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LONG
  • Home
  • Profiles ▼
  • Communities ▼
  • Apps ▼
  • Metrics
  • Moderation
首页
  • ▼
  • Log In
  • Share
  • ?
  • IBMIBM

Communities

This community can have members from outside your organization. 宣传社区

  • Log in to participate
0d5a4565-f6ce-42a1-ac3b-cdfaaad6889f Blog

▼ Tags

 

▼ Similar Entries

Re: 【职场精选】30个提升你思考力的...

Blog: 环保管理部
马万燕 ec354440-b761-1036-8d3c-ef16cba5f6da
Updated
3 people like thisLikes 3
CommentsComments 1

【职场精选】30个提升你思考力的小建议,...

Blog: 宣传社区
KM Admin 4b0b5240-2731-1037-9513-91eec91f24f4 kmadmin@kinlong.cn
Updated
19 people like thisLikes 19
CommentsComments 8

Re: 【职场成长】如何成为一个“扎实”...

Blog: 环保管理部
刘洋 1ed8f6c0-f3ab-1039-9dec-ab4bc38c0954
Updated
44 people like thisLikes 44
CommentsComments 1

【职场成长】如何成为一个“扎实”的顶尖高...

Blog: 宣传社区
KM Admin 4b0b5240-2731-1037-9513-91eec91f24f4 kmadmin@kinlong.cn
Updated
94 people like thisLikes 94
CommentsComments 54

Re: 【职场成长】登上你的山顶

Blog: 环保管理部
刘洋 1ed8f6c0-f3ab-1039-9dec-ab4bc38c0954
Updated
65 people like thisLikes 65
CommentsComments 4

▼ Archive

  • September 2023
  • July 2023
  • June 2023
  • November 2022
  • September 2022
  • August 2022
  • July 2022
  • June 2022
  • May 2022
  • April 2022
  • March 2022
  • January 2022
  • December 2021
  • November 2021
  • October 2021
  • September 2021
  • August 2021
  • July 2021
  • June 2021
  • April 2021
  • March 2021
  • February 2021
  • January 2021
  • December 2020
  • November 2020
  • October 2020
  • September 2020
  • August 2020
  • July 2020
  • June 2020
  • May 2020
  • April 2020
  • March 2020
  • February 2020
  • December 2019
  • November 2019
  • October 2019
  • September 2019
  • August 2019
  • July 2019
  • June 2019
  • May 2019
  • April 2019
  • March 2019
  • February 2019
  • January 2019
  • December 2018
  • November 2018
  • October 2018
  • September 2018
  • August 2018
  • June 2018
  • December 2017
  • April 2017

▼ Links

  • 在线图片编辑器

▼ Blog Authors

宣传社区

View All Entries
Clicking the button causes a full page refresh. The user could go to the "Entry list" region to view the new content.) Entry list

【职场精选】年薪百万的资深猎头,给你的10条职场忠告

KM Admin 4b0b5240-2731-1037-9513-91eec91f24f4 kmadmin@kinlong.cn | | Tags:  职场成长 职场精选 ‎ | 30 Comments ‎ | 228 Views
 

【职场精选】年薪百万的资深猎头,给你的10条职场忠告

 

来源:张良计

作者: 陈勇

节选自:《猎头之道》

 

 
 

 

今天的文章来自一位我的好友,陈勇,一位拥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猎头。

 

同时他也是知名猎头机构FMC的创始人。在创业之前,曾在众多知名猎头公司工作,拥有丰富的跨行业经验。

 

要知道,猎头在工作中要接触大量候选人和企业,他们对职场的洞察是非常值得听取的。

 

下面,就来看看来自陈勇的10条良心忠告:

 

1.从平庸的忙碌到精准的勤奋

 

很多忙碌,只是现实刺激下被动反应式的平庸忙碌

 

目前的社会和职场,无论你是否愿意,被环境所迫,“忙碌”似乎都已成为标配。但很多忙碌,只是现实刺激下被动反应式的平庸忙碌。

 

也许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验:完全放任、毫不费力地对刺激进行反应,最后会感觉一无所获,什么也没沉淀下来。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勤奋程度可能相差无几,比如工作9小时与工作10小时不会形成太大的差距。

但方法论上的差距却是极大的,而且受惯性的支配,比起勤奋,方法论更容易被忽略。

 

平庸地忙碌,其结果是人们很难获得认知水平以外的收益。强制性地分配一定比例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方法论的打磨、认知水平的提高,结果可能会事半功倍。

 

2.设定个人参数系统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个人参数系统中的“参数”,简要地讲,就是你对某些事物相对稳定的分类。

 

比如,你如何分类你的人脉?你如何分类你要管理的文件?你如何分类你要处理的事务?你如何分类你要管理的物品?

