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LONG
  • 主页
  • 个人档案 ▼
  • 社区 ▼
  • 应用程序 ▼
  • 统计
  • 审核
首页
  • ▼
  • 登录
  • 共享
  • ?
  • IBMIBM

社区

此社区可以具有来自贵组织以外的成员。 宣传社区

  • 登录以进行参与
0d5a4565-f6ce-42a1-ac3b-cdfaaad6889f Blog

▼ 标签

 

▼ 类似的条目

Re: 【职场充电站】工作思路混乱的人,...

博客: 环保管理部
刘洋 1ed8f6c0-f3ab-1039-9dec-ab4bc38c0954
更新时间
共有 55 个人对此内容点赞点赞的项目 55
评论评论 2

Re: 【职场精选】摸着石头过河

博客: 环保管理部
冯嘉顺 eeeda4c0-ac54-103a-983e-ab4bc38c0954 fjiashun@kinlong.cn
更新时间
共有 27 个人对此内容点赞点赞的项目 27
无评论评论 0

Re: 【职场精选】摸着石头过河

博客: 子公司支持
曹松 54f23340-de47-1038-8606-ab4bc38c0954 caosong@kinlong.cn
更新时间
共有 43 个人对此内容点赞点赞的项目 43
评论评论 2

▼ 归档

  • 2023年9月
  • 2023年7月
  • 2023年6月
  • 2022年11月
  • 2022年9月
  • 2022年8月
  • 2022年7月
  • 2022年6月
  • 2022年5月
  • 2022年4月
  • 2022年3月
  • 2022年1月
  • 2021年12月
  • 2021年11月
  • 2021年10月
  • 2021年9月
  • 2021年8月
  • 2021年7月
  • 2021年6月
  • 2021年4月
  • 2021年3月
  • 2021年2月
  • 2021年1月
  • 2020年12月
  • 2020年11月
  • 2020年10月
  • 2020年9月
  • 2020年8月
  • 2020年7月
  • 2020年6月
  • 2020年5月
  • 2020年4月
  • 2020年3月
  • 2020年2月
  • 2019年12月
  • 2019年11月
  • 2019年10月
  • 2019年9月
  • 2019年8月
  • 2019年7月
  • 2019年6月
  • 2019年5月
  • 2019年4月
  • 2019年3月
  • 2019年2月
  • 2019年1月
  • 2018年12月
  • 2018年11月
  • 2018年10月
  • 2018年9月
  • 2018年8月
  • 2018年6月
  • 2017年12月
  • 2017年4月

▼ 链接

  • 在线图片编辑器

▼ 博客作者

宣传社区

查看所有条目
单击此按钮可以刷新整个页面。 用户可以转至“条目列表”区域查看新内容。) 条目列表

【职场充电站】工作思路混乱的人,缺的是体系感

KM Admin 4b0b5240-2731-1037-9513-91eec91f24f4 kmadmin@kinlong.cn | | 标签:  工作方法 体系思维 ‎ | 33 条评论 ‎ | 388 次访问
 
 

【职场充电站】工作思路混乱的人,缺的是体系感

 

来源:张良计

 

 

 

今天依然是一篇旧文分享。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思路混乱,做事没有章法,那么强烈推荐你读读这篇文章。

 

工作中拥有“体系”思维非常重要。

 

它能够让我们思考和做事都变得特别有条理,并且极少出现无用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不少高手,他们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体系感上。

 

小到做一张简单的Excel表格,大到管理一个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项目,“体系”都在背后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比较过低效和高效两种做事方法的区别(如下图):

 

 

体系的作用就在这里,它能够让你做事情很少走回头路和弯路。

 

那到底什么是体系呢?

