

▼ Tags

 

▼ Similar Entries

Re: 【职场精选】30岁以后,你最重要...

Blog: 业财推文专区
吴玲 e9ac73c0-6f09-103a-94bb-ab4bc38c0954 wuling@kinlong.cn
Updated
21 people like thisLikes 21
No CommentsComments 0

Re: 【职场精选】30岁以后,你最重要...

Blog: 仓储管理
马万燕 ec354440-b761-1036-8d3c-ef16cba5f6da
Updated
41 people like thisLikes 41
No CommentsComments 0

Re: 【职场精选】30岁以后,你最重要...

Blog: 仓储管理
马万燕 ec354440-b761-1036-8d3c-ef16cba5f6da
Updated
35 people like thisLikes 35
No CommentsComments 0

Re: 【职场精选】30岁以后,你最重要...

Blog: 疯疯癫癫小情绪
姚开莹 d45dc040-b761-1036-94ee-ef16cba5f6da ykaiying@kinlong.cn
Updated
19 people like thisLikes 19
No CommentsComments 0

Re: 【职场精选】30岁以后,你最重要...

Blog: 疯疯癫癫小情绪
姚开莹 d45dc040-b761-1036-94ee-ef16cba5f6da ykaiying@kinlong.cn
Updated
18 people like thisLikes 18
No CommentsComments 0

▼ Archive

  • September 2023
  • July 2023
  • June 2023
  • November 2022
  • September 2022
  • August 2022
  • July 2022
  • June 2022
  • May 2022
  • April 2022
  • March 2022
  • January 2022
  • December 2021
  • November 2021
  • October 2021
  • September 2021
  • August 2021
  • July 2021
  • June 2021
  • April 2021
  • March 2021
  • February 2021
  • January 2021
  • December 2020
  • November 2020
  • October 2020
  • September 2020
  • August 2020
  • July 2020
  • June 2020
  • May 2020
  • April 2020
  • March 2020
  • February 2020
  • December 2019
  • November 2019
  • October 2019
  • September 2019
  • August 2019
  • July 2019
  • June 2019
  • May 2019
  • April 2019
  • March 2019
  • February 2019
  • January 2019
  • December 2018
  • November 2018
  • October 2018
  • September 2018
  • August 2018
  • June 2018
  • December 2017
  • April 2017

▼ Links

  • 在线图片编辑器

▼ Blog Authors

宣传社区

View All Entries
Clicking the button causes a full page refresh. The user could go to the "Entry list" region to view the new content.) Entry list

【职场精选】30岁以后,你最重要的能力叫“输出”

KM Admin 4b0b5240-2731-1037-9513-91eec91f24f4 kmadmin@kinlong.cn | | Tags:  职场充电站 ‎ | 196 Comments ‎ | 1,006 Views
 
 

【职场精选】30岁以后,你最重要的能力叫“输出”

 

来源:张良计

 

 

 

最近写公众号的感受比较多,可能真的是量变引起质变。

 

当写字分享做到一定量级的时候,会发现它逐渐成为了一个自我训练和提升的Program,并且很可能会变成陪伴终生的习惯。

 

其实一开始我很害怕有一天肚子里的干货会写光,面临没有东西可写的局面。但这些年实践下来发现并没有,反而越写越多,思路越打越开。

 

古人说教学相长,我算是真的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输出也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进步。

 

尤其是在工作中,稳定大量的输出才能让自己和时代保持同步,不断提炼精进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说个自己的例子。

 

我在现在这家公司呆了快5年,要说最骄傲的工作成就,不是做了多少项目赢了多少生意,而是我做了一件坚持了4年的事情:

 

案例搜集。

 

从2017年开始,每隔1-2周,我都会搜集6个广告行业的精彩案例,撰写一些简短的点评,并做成可阅读的PDF文件发送给全公司所有人和客户。

 

这个事情风雨无阻,日常工作再忙再累我也坚持这个输出习惯,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下面是我的案例文件夹,大家可以看到每份文件都标明了时间:

 

 

一开始这是个老板布置的任务,但做到后面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

 

因为案例搜集,实际上就是让我保持和这个行业的发展同步,知道最新的趋势技术,流行的文化潮流等等,从而在日常服务客户的时候能提出富有价值的见解。

 

很多次和同事开脑暴会议,我脑子里经常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突然冒出灵感,并且马上能找到对应的案例,展开解释给其他人听。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

 

而现在很多流行的营销玩法,比如虚拟偶像,其实我在4年前就研究过。放到今天来看,里面的许多观点都正在变成现实。

 

 

而这些都反哺到我的日常工作中。在这4年里,我明显感觉自己的提炼总结能力,分析洞察能力和问题建模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比如上面这张图左边这个像八爪鱼一样的图形,就是我从一大堆文字资料中总结画出来的。

 