 

例如,有关客户信息的参数系统包括:跟自己关系远近的程度参数系统,需要维护的频率参数系统,可推荐性的价值参数系统,潜在价值参数系统……

 

在确定、优化、完善种种参数的过程中,我们会很自然地提升结构化思考的能力。当我们同时运用多种参数系统去看待某个事物时,就能较快地看清事物的本质。这对提升认知很重要。

 

个人参数系统在构建的前期,可能会显得有点费力不讨好,但长期来看却很有价值。

 

这就好比,火车需要修铁轨、修车站,最初通行时故障率还可能挺高,不如驾马车顺利。但长远来看,马会越跑越累,马车会越跑越慢,火车却能在装载更多货物的同时不知疲倦地奔跑……

 

3.场景定式刻意练习

 

定义一些高频场景,为每种场景总结出相对稳定的。

 

最优应对方法,并刻意练习,形成思维定式。

 

我对场景定式思维的感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跟儿子下围棋的体验。

 

我有30年以上的棋龄,是业余一段。我儿子有10年左右的棋龄,是业余五段。我们父子对弈时,他都会让我三个子,但好多盘下来,我从未赢过。

 

在经历多次沮丧之后,我体会到了因棋力成长的方法论不同而带来的巨大差距!

在下围棋上,我是个十足的实战派,棋力的长进来自不断地下棋实践。

 

儿子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其中一个训练环节就是对上百个围棋定式进行深入学习。

 

所谓定式,就是针对围棋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总结出的最优应对招法。对这上百个定式,儿子驾轻就熟,我却要临场反应、重新计算。

 

尽管我的反应较快,却避免不了耗时多且水平不稳定。

 

对围棋定式的感悟让我意识到,职场中业务能力的提升是与之相通的:定义典型的业务场景,总结针对每个场景的“定式”(通常表现为相对稳定的框架及核心要点),把每个实战任务转化为刻意练习的机会,就可以更快速、更系统、更扎实地提升业务能力。

 

4.人生框架与动态拼图 

 

思考人生的底层逻辑,设定相对稳定的人生框架,有助于在终身成长中实现较为精准的动态拼图。

 

“人生框架与动态拼图”的思路可以支持到我们的终身成长。

 

比如,我在思考人生的底层逻辑时,会借助汽车的比喻,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人生框架。我把它命名为PD-Car(Personal Development Car,个人成长汽车模型框架)。

 

GPS系统:指导自己人生的基本原则体系。比如,不断追寻人生的意义,探寻自己真正想要的活法、想做的工作、对幸福的基本定义等。

 

动力系统:如何建设并维护好自己的动力体系,构建良性的外部压力,持续提升内在价值感,找到让自己有使命感的人生目标等。

 

底盘系统:核心为三个维度,包括健康与体能建设,综合思维能力(如各种实用思维模型、元认知能力、创造力、深度思考能力、记忆力等),高效的个人操作系统(如资讯管理、人脉管理、精力管理、状态管理等)。

 

综合配置:包括通用能力(如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专项能力(职业知识与技能),特定能力(需要阶段性重点突破的能力)。

 

方向目标:如喜欢做、能做好、可以赚到钱的职业目标,个人、家人、朋友一起成长的目标等。

 

路况环境:各种综合背景知识,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时事热点、科技、商业、市场、管理、创业、社会人文、娱乐休闲等。

 

参照一个长期稳定的人生框架,每天有序且精准地修图或拼图一小块,持之以恒,人生成功和幸福的概率会高一些。

 

 

5.清晰定义成长

 

 为何“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人人都知道成长重要,却无法清晰定义成长。我把成长分解为六个阶段:知道,懂得,记住,刻意,留意,自然。

 

在资讯极度发达的社会,我们需要有意识地避免被所谓的“知道”欺骗,而是从知道开始迈上各级台阶,最终把知道内化为习惯,走出“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窘境。

 

6.用写作提升思考的深度和系统性

 

为何想了很多,却写不出来?

