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LONG
  • 主页
  • 个人档案 ▼
  • 社区 ▼
  • 应用程序 ▼
  • 统计
  • 审核
首页
  • ▼
  • 登录
  • 共享
  • ?
  • IBMIBM

社区

此社区可以具有来自贵组织以外的成员。 宣传社区

  • 登录以进行参与
0d5a4565-f6ce-42a1-ac3b-cdfaaad6889f Blog

▼ 标签

 

▼ 类似的条目

Re: 【职场成长】如何成为一个“扎实”...

博客: 环保管理部
刘洋 1ed8f6c0-f3ab-1039-9dec-ab4bc38c0954
更新时间
共有 44 个人对此内容点赞点赞的项目 44
评论评论 1

【职场成长】如何成为一个“扎实”的顶尖高...

博客: 宣传社区
KM Admin 4b0b5240-2731-1037-9513-91eec91f24f4 kmadmin@kinlong.cn
更新时间
共有 94 个人对此内容点赞点赞的项目 94
评论评论 54

Re: 【职场成长】登上你的山顶

博客: 环保管理部
刘洋 1ed8f6c0-f3ab-1039-9dec-ab4bc38c0954
更新时间
共有 65 个人对此内容点赞点赞的项目 65
评论评论 4

Re: 【精选阅读】年轻时候的毛泽东,从...

博客: 环保管理部
刘洋 1ed8f6c0-f3ab-1039-9dec-ab4bc38c0954
更新时间
共有 65 个人对此内容点赞点赞的项目 65
评论评论 4

【精选阅读】年轻时候的毛泽东,从来不怕焦...

博客: 宣传社区
KM Admin 4b0b5240-2731-1037-9513-91eec91f24f4 kmadmin@kinlong.cn
更新时间
共有 84 个人对此内容点赞点赞的项目 84
评论评论 48

▼ 归档

  • 2023年9月
  • 2023年7月
  • 2023年6月
  • 2022年11月
  • 2022年9月
  • 2022年8月
  • 2022年7月
  • 2022年6月
  • 2022年5月
  • 2022年4月
  • 2022年3月
  • 2022年1月
  • 2021年12月
  • 2021年11月
  • 2021年10月
  • 2021年9月
  • 2021年8月
  • 2021年7月
  • 2021年6月
  • 2021年4月
  • 2021年3月
  • 2021年2月
  • 2021年1月
  • 2020年12月
  • 2020年11月
  • 2020年10月
  • 2020年9月
  • 2020年8月
  • 2020年7月
  • 2020年6月
  • 2020年5月
  • 2020年4月
  • 2020年3月
  • 2020年2月
  • 2019年12月
  • 2019年11月
  • 2019年10月
  • 2019年9月
  • 2019年8月
  • 2019年7月
  • 2019年6月
  • 2019年5月
  • 2019年4月
  • 2019年3月
  • 2019年2月
  • 2019年1月
  • 2018年12月
  • 2018年11月
  • 2018年10月
  • 2018年9月
  • 2018年8月
  • 2018年6月
  • 2017年12月
  • 2017年4月

▼ 链接

  • 在线图片编辑器

▼ 博客作者

宣传社区

查看所有条目
单击此按钮可以刷新整个页面。 用户可以转至“条目列表”区域查看新内容。) 条目列表

【职场成长】登上你的山顶

KM Admin 4b0b5240-2731-1037-9513-91eec91f24f4 kmadmin@kinlong.cn | | 标签:  职场成长 成长方法论 ‎ | 40 条评论 ‎ | 549 次访问

登上你的山顶

 

 

 

【职场成长】登上你的山顶

 

 

观点 / 刘润    主笔 / 方雁橙    责编 / 莹莹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540篇原创文章

 
 
如何突破临界点,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指数级的增长,这是大多数人面临的职业难题。
前段时间,“小师妹请教”栏目邀请了许单单老师。许单单老师是80后创业者代表,拉勾招聘创始人。
他在《临界点》这本书中,结合自己创业的经历,分享了职业成长中的思考和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反常识的成长方法论。
许单单老师说,人的成长,事物的投入和产出,达到100分之前大致呈线性关系,100分之后,就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变成指数关系。
指数级的成长,有两个条件:要超过平均水平,也就是大于1。然后,还得让1.01滚动起来。
我听完很有启发。

