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LONG
  • Home
  • Profiles ▼
  • Communities ▼
  • Apps ▼
  • Metrics
  • Moderation
首页
  • ▼
  • Log In
  • Share
  • ?
  • IBMIBM

Communities

This community can have members from outside your organization. 宣传社区

  • Log in to participate
0d5a4565-f6ce-42a1-ac3b-cdfaaad6889f Blog

▼ Tags

 

▼ Similar Entries

Re: 【职场精选】30个提升你思考力的...

Blog: 环保管理部
马万燕 ec354440-b761-1036-8d3c-ef16cba5f6da
Updated
3 people like thisLikes 3
CommentsComments 1

【职场精选】30个提升你思考力的小建议,...

Blog: 宣传社区
KM Admin 4b0b5240-2731-1037-9513-91eec91f24f4 kmadmin@kinlong.cn
Updated
19 people like thisLikes 19
CommentsComments 8

Re: 【经营管理】陈春花:2022年经...

Blog: 环保管理部
刘洋 1ed8f6c0-f3ab-1039-9dec-ab4bc38c0954
Updated
55 people like thisLikes 55
No CommentsComments 0

▼ Archive

  • September 2023
  • July 2023
  • June 2023
  • November 2022
  • September 2022
  • August 2022
  • July 2022
  • June 2022
  • May 2022
  • April 2022
  • March 2022
  • January 2022
  • December 2021
  • November 2021
  • October 2021
  • September 2021
  • August 2021
  • July 2021
  • June 2021
  • April 2021
  • March 2021
  • February 2021
  • January 2021
  • December 2020
  • November 2020
  • October 2020
  • September 2020
  • August 2020
  • July 2020
  • June 2020
  • May 2020
  • April 2020
  • March 2020
  • February 2020
  • December 2019
  • November 2019
  • October 2019
  • September 2019
  • August 2019
  • July 2019
  • June 2019
  • May 2019
  • April 2019
  • March 2019
  • February 2019
  • January 2019
  • December 2018
  • November 2018
  • October 2018
  • September 2018
  • August 2018
  • June 2018
  • December 2017
  • April 2017

▼ Links

  • 在线图片编辑器

▼ Blog Authors

宣传社区

View All Entries
Clicking the button causes a full page refresh. The user could go to the "Entry list" region to view the new content.) Entry list

【商业洞察】8个建议精确提问:好的提问,是稀缺的生产力

周阳 cd36b240-b761-1036-8dfd-ef16cba5f6da zhouyang2@kinlong.cn | | Tags:  商业认知框架 职场精选 职场方法 商业洞察 ‎ | 53 Comments ‎ | 837 Views
 

 

8个建议精确提问:好的提问,是稀缺的生产力

 

商业洞察 丨作者 / 刘润   

 

提问是一种能力。好的提问,更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一个好的问题,像一柄利斧,劈开迷雾,直指核心,指引人们找寻答案。一个真问题,往往背后就是一个好答案。

但是这个世界上,到处是偏离靶心的问题。提问不能直指本质,回答也就难以一针见血。

这也许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们都学习过解方程。方程可能会有一个解,两个解,甚至无数解……

因为问题是归一的,答案却是裂变的。因为问题是单一的,答案却是多元的。

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激励着人们作出证明和回答。于是世界上诞生了名人、方法、定理、诺贝尔奖……

答案如果是那些金光闪闪的蛋,那问题就是那只能下蛋的鹅。

好的提问,是一种稀缺的生产力。

向别人提问,可以得到答案。向自己提问,可以得到成长。

只是,如何提问?

— 1 —

充满好奇心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源自于探索。而对探索的渴求,是我们旺盛的好奇心。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生命何以至此?世界为何变化?

始终对世界充满好奇,会让你发自真心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每当充满好奇心提出问题时,你也会意识到自己存在知识的缺口。你会有强烈的冲动:我要把自己知识的边界推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你就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成长。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我本科是数学系的。在数学史上有一个伟大、令人激动、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费马大定理。

费马是17世纪的数学家。他有一天在研究《算术》中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勾股定理)时,写下了一个断言:
当整数n >2时,关于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 没有正整数解。
别有压力。我不是来和你讲数学的,我是给你讲故事的。
更要命的是,费马竟然还像恶作剧一样在页边写了另一句话:
我对这个命题有一个美妙的证明,但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
写不下!?那他是怎么证明的?

于是无数数学家带着他们的好奇试图证明,或者推翻费马大定理。

这其中涌现出许多你可能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伟大名字,比如:
欧拉、热尔曼、库默尔、柯西、莫德尔、谷山丰……

这其中也涌现出推动数学史极大发展的新概念新方法,比如:

理想论、代数数论……
这其中也是一群最勤奋和最有天赋的大脑,为了解题赌上时光的竞赛和较量。

他们为了证明这道题花了多久?1年?5年?10年?50年?不。358年。

费马大定理,困扰了世界358年。直到一个叫怀尔斯的人做出证明。

为了一个简洁的等式,一个简单的结论,一代又一代人付出努力,最初只是源自于单纯的好奇。

这是好奇心的巨大能量。

 

— 2 —

不要预设判断

 

记住,当你充满好奇心提问时,不要预设判断。

这样提问会让你遮蔽其他可能性,让你的问题都是验证自己的正确性。

什么意思?比如有人曾经问我:

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为什么先发生问题的总是这些网红品牌?
这样问为什么不好?
因为这个问题里面本身已经预设了观点:网红品牌出现挑战和经济放缓有因果关系。

但是,这个前提真的正确吗?不一定。

在商业竞争中,品牌的起起落落每天都在发生。这可能是一个孤立事件。

出现挑战的具体原因,也许更应该从行业的角度思考。是行业总量下降吗?是消费趋势改变吗?