 

有些问题,我们想了很多,也想得很清楚,但诉诸文字时却感觉颇有难度。这是因为,我们思考得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

 

思维往往是网状的、跳跃的,文字记录却是线性的。将网状思维线性输出,如果思考得不够深入、系统,写作时自然会有难度。

 

反向来看,我们可以利用写作来提升思考的深度与系统性。不一定要写长篇大论的文章,中长篇幅的朋友圈记录也很有效。

 

很多时候,当我们把针对某个主题的思考变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之后,会感觉大脑中的混乱程度降低了。相关的思路都会变得更加有序,大脑的运转效率也相应地提升了。

 

7.输出倒逼输入

 

对种种热门的需要付费的音视频学习资源,我们需要保持清晰的认知。

 

教别人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权威研究把各种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做了如下排序:听讲<阅读<多媒体学习<演示<讨论<实践<教别人。

 

对于这个排序,我非常认同。我自己变得比以前更加“好为人师”,很大的原因是体会到了教别人其实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相反,对种种热门的需要付费的音视频学习资源,我们需要保持清晰的认知。“听讲”对学习者而言,投入要求极低,但却可以听到质量很高的内容,所以非常容易流行。

 

但听讲,其实是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方式,与“奶头乐”的原理类似,除非在听讲之后加入记忆或其他应用环节对知识进行巩固。

 

对于非常精彩的大片或电视节目,观众无须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获得极高的娱乐享受并乐此不疲,最后却没有太多真正的收获。

 

正如成长效率原理,听讲、阅读、利用多媒体往往只是停留在“知道”与“懂得”的阶段。而教别人时,输出倒逼输入,更容易理解透彻、融会贯通。

 

把握好每一次教别人的机会,有意识地去体验教学相长的过程,会成长得更快!

 

8.复盘和记录自己的最优状态

 

最好的老师可能就是自己。

 

对于他人传授的经验,有时我们会存疑:它们真的适合我吗?我是否能够做到?

 

而参照自己曾经达到的最优状态,我们起码有信心说,这是我能做到的!如果能够经常保持这样的最优状态,我们就有了一个向更高层次攀登的稳定基石。

 

系统地记录、复盘、重温自己曾经达到的最优状态,用这样的真实经历来滋养自己,我们就会前行得更快。

 

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也要向自己学。最好的老师可能就是自己!

 

9.营造彼此“陪跑”的成长环境

 

人与人之间是互为土壤的。

 

在一个营养浓度高的环境里,即使你没有主动去思考、规划如何成长,环境也会自然地推着你往前。

 

尽管我们可以努力跳槽到成长养分更充分的地方,但机遇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有意识地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会大有裨益。

 

彼此“陪跑”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阶段性地分享彼此的成长、方法等。

 

在彼此“陪跑”的过程中,大家互为对方的良性外部压力,同时也能相互勉励。这样往往比一个人独自前行的效果会更好。

 

更重要的是,在彼此“陪跑”、收获成长的同时,我们还能收获友谊。

 

10.构建个人成长操作系统

 

 如何避免掉入“工龄长,资历浅”的陷阱,

 

让自己越老越值钱?

 

职场中有个“35岁天花板”的说法。我对它的解读是,工作了十年,只是把入行两三年的经验重复了几遍,有价值的资历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深,最终难免被年轻的职场人所取代。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掉入“工龄长,资历浅”的陷阱?

 

我的建议是提早构建个人成长操作系统。

 

举一个图书管理极限的例子。图书管理员的一项工作是:把读者要的书从书架上找出来,把读者归还的书放回书架上。

 

如果怎么方便、怎么顺手,就怎么放,在刚开始的阶段,效率会很高。

 

但按照这样的方法,即使图书管理员的天赋再高,3 000本或5 000本可能就是他能有效管理的上限了。

 

超过这个数字,基本上就只能熟悉一些新的、当下热门的书,而忘记一些之前管理过的书。这样干上十年,他也只是工龄资深,不见得有太大的成长!

 

如果改变一下方法,花点时间建立一个图书分类的目录,并在每个书架上贴上标签,坚持将每一本书都放到相应的位置,尽管刚开始会费点事,但图书管理员能有效管理的书籍将很容易突破之前的上限,达到5万本,甚至10万本。

 

提早构建个人成长操作系统,就是明确各个阶段的成长层次,以及需要掌握的具体能力。

 

这就好比盖楼,没有地基和框架结构,只靠不停地搬砖、砌墙,可能会收获一堆砖、一堵墙,但楼肯定是建不高的。

 

三天两头不停地调整自己的框架结构,楼同样也是建不高的。

 

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合理且稳定的框架,需要时间与经历的沉淀。刚开始的阶段,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模仿、套用别人的框架,然后逐步改进

 

.......... END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Edit
  • More Actions v
  • Quarantine this Entry
Notify Other People
notification_ex

Send Email Notification

Quarantine this entry

deleteEntry
duplicateEntry

Mark as Duplicate

  • Previous Entry
  • Main
  • Next Entry
Feed for Blog Entries | Feed for Blog Comments | Feed for Comments for this Entry
  • Home
  • Help
  • IBM Support Forums
  • Bookmarking Tools
  • Server Metrics
  • Mobile UI
  • About
  • IBM Connections on ibm.com
  • Submit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