 

体系,是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形成的一系列方法的组合。

 

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目标”,一个叫“组合”。它们是搭建体系思维的重要指标。想要让自己做事情有条理,思考有体系,那么就从这两个维度下手。

 

具体如何去做呢?下面我分别来讲:

 

1. 确保目标唯一

首先请记住,任何一个体系,都只能服务一个目标。

 

如果你连自己的目标都不清楚是什么,既想这样又想那样,这是无论如何都构建不出体系思维的。

 

这就像盖楼房一样。

 

明明一开始想盖个高层住宅,结果盖到中间觉得三层小别墅更好,等过了两天,又突然觉得大平层不错。

 

换了三个目标,每一个都有一套完全不同的体系方法,每一个都是半途而废。

 

这就是我们平常工作时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一开始目标没有明确,常常多个目标混为一谈,没有优先级排序,也没有轻重缓急之分。

 

实际上当目标过多的时候,它们之间很可能会互相打架。体系思维之所以搭建不出来,很大原因就出在这里,一开头你就错了。

 

举个例子。

 

做新媒体的朋友,一定遇到过老板给你下达这样的命令:

 

“给我写一篇软文,既要给咱们公众号涨粉,还要带动产品销售,最好还能让粉丝自发讨论起来......”

 

可如果把这些目标都拆解开来就会发现,不可能有一套体系同时满足以上所有目标。

 

新媒体的老司机们都知道,涨粉文章的写作方法,和促销软文的写作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最后很可能什么都做不成。

 

再举个例子。

 

近些年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品效合一”的概念开始席卷各大行业。我见过不下10个行业的不同客户,都开始跟我说要做品效合一。

 

然而做品牌和做效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体系。

 

做品牌讲究先播种,后收割,是一种缓慢的“滞后型策略”;做效果讲究投了钱下去立马见效,是一种快速的“刺激性策略”。

 

这两者的差异,导致延伸出来的方法体系那也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地方甚至还会互相矛盾。

 

引用淘宝直播负责人赵圆圆的话来说:

 

“这就是为什么电商平台孵化不出电商品牌。一个充斥着红包优惠券的场子里做品牌塑造,就像在菜市场里唱歌剧一样难。”

 

篇幅有限,这里不再做展开。

 

但由此可见,如果目标一开始就没有定清楚,接下来的思维体系一定会混乱,所做的努力全都是徒劳。

 

这世界上没有一种方法能适应所有的情况。想要搭建高效可执行的体系思维,首先要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有且只能有一个。

 

这是大前提。

 

 

2. 搭建方法组合

有了目标,接下来就开始围绕它来搭建一套完成目标的方法组合,也就是体系。

 

具体如何做呢?记住9个字:

 

分步骤,看情况,建闭环。

 

a) 分步骤

这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先后主次的顺序。

 

盖楼房要先画图纸,再打地基,然后从一楼往上慢慢盖;写方案要先写提纲,再分版块,接着依次填写内容进去;做销售要先破冰,再介绍,最后开始做引导......

 

步骤,是体系思维的灵魂。

 

其实这和我之前讲逻辑思维中的“演绎”思维很像。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要保证前一步的结果,都是下一步的开头。如果脑子里想不清,就拿纸笔把它们按顺序写下来。

 

而众多步骤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步。

 

所谓万事开头难。第一步走对了,后面的第二步第三步就会顺理成章。反之,如果第一步走错了,后面就会陷入一片混乱。

 

那么如何来判断第一步是不是对的?

 

记住一个法则:

 

如果这件事做不好,会导致后面所有事情都陷入迷茫,那么这件事就一定是正确的第一步。

 

比如写方案,正确的第一步一定是列提纲,而不是找资料,或者做PPT美化。即使资料找得再多PPT画得再漂亮,但你想表达的观点缺乏条理和逻辑,那么这份方案就是失败的。

 

再比如做销售,正确的第一步一定是破冰,而不是一上来就给人推销产品。因为如果没有和客户建立好信任,后面所有的产品介绍、价格优惠都无从谈起。

 

大家可以参照这个思路,结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来思考一下,相信一定能启发到你。

 

 

b) 看情况

一套步骤,只能完成一个目标。但很多时候我们会面临不同的情景,那么就需要有不同的步骤组合。

 

这个时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先把所有情景都拟定出来,然后在每个情境下规划步骤。

 

举个例子。

 

现在的大目标,是家里要举办一个朋友聚会,需要准备招待客人的晚餐。于是你下午要去市区进行采购。

 

这时晚餐的种类,就是同一个目标下,不同的情景。例如我简单列举三个情景:

