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认知】人生开挂的人,都有窄门思维
有人问任正非:华为的秘诀是什么?
任正非说了这样一段话:“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二十多年来,只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不被各种所谓的风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中途,华为做房地产本可以爆发,做互联网本可以爆发,做资本运作本可以爆发。但任正非从不为这些诱惑所动,他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技术之路。
“要在技术上坚持自主创新。”,本来可以选择更容易的事,但华为一次次死磕技术,最终成为了今天的庞然大物。
做难而正确的事,是华为所坚持的。
走宽门还是走窄门?
看华为的故事,确实非常感慨。华为告诉我们,其实世界上的大路可以分为两类——宽门和窄门。
什么是宽门?
宽门进的时候很容易,但是道路会越走越逼仄,走起来越来越困难。
可以用打羽毛球为例,打羽毛球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运动,门槛极低,很容易就会打。
不需要怎么学技术,就能击发球。
但问题的关键是“会打”和成为高手之间,有一条东非大裂谷,越往后突破越难。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打羽毛球的高手,你起初瞎打羽毛球,是非常轻松的,但会养成不好的动作习惯,等你意识到了的时候,非常难纠正,而且影响你进步,当你想要快速成长,就变得困难了。
什么是窄门?
进去的时候比较难,但后面的路越来越宽阔,走起来会越来越简单。
同样是打羽毛球,如果你一开始就想成为一个打羽毛球的高手,不断扎实自己的基本功,安安心心学理论,练习各种技巧,这就是困难的事。
因为需要你付出极大的心血,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而且这个过程是反人性的,人性是追求安逸的,而你却在严格要求自己。一旦你掌握了科学的训练方法,进步就会变得特别简单。
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华为技术不能自主创新,就会被卡脖子。所以,人生开挂的人,都喜欢走窄门,正如著名的外科医生阿费列德提出的“跨栏定律”: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
走窄门,打造你的护城河
我们面临选择时,在不影响生存的情况下,不要仅着眼于当下,而是要尽量选择那些很困难,但会在未来带给我们长期价值的事。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一开始简单的事,比如下班后刷刷短视频,看一些娱乐八卦,就觉得今天又学到了点碎片知识。
但这么做,我们的认知水平没有提高,而且没有形成自己的反脆弱系统,抗风险能力非常低,自己今后职业生涯会越来越窄。
而另外一些人,总是在下班后的八小时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技能,提升自己的实力,通过看书,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当学得越多,越容易发现自己思想的贫瘠,精神上的不富裕,更容易对知识存有敬畏之心。通过不断的复盘和学习,就能不断打破人生的壁垒,去往更大的世界。
我从阿里出来后,没有直接拿阿里的知识来用,这是一个宽门。
我深知,越是简单的事情,到后面就会变得越困难。而最开始选择困难的事情,到最后反而会变得简单。
出阿里后,我不间断的拜访客户,我的知识体系都是通过大量的拜访客户,在进行深度访谈的过程中而建立起来的。
在这期间,我也读了非常多的书,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了一起,真正做到了躬身入局。熬夜设计每一款产品时,我都反复问自己,这样的内容能帮助企业家解决什么问题?
在不断推翻和重塑中,打造了自己的护城河,这也是我们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底气。
走窄门,慢就是快
个人要走窄门,同样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经营一家企业,通常来说也有AB两个选择。
A. 战略-资本-组织
B. 战略-组织-资本
很多人会选择A,走宽门。
有了战略,然后追求速度,引入资本快速扩张。但容易导致管理体系跟不上扩张的速度,造成管理混乱。
在持续扩张中,烧钱成为常态,为了持续引入资本,甚至会伪造交易数据。这些问题就像是滚雪球一样,终有一天会崩盘。
从短期看,他确实是快。但实际上,当雪崩后,会用很多年的时间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的时间反而延宕了。
另外一些人会选走窄门,定好战略后,老老实实的经营组织。他们用二十年的时间,专注做好一件事,并且不断为组织创造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做到了头部,有了200亿-300亿的规模。当做好战略,管好团队和管好现金,竞争对手就死掉了,最后剩者为王。
短期看,走窄门很难,而且很慢,不容易看到效果。但长期来看,他是最稳健的,做好了基本功,速度会非常快。所以最佳成长速度,往往不是最快成长速度。
而你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很快。他可能走捷径。但没关系,我们要坚信走窄门,做那些困难的事,往后会带来长期价值。
这就是“窄门思维”,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宽门和窄门,这两条路,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但真正聪明的人会选择后者。《圣经》上有一段话,与诸位共勉:
“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耶稣对众人说:
“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
(完)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