这个在原文资料里用了近800字来描述,但其实一张简单的图例就能表达出虚拟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关系。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当我输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不自觉思考如何提升输出内容的可读性,如何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要表达的观点,如何用更富有吸引力的文字抓人眼球,如何排版让内容呈现地更精致。

 

输出到一定量级,开始反思自己的输入水平,然后形成输出和输入的互相促进循环,最终实现两者的交替式螺旋上升。

 

这是我在30岁以后,百试不爽的自我提升心得。

 

并且不仅是文字写作,日常生活工作中还有许多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种输出能力的提升。下面列举4个,大家可以参考实践:

 

1. 多练习说话

说,其实是比写更有效的一种输出能力训练。

 

因为写东西,你是有时间准备的。在动笔之前你大可以整理思路,梳理提纲,罗列出一二三四五点,然后像盖房子一样规划你的文章。

 

但“说”是讲究时效性的,你无法预测听众会是什么反应,会不会中途打断你,会不会挑战你的观点,会不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

 

而这些临场突发状况才最考验一个人的思考水平。

 

所以我很佩服《奇葩说》里的那些辩手。他们在激烈辩论的过程中是没有时间准备的。往往都是对方丢过来一个新观点,你要马上在心里想好对应的反驳计策,双方你来我往全是思想的较量,不断互相刺激,互相提升。

 

在日常工作中,这种场合也不少。

 

开会的时候,和同事讨论工作的时候,对老板提报项目方案的时候,你如果把这些场合作为提升自我说话能力的训练,有意识地不断去总结,多说多练,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质的变化。

 

2. 写结案报告

很多人写结案报告都是当交差来写的。但其实如果你用心,也能训练自己的输出能力。

 

结案报告的写法,并不是说把你过去做了什么像流水账一样写出来,也不是PPT页数越多就显得你总结得越好。

 

结案报告的精髓就三句话:

 

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下次怎么办。

 

除此以外的所有信息,都不重要。你用这3句话去框你所有要写的东西,不能塞进这3个框里的就简略缩写,马上就发现不一样了。

 

 

3. 找别人话里的漏洞

注意是要你找漏洞,不是找茬,更不是抬杠。这是一个思辨能力的训练,是从别人讲的话里找到自己应该避免的地方。

 

比如找别人观点里的漏洞。哪里考虑的不周全,哪里在以偏概全,哪里是颠倒因果;

 

比如找别人计划里的漏洞。哪种情况没有考虑到,哪种风险是被低估的,哪种突发状况没有被重视。

 

找漏洞,不是为了显得自己多有能耐,而是帮对方查漏补缺。你找到的漏洞越多,说明你把这个事情想得越仔细。当你思考的颗粒度越细,对事物的理解就会越深刻。

 

理解深刻了,你心里自然就会涌现出许多想法。把这些想法记录并输出出来,你也就成长了。

 

4. 用新角度复述旧事实

将别人输出过的东西咀嚼消化一遍,再用自己的话讲出来,你会发现大不一样。

 

比如前些时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提到过:

 

“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3.3亿用户进行了视频通话;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亿张,短视频1亿条;有3.6亿用户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上面这些文字,都是事实,但你可以用一种新的角度来复述这段事实。比如我们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转换成百分比来看,微信用户行为排序依次为看朋友圈(71.6%),用小程序(36.7%),看公众号(33%),进行视频通话(30.2%),发朋友圈(11%)。这5个行为里面,只有2个和“看”有关,其他3个都是“做”。但从排序来看,门槛相对较低的看公众号却排第三名,说明公众号已经不再是用户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首选。

 

大家可以对比看看,我做了哪些事情呢?

 

首先我把所有用户行为的数字都转换成百分比的说法,然后把每一种用户行为按照“看”和“做”两个维度进行了归类排序。

 

简单两个动作,就能总结出不一样的东西出来。这里的关键是“新角度”,同样一件事情,你看待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

 

比如同样一个苹果,你可以从它的色泽、口感、包装、产地4个角度分别描述你看到的事实,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思路也会随之打开。

 

大家可以把这个方法运用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读书、看新闻、追热点、聊八卦,都可以用不一样的角度来阐释一个摆在你眼前的东西。这同样是在训练你的输出能力。

 

还是那句话,勤思考勤练习。时间久了,量变引起质变。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能对你的输出能力有一点帮助。

 

感谢各位的时间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Edit
  • More Actions v
  • Quarantine this Entry
Notify Other People
notification_ex

Send Email Notification

Quarantine this entry

deleteEntry
duplicateEntry

Mark as Duplicate

  • Previous Entry
  • Main
  • Next Entry
Feed for Blog Entries | Feed for Blog Comments | Feed for Comments for this Entry
  • Home
  • Help
  • IBM Support Forums
  • Bookmarking Tools
  • Server Metrics
  • Mobile UI
  • About
  • IBM Connections on ibm.com
  • Submit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