今天,我们把许单单老师在直播中分享的干货,书中精彩内容,整理出来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多做0.01
 
人的成长,事物的投入和产出,达到100分之前大致呈线性关系,100分之后,就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变成指数关系。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0.99 的 365 次方是 0.025,但1.01 的 365 次方是 37.78,相差1482 倍。
假设1代表大多数人做一件事情的平均水平,1.01 就代表比平均水平高 1%。一开始的 1% 不起眼,但持续累积的 1% 就能带来质变。
所以,指数级的成长,其实有两个前提:
首先,要超过平均水平,也就是大于1。
比如,一件事情,如果大多数人做到1,那你要做得再好一点,起码要做到1.01。
1以内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线性成长,1以上,可能就是“一分耕耘,10分收获”的指数级成长。
所以突破1这个临界点很关键。
然后呢,是不是今天状态不错,做到1.01,甚至1.02。明天状态不佳,就只做到0.99呢。
不。得让1.01滚动起来。
比如,每次的业绩都比多数人高一些,交出的方案比预期高一点。
比如,每做一件事,都尽最大努力,确保把这件事做到超出预期,哪怕每次只高0.1%,时间久了,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王兴说:“真的‘极度渴望成功’的人其实并不多,符合后半句‘愿付非凡代价’的就更少了。”
极度渴望成功和愿付非凡代价,其实就是 1 之外的 0.01。只有无数个1.01的叠加,才能获得强大的正向循环。
具体怎么做呢?
 

 
 
超越集体共识
 
在你突破临界点的路上,总会有一些阻力,让你在即将到达临界点前,选择放弃。
比如集体的共识和个体趋同的潜意识。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当你跳槽到一家公司,你发现,周围的人跟你水平差不多,甚至不如你时。你会不自觉地生出一种优越感,这种潜意识的优越感,可能都意识不到。
一旦处于这种状态,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然后就停在快要达到临界点的路上。
但是,假设你每天都被一群非常优秀的人包围,他们富有学识,能力出众,你也会下意识地向他们看齐,内心生出向上的力量。
许单单老师说,他一直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当他发现自己身边经常交流的人都很尊敬他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很慌。
比如,他去湖畔大学上课之前,觉得公司挺好的,年营收也不错,但当他在湖畔大学跟年营收几百亿的企业家一起上课时,就觉得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继续努力。
商业哲学家吉姆·罗恩有一个“五人平均值”理论,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走出舒适圈,超越集体共识,逃脱地心引力,才能持续保持0.01的进步。
 

 
 
不要着急否定
 
突破临界点的关键之一,在于你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接受新观念的冲击。

如果一件事,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一般会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如果一件事你判断和别人不一样,先不要否定对方,先花一点时间去思考,也可能是这件事情在当时超出了你的认知。

讲个故事。

许单单老师说,他刚毕业就去了腾讯工作,业余时间张罗校友会,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北大校友。

有一次,在一个聚会上,有个已经是投资人的师兄问他,“你在腾讯上班。”

他回答:“是的,但我下周一就要离职了,我要去 ×× 咨询公司, 年薪 20 万元,是在腾讯的两倍。”

说完这句话,他说自己心里有点小骄傲,因为当时研究生年薪十多万。

但师兄并没有恭维,而是说,“互联网行业不是挺好的吗,你难道为了 20 万元跳槽?”