 

情景1:晚餐吃中餐;

情景2:晚餐吃西餐;

情景3:晚餐吃日式自助;

 

这3种情景下,食材需求,采购地点,采购规划等都不尽相同。这时候就要一个情景一个情景去做规划,最后评估出最合适的方案(如下图):

 

 

上图中,横向按照情景分为“中餐”,“西餐”,“日式自助”;纵向按照步骤分为“食材需求”,“采购地点”,“行程规划”,“费用预估”。

 

横纵联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晚餐准备工作”的思维体系。

 

这里再多说几句。

 

大家可以看到我第一个步骤列举的是“食材需求”。

 

这对应了前面说的在体系思维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步。因为在准备晚餐的时候,只有先确认了晚餐吃什么,才会有后续的食材采购、准备、烹饪等一系列动作。

 

 

c) 建闭环

依据不同情景,搭建好步骤组合后,体系思维还差最后一个关键:

 

建立你的思考闭环。

 

什么叫思考闭环呢?就是当你搭好一个思维体系框架后,还要知道用什么指标来评估这个体系的产出效益。

 

所谓有始有终,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互联网公司都在推行的“OKR”(目标-关键结果)工作法,就是一种评估体系。

 

将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单项拆分成可视化、可量化的结果描述,来实现对最终效果的把控。

 

还是拿上面那个准备晚餐的例子来说,在这个思考体系中,每一个用餐场景都能拆分出细化的关键结果指标,来保证这套体系的顺利运转。

 

比如“让客人获得最美味的中餐享受”是情景A的核心诉求,那么落实到体系中的单项步骤里,就能找到满足这个诉求的关键结果之一,是“食材的选择”。

 

接着我们用可视化、可量化的语言描述(食材种类10种以上,食材最好是当天的)来保证这个诉求的可执行性(如下图):

 

 

这就形成了一个“计划-行动-评估”的体系闭环。

 

再比如“保证晚餐的整体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情景C的核心诉求,那么落实到行动步骤中,最后的“费用预估”就成为一个关键结果。

 

我们一样用可视化、可量化的语言描述(整体预算不超过2000元,单人成本最高300元)来定义这个结果的完成指标(如下图):

 

 

为什么制定关键结果这么重要?

 

因为这是保证体系思维得以落地运转的最重要条件。

 

很多时候我们凭空想了一大堆方法论的东西出来,最后落到实际操作层面会发现根本推进不下去,关键症结就在于没有清晰的评判标准。

 

缺乏关键结果来进行约束,就会变成既能这样做,也能那样做。

 

如果是一个人来完成还好,如果是一个团队的话,越到后面越乱套,最后造成无法挽回的资源浪费。

 

这也是我常常说的,你的体系不够闭环。

 

很多做领导的会犯这样的毛病。因为缺乏前线的实操经验,想东西容易拍脑袋,自以为形成了一套完美的方法体系,殊不知给到下面人去操作时根本不能实践。

 

所以不要以为构建出一套体系方法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明确体系步骤中的每一步关键结果分别是什么,并且要让其他人没有歧义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结果。

 

关好最后一道门,这才是高手的体系思维方法。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如何培养体系思维?

 

首先,确认你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

 

然后,围绕目标分门别类找到不同的情景组合;

 

接着,顺着每一个情景往下延伸出相应的方法步骤。尤其注意第一步要找对;

 

最后,针对每一个方法步骤找到对应的关键结果指标,建立你的体系闭环。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各位有所启示,也欢迎大家能在留言区里和我讨论。

 

感谢大家的时间,共勉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 添加评论 添加评论
  • 编辑
  • 更多操作 v
  • 隔离此条目
通知其他人
notification_ex

发送电子邮件通知

隔离此条目

deleteEntry
duplicateEntry

标记为重复项

  • 上一个条目
  • 主页
  • 下一个条目
“博客条目”的订阅源 | “博客评论”的订阅源 | 此条目评论的订阅源
  • 主页
  • 帮助
  • IBM 客户支持
  • 书签工具
  • 服务器统计
  • 移动 UI
  • 关于
  • ibm.com 上的 IBM Connections
  •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