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认知】你对负责的理解深度,决定了你能成为哪种人
商业洞察 丨口述 / 刘 润 编辑 / 万 青
责任,是对那些“没想到的事”负责。
(本文来源于进化岛社群日常分享。)
今天是“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倒计时 14 天。
在给客户交付讲完最后一堂课,回上海,开始闭关。
不咨询,不讲课,不出差,不开会,不去办公室,完全封闭一个月,在家全身心强准备年度演讲。
在闭关前,我对年度演讲各个项目负责人分享了自己对“负责”的理解:同学们,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小看“负责”二字。
很多时候,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理解不同,判断也不同,采取的行动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大部分人可能只会关注结果,停留在事物“表层的含义”,从而忽略更深层次的原因。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在细微处开始逐渐拉开距离。
什么是“负责”?
“负责”二字,表层意思而言,是对“某件事情”担负责任,工作认真踏实,尽职尽责,尽到应尽的责任。
但是,对于自己有着高要求的人而言,“负责”的定义,却远远不是止步于此。
所谓“负责”,就是要对一切未知“兜底”的人。
“负责”,不是我们一起计划10件事情,然后你去做。
这不叫“负责”。因为再聪明,想得再全面,也一定至少有20件事,是我们没想到的。
这样的话,我就要时时想,我们忘了什么没有?我们忘了什么没有?这时,你没有承担起“负责”。
责任到底是什么?
责任,不是对那些想到的事负责。
责任,是对那些“没想到的事”负责。
责任,是愿意思考未知性并承诺为之“兜底”。
时间步入10月份,我们目前正在做一件,我们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在这件事情里面,假设有100件要做的事情,你都安排好了,你心里要知道,这只是停留在冰山之上的表层。
在冰山之下,也许还有99件没有想到的事情,正在被悄然遗漏。
对于一个负责人而言,就要把那99件漏掉的事情,所有没有发生,但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全部尽可能想到。
一个人之所以靠谱,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全局的视角, 他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他能够快速地解决问题。
而不是对已经定义出来的事情负责。
一幅油画,如果站在跟前看,看到的只是一个一个色块,只有退到几米开外,才能欣赏到画的是什么。
不要只盯着看得见的局部色块问题,更要着眼于动态的整体,可能潜在的隐患风险。
须知,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全局,意味着局部和整体,已知和未知。
我们真的挑起来的是什么?
我们挑起来的是那个无穷无尽的未知性。
这个未知性,从此就包在我身上了。
在我身上,你看不到所有未知。
所有未知,都在我这被化解了。
大事小事,委屈情绪.....
到我这,一切都烟消云散。
你可以缓缓抬手,轻轻按下,对呼啸而来的未知风险说:
一切问题,到此为止。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你交付的,不仅仅是明面要求的。
你交付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任务。
你交付的,不仅仅是一天8个小时。
你真正要交付的,是对你自己负责。
是对未来未知的一切风险、困难、挫折负责到底。
对于一个负责人而言,不仅是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还要承担失败的责任。
对未知负责,这才是靠谱的负责人。
举个例子,2个小伙子被派下一个任务,去集市采购土豆。老板问第一个小伙子,集市上是否有土豆?
小伙子回来说:有。
老板又问:有多少家在卖?
小伙子赶紧又跑回去问。
回来后,小伙子说:有10家。
老板又问:那,平均价格多少?为什么不打听一下?
小伙子很委屈,您交代任务时没让我打听价格呀!
只好又匆匆跑回去一趟。
而第2个小伙子呢?
同样的任务,小伙子不仅完成了探寻市场有无土豆货源,还详细汇报了价格、竞争对手情况、土豆供应商,甚至想好了双方可能合作的互惠共赢方案..
责任,不是对那些想到的事负责。
责任,是对那些“没想到的事”负责。
你对负责的理解深度,决定了你能成为哪种人。
在负责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遇见2种情况:
一种是完成目标的责任,另一种是接受惩罚的责任。
完成目标的责任,就是“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负责让结果发生!”
这需要动力和智慧。
而接受惩罚的责任,就是“这事儿办不成,就拿我试问!”
这需要勇气和担当。
这两种态度,都有负责意识,值得尊重,但却有细微地差别。
管理者,通常希望员工承担什么责任?
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
就是我无论如何都要想尽办法,完成这件事。
而不是说万一没做成,你就扣我工资吧,我真的尽力了,也真的天天熬夜沟通处理问题,想把事情做好,只是最后结果交付依然延期了。
管理者通常并不是真的要惩罚员工,而是想让员工把事情完成。
因为完不成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就算批评了你,扣了你奖金,但是公司的业绩依然没有完成。
这是双方都不想看见的结果。
但是有的时候,管理者在跟员工沟通时,很容易把责任理解为追责。
什么叫追责?
追责就是接受惩罚的责任,这事做坏了,你应该承担损失。
但追责会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一旦有了追责,员工就会避免承担责任。
大家会有一种心态说:
这事做坏了还要扣我工资?又不是我不想做好这件事阿,那我干嘛要做呢!哪怕他真的有能力完成这件事。
第二个问题是,
员工会觉得一旦承担了责任,他就付出代价了,心里就平衡了。
什么意思?