当时他已经准备了很久,面试和offer就花了很长时间,就差最后一步了,总不能因为陌生人的一句话就放弃吧。

但他还是记住了那位师兄的话,回去后认真思考,觉得师兄肯定不会故意误导他,可能只是两人思考问题的维度不一样。

而从视野和眼界来说,师兄的判断可能更有远见。

于是,他就做了一个决定,撕掉写好的辞职信。

然后开始疯狂工作,跨部门找同事聊公司的产品,聊战略规划,跟不同的人请教。

一年后,跳槽去了一家证劵公司,又过了几年,跳槽到中国最大的基金公司做投资分析师,这时候工资已经翻了很多倍。

许单单老师说,如果当时,他没有把那位陌生师兄的话放心上,或者因为不理解,就冒出“你凭什么指导我”的想法,后来可能也不会获得快速的成长。

 
 

 
 
真诚请教
 
许单单老师说,那些特别厉害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很会请教。

目标明确地跟人请教,比如行业高手,同门师兄,甚至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只要多一点点勇气,主动敲开那扇门,机会可能就藏在那扇门后面。因为没有人会拒绝帮助那些志向远大、 真诚善良的年轻人。

讲个故事。

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在他的自传里写过他当年找工作的故事。

大学毕业前,苏世民写了一封信,给一位比自己高很多届、素未谋面的校友,跟他请教职业规划问题。

当时他还是个不被理解,四处碰壁的毕业生,但这位校友已经是很厉害的人物了,还当过美国纽约州州长。

但苏世民还是鼓起勇气写了一封信,真诚地请教对方。

就是这封信促成了青年苏世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午餐问道,不管他在那顿午餐里收获了什么,他都已经主动敲开了一扇长见识的大门。

当他鼓足勇气敲开那扇门的时候,也意味着已经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许单单老师说,他毕业后进入了互联网,后来想转行做金融,但是金融门槛很高。

怎么办呢?

他就上网搜索各种论坛的帖子,有一天偶然看到一篇互联网分析报告,这份分析报告,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写的。

看到这个报告后,他激动不已,觉得这就是他将来要成为的样子。

他看到报告的最后一页有对方的邮箱,就满怀激动地写了封邮件发给他。没想到,对方不仅回复了,还列了几个行业问题,问他怎么看。

他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认真查阅资料,梳理思路,然后写邮件回复。

没想到这件事,又影响了他后来的职业生涯。

后来对方升职了,问许单单老师对以前的岗位是否感兴趣。于是,他就这样得到了一家证劵公司的内推机会。

 

 
 
保持阅读
 
读书,是获得成长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成长中的年轻人本身就夹杂着疲惫、迷茫和想太多,不可能每次都恰好有一位人生导师在你身边为你排忧解难,帮你看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但是读书,会给你提供另一种视角。通过读书,你可以和过去的人交流,你可以穿越时空,跟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展开思想上的交流。
然后,那些困扰你的问题,慢慢就会被化解。
许单单老师说,他在研究生毕业前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因为毕业后要工作了。意味着另一段人生就要开始了。但他不知道应该怎么走,怎样才能不走弯路,怎样过一辈子才是不虚度的,才是幸福的。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本自传,叫《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发现其实人生不用那么循规蹈矩,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实更重要。
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让他打开了自己,从中获得了巨大的能量。
多读书,长见识,听起来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在合适的阶段读合适的书,真的是一个人长见识最划算的方式。
 

 

最后的话

 
我们说,人的成长,事物的投入和产出,达到100分之前大致呈线性关系,100分之后,就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变成指数关系。
指数级的成长,有两个条件:要超过平均水平,也就是大于1。然后,还得让1.01滚动起来。
比如,鼓足勇气,真诚地请教。

感觉困惑的时候,保持阅读,保持独立思考,从书里找答案,到更远的地方感受认知碰撞,一步步摸清社会规律和常识。

但规律和方法绝不是捷径。把规律、方法和自身的天分结合在一起,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朴实的现实问题,才能在时代的夹缝中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指数级增长之路,才能登上属于你自己的山顶。

祝福。

 
推荐阅读:
《怎么做职业规划?》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 添加评论 添加评论
  • 编辑
  • 更多操作 v
  • 隔离此条目
通知其他人
notification_ex

发送电子邮件通知

隔离此条目

deleteEntry
duplicateEntry

标记为重复项

  • 上一个条目
  • 主页
  • 下一个条目
“博客条目”的订阅源 | “博客评论”的订阅源 | 此条目评论的订阅源
  • 主页
  • 帮助
  • IBM 客户支持
  • 书签工具
  • 服务器统计
  • 移动 UI
  • 关于
  • ibm.com 上的 IBM Connections
  •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