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LONG
  • 主页
  • 个人档案 ▼
  • 社区 ▼
  • 应用程序 ▼
  • 统计
  • 审核
首页
  • ▼
  • 登录
  • 共享
  • ?
  • IBMIBM

社区

此社区可以具有来自贵组织以外的成员。 宣传社区

  • 登录以进行参与
0d5a4565-f6ce-42a1-ac3b-cdfaaad6889f Blog

▼ 标签

 

▼ 类似的条目

Re: 【管理案例】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

博客: 环保管理部
曾玲珑 eb9cadc0-b761-1036-8cfc-ef16cba5f6da zlinglong@kinlong.cn
更新时间
共有 43 个人对此内容点赞点赞的项目 43
评论评论 1

Re: 【管理案例】华为“铁三角”:成就...

博客: 智能家居集成
黄兵 eb9cadc0-b761-1036-8cbb-ef16cba5f6da huangbing@kinlong.cn
更新时间
共有 26 个人对此内容点赞点赞的项目 26
评论评论 1

Re: 【管理案例】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

博客: 智能家居集成
黄兵 eb9cadc0-b761-1036-8cbb-ef16cba5f6da huangbing@kinlong.cn
更新时间
共有 27 个人对此内容点赞点赞的项目 27
评论评论 1

▼ 归档

  • 2023年9月
  • 2023年7月
  • 2023年6月
  • 2022年11月
  • 2022年9月
  • 2022年8月
  • 2022年7月
  • 2022年6月
  • 2022年5月
  • 2022年4月
  • 2022年3月
  • 2022年1月
  • 2021年12月
  • 2021年11月
  • 2021年10月
  • 2021年9月
  • 2021年8月
  • 2021年7月
  • 2021年6月
  • 2021年4月
  • 2021年3月
  • 2021年2月
  • 2021年1月
  • 2020年12月
  • 2020年11月
  • 2020年10月
  • 2020年9月
  • 2020年8月
  • 2020年7月
  • 2020年6月
  • 2020年5月
  • 2020年4月
  • 2020年3月
  • 2020年2月
  • 2019年12月
  • 2019年11月
  • 2019年10月
  • 2019年9月
  • 2019年8月
  • 2019年7月
  • 2019年6月
  • 2019年5月
  • 2019年4月
  • 2019年3月
  • 2019年2月
  • 2019年1月
  • 2018年12月
  • 2018年11月
  • 2018年10月
  • 2018年9月
  • 2018年8月
  • 2018年6月
  • 2017年12月
  • 2017年4月

▼ 链接

  • 在线图片编辑器

▼ 博客作者

宣传社区

查看所有条目
单击此按钮可以刷新整个页面。 用户可以转至“条目列表”区域查看新内容。) 条目列表

【管理案例】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谁管谁,而是谁帮谁

KM Admin 4b0b5240-2731-1037-9513-91eec91f24f4 kmadmin@kinlong.cn | | 标签:  管理学 领导力 管理案例 ‎ | 118 条评论 ‎ | 679 次访问
 
 
 

【管理案例】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谁管谁,而是谁帮谁

 

文 · 张丽俊

 

 

导语: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相信大多数管理者都有这样的感受,通常来说,管理的半径就是10来个人。当人数一增多,就管理不过来了。

 

曾鸣教授最初也是这么看待的。但当他到访谷歌后,发现谷歌的管理者可以覆盖到20+,甚至40+的人。

 

为什么谷歌能做到如此呢?我们又该如何像谷歌一样,扩大管理的半径?

 

 

选拔比培养重要100倍

 

谷歌非常重视选人,这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也认为选拔比培养重要。

 

人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而在当前的知识时代,我们从事的是智力有关的工作,无法像工业时代控制人的效率,而是要想办法提高人的效能。

 

因此,能不能把人的创造性激发出来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人分为自燃型、可燃型、不燃型三类。

 

自燃之人,如太阳般炙热、闪耀;可燃之人,如月亮般柔和、本分;不燃之人,如乌云般压抑、沉闷。

 

  • 不燃之人,不仅没有内在意愿,也无法推动他。他们对一切持否定态度,凡事漠不关心。这类人对于团队的发展不仅无益反而会成为最大的阻力。

  • 可燃之人,需要借助外力的推动才能行动。需要对他们做出确切的安排,给出明确的标准和目标,同时进行适当的督促,才能让他们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 而自燃之人有使命有理想,不仅能自我燃烧,还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他人,这一类人是非常稀缺的。

 