我举个例子。
幼儿园每天下午4点30放学,家长要来把孩子接走。
但个别家长有时候接孩子会迟到,老师就得一直等着。
家长迟到是因为真的有事耽搁了,尽量赶来还是没赶上。
见到老师,他会觉得非常抱歉,让老师久等了。
你看,这个时候家长有什么责任呢?
家长有准时把孩子接走的责任。
后来,老师为了避免这件事情,就设定了一个规则:
没有准时接孩子的家长,罚款200块。
结果你猜怎么着?
结果,迟到的家长更多了,而且迟到的时间越来越长。
为什么?
因为家长觉得,反正迟到了罚款200块,我已经承担责任付出代价了。
他就会心安理得地迟到。
我还有很多事儿要忙,那我就5点30再去接孩子吧,反正罚款我都会按规矩交的。
你看,这个时候家长承担着什么责任呢?
承担着迟到罚款的责任。
一旦迟到罚款,家长让老师等着,心里就不再有歉意了,因为这个歉意已经被200块兑付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想完成目标,但是却让家长承担接受惩罚的责任,就反而更完不成目标。
一个聪明的管理者,要让员工承担完成目标的责,而不是接受惩罚的责。
因为一旦让员工接受惩罚,大家都会为了远离责任,而忘了完成目标。
一个对自己有着高要求的人,要学会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让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负责让结果发生,变成常态。
这就是这两种责任之间,微妙的区别。
关于负责,在进化岛社群中,我还分享过一个和儿子日常的例子。
这次的话题,是关于“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有天早上,送小米上学时,我特别想跟他讲一个道理,叫做: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这是什么意思呢?
菩萨,也就是有智慧的人;畏,就是敬畏、畏惧。
连起来说,就是有智慧的人害怕原因,而大部分的人,即众生,更害怕结果。
因为结果是原因导致的,是已经发生的…
我正打算接着讲,小米说,“畏”解释为害怕,可能有些不对。
我说对,这里更准确的意思应该是敬畏,是更加重视的意思。
我就拿他学校里的事情来做比较:
有些同学可能考试成绩不好,然后他故意把卷子藏起来,不给家长看;
甚至有些同学会悄悄把成绩改一改;
甚至为了避免成绩低下,和另一些同学一起作弊。
他们害怕的是什么?我问小米。
他知道我在讲因和果的关系,于是想了想,说:
他们害怕的是结果。
我说,对的。
他们害怕的是结果。
但是这个结果已经发生了,试图直接去改变这个结果是不可能的。
结果只可以被隐藏、被掩盖,但是不可以被改变。
所以,学习成绩好或者不好,是一个结果。
而考试是什么呢?
考试只是来验证学习成绩好或不好的一个指标而已。
你改变这个指标,隐藏这个指标,并没有改变你学习成绩不好这个结果,结果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众生畏果,众生害怕结果,所以就想去改变结果。
而你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
真正导致一些同学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呢?
可能是不努力学习,或者学习方法不好,或者学习效率不高,或者没有产生兴趣,或者是因为学习积极性被打击了,又或者是时间没有放在这门学科上面等等等等,导致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最后分析出来的原因是兴趣不在这个学科上面,那么真正要去改变的,就不应该是隐藏这个结果,去改卷子的成绩,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改变的是你对这个学科的兴趣,培养兴趣才更关键。
这就是“菩萨畏因”,只要改变了“因”,结果就会自然发生。
英语中,“结果”这个词叫consequence,是由于原因,自然而然带来的后果。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会去改变原因,而不是去改变结果。
我说,小米,你要记住,以后当你遇到一个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结果时,不要想着去掩盖结果,而要坦然地接受这个结果的发生。
因为,它是由众多原因造成的。
你要做的就是去分析原因,然后去改变原因。
这就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用勇气去接受结果,用智慧去改变原因。
这才是真正的对自己负责。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在于是站在1楼,还是10楼,还是100楼看事物。
有的人终其一生的努力,都只是站在1楼的视角看外面,看到的都是细节,自己附近那点东西,市井吵架,违章停车。
有的人努力向上攀登,站在10楼的视角看外面,开始能逐渐看到局部,轮廓关联浮现。
有的人比你更优秀,还比你更勤奋更努力,他爬到了100楼看世界。
他看到的是全局,开始体会自然资源的分布,城市设计的气概和俯瞰世界的万丈豪情。
当你在1楼时,要更愿意主动跑到5楼、8楼、10楼,去看看都能望到些什么。
再回到1楼执行时,会更理解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深度,并且不会遗忘细节。
你在几楼思考,又在几楼做事?
站在桅杆顶上看见的东西,站在甲板上是无论如何都看不到的。
这不是视力好坏和认真不认真的问题,是高度和角度问题。
你对负责的理解深度,思考时的高度和角度,决定了你能成为哪种人。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