所以招聘到好的人非常重要,能降低管理成本。

 

 

管理不是谁管谁,而是谁帮谁

 

选对了人后,更重要的是帮助员工。在我看来,上下级不是谁管谁的关系,而是谁帮谁的关系。

 

相比之下,管理者更多的是要赋能,要重视培养员工,也要为下属提供资源和知识的支持,为员工提供帮助。

 

很多企业或者管理者不愿意培养人,因为会花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招聘员工时,他的能力可以匹配上业务的发展,但业务是变化的,如果不提高人的能力,那么他们迟早跟不上。

 

有一些管理者信奉金钱能够买来人才,当人能力跟不上就汰换,这样是无法沉淀企业文化的,而且公司里都是新人,那么谁还会留下来?

 

金钱可以买来人才,但留不住人才,要用发展的眼光培养人。

 

 

识人心、懂人性

 

正如上述所说,管理是谁帮谁的关系。那么,员工为什么接受你的帮助?

 

在管理工坊中,我告诉过大家,当你辅导一个员工,首先员工要有被辅导的意愿。

 

因此,管理者必须识人心、懂人性。

 

人心是流动的,永远会变。但人性是趋利避害的,有境界的管理者,总是会真正的关心员工,去关心员工的需要。

 

如果管理者不关心员工的需要,那么员工也不会关心管理者的目标。

 

管理者就是公司的转换器,而不是传声筒。

 

每个管理者要把公司的方向变成你的方向,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方向变成员工的目标。

 

只有将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从而激活组织。

 

 

坚定信心,结果导向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以结果为导向。不能拿到结果的团队,就一定不会是一支好团队。

 

所以,必须带领大家打胜仗,能拿到结果,让大家坚定信心。

 

在这里,很多管理者会陷入误区,他们看见员工完不成某一项任务,为了提高效率,就会告诉员工:“你们放着,我来!”

 

这是超过限度的以身作则,这么做,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成为了下属的一双手。

 

的确,帮下属干会更有效率。但上司帮助下属做事,员工永远得不到成长,未来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永远需要向你求助。这里就体现出了管理是“谁帮谁”,帮必须正确帮,而不是盲目帮。

 

那么,应该怎么做?

 

作为管理者,可以给下属提意见,教给他们方法,但自己不能动手,而是要把自己的双手绑起来。

 

德鲁克认为核心岗位的人员都是管理者,而在这之上的管理者是:所有承担贡献的责任,并且能够实质地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

 

这一类管理者不能永远是在救火。如果一直救火,说明组织存在着制度问题,或者缺乏远见。

 

那么问题出现了,作为管理者的你,是否在四处救火?

 

可以放权,但不能完全放权

 

最后,我还要想说一点,管理者要身先士卒。

 

是不是和上述的观点,“管理者要把自己的手绑起来”,自相矛盾?

 

不然。管理者要身先士卒,主要是看在何处身先士卒。

 

当遇到创新业务,很大的困难的时候,一定是管理者先上。

 

在我们公司,任何困难的创新的业务,基本上都是我先做。

 

管理者就是团队的天花板,管理者身先士卒,是为了激励大家,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躬身入局,总结经验,然后复制给自己的团队。到最后才能绑住自己的双手,给员工建议,帮助他们成长。

 

我的员工遇到困难,我都能告诉他们解决的方法。为什么?

 

因为我基本上都做过这些事,他们面对的困难我也都遇到过。

 

当下属成长了,管理者可以放权,但还是要把握住大的方向,这样是为了保证目标不跑偏。

 

所以管理是有尺度的,管理不是谁管谁,而是谁帮谁。当员工出错,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员工,这恰恰是管理者的义务和责任。

 

最后用巴顿将军所说的一句话作为总结:

 

“成为最优秀的管理者,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下属的错误中找到自己的责任。”

 


 

(完)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由 KM Admin 4b0b5240-2731-1037-9513-91eec91f24f4 kmadmin@kinlong.cn 于 修改
  • 添加评论 添加评论
  • 编辑
  • 更多操作 v
  • 隔离此条目
通知其他人
notification_ex

发送电子邮件通知

隔离此条目

deleteEntry
duplicateEntry

标记为重复项

  • 上一个条目
  • 主页
  • 下一个条目
“博客条目”的订阅源 | “博客评论”的订阅源 | 此条目评论的订阅源
  • 主页
  • 帮助
  • IBM 客户支持
  • 书签工具
  • 服务器统计
  • 移动 UI
  • 关于
  • ibm.com 上的 IBM Connections
  •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