如果是行业总量上升,自己却死掉了,那不是经济放缓的原因,不是行业前景的原因,更可能是自己的原因。

不要预设判断,这只是拿着自己的观点找别人签字确认,甚至还会误导别人。

 

— 3 —

不要反问

反问,也是一剂提问的毒药。

千万不要问:

你有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

你觉得这种做法对公司负责吗?

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如果你那么做,你想会怎样?

这样的问题,其实已经把你的建议藏在了问题中。

这不是提问,这是把别人强行拉入到你的价值观念和判断体系,让人很不舒服。

当别人启动防御机制时,距离吵架就不远了。当嘴仗开始时,距离答案就更远了。

 

— 4 —

不要设问

还有,不要设问。

以“假如……”开头的问题,往往很难讨论。

就像“假如我和你妈一起掉水里,你先救哪一个?”一样的逻辑,很难回答。

因为所预设的条件、情境、可能性根本不存在。这样问往往是伪问题,也只能得到伪答案。

更要命的是,设问模式经常是以请教之名行指教之实。

“假设这样这样,你觉得你的方法对我们公司真的有效吗?”

这样的问题出口时已经附带了强烈而隐蔽的指向性,也很容易激发对方的情绪。

千万不要。

 

— 5 —

不要担心自己愚蠢

 

很多人提问时特别担心,这样问是不是显得我很愚蠢,特别幼稚?万一被拒绝了怎么办?万一被批评了又怎么办?

也许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不用担心。

因为愚蠢的问题,常常是一个好问题。因为符合直觉,因为符合常识。

既然是一个好问题,为什么又会被拒绝和批评呢?

那个敢于冲上去提问的人,经常会得到一个好答案的奖赏。即使没有答案,也会得到鼓励。

还有人会说,他这么简单就告诉我答案,是不是要“害”我?这可能是被迫害妄想症。

没有人要害你,他没这个时间,也没这个心思。而且害人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要真诚地提问,也要相信别人会真诚地回答。所以,不用担心自己愚蠢,也不用担心自己被骗。

提问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学习方式。你几乎不会有任何损失,却有机会得到巨大的回报。

 

— 6 —

不停追问

像前面提到的,永远带着好奇心提问。

提问也许是不够的,还要刨根问底,不停追问。

比如最早由丰田公司提出来的,追问5个为什么。

为什么机器停了?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断了。

为什么会超负荷?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为什么润滑不够?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

为什么吸不上油?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为什么磨损了呢?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连续追问,找到真正的原因,找到真正的答案。

再比如,面试的时候,连续追问,层层追击。

你曾经主导了什么项目?

那谁是经理,谁是负责人,谁是副手,谁比较突出?

为什么比较突出?可以举几个关键例子吗?

你提到了他把数据做了很多优化,请问是什么样的数据?怎么做的?

这样的追问,是编不出答案的。

他说他完成了西天取经,一定要继续问。你以为他是唐三藏、孙猴子、猪八戒、沙和尚,哪怕是白龙马也行啊。

但问到最后,他其实只是路上那根扁担。那就完了。

不断深入、下沉,美好的东西就会自然显现。

 

— 7 —

保持常识

 

常识,是共识的基础。

常识的问题,一般是好问题。所以要依靠和利用好自己的直觉和常识。

故作高深的问题,可能是伪问题。所以提问时,可以这样:

先一般背景,再特定专题。先乱棒猛打,再穷追不舍。先盲人摸象,再一叶知秋。从面,到线,再到点。

那什么时候知道,这是一个好问题?

你话音未落,他脱口而出:这真是一个好问题!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啊哈,我知道答案了!啊哈,我的困惑也解决了!

这个时候,提问就具有了强大的生产力。

 

最后的话

不是有8个建议吗?怎么只有7个?

前面是向别人提问时的建议。向自己提问的建议,只有一条,放在最后吧。

不停问自己:“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了吗?”
这个提问,是对自己的逼迫,能激发巨大的潜能。
我们向别人提问时,往往太逼迫。我们向自己提问时,往往太放松。
应该反过来。
“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了吗?”
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是企业成长,个人觉醒的标志。
我建议你从这8个方面开始,希望你能好奇、真诚、努力地提问,让提问变成你稀缺的生产力。

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如果你懂这句话,就知道这是一个彩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Modified on by 周阳 cd36b240-b761-1036-8dfd-ef16cba5f6da zhouyang2@kinlong.cn
  •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Edit
  • More Actions v
  • Quarantine this Entry
Notify Other People
notification_ex

Send Email Notification

Quarantine this entry

deleteEntry
duplicateEntry

Mark as Duplicate

  • Previous Entry
  • Main
  • Next Entry
Feed for Blog Entries | Feed for Blog Comments | Feed for Comments for this Entry
  • Home
  • Help
  • IBM Support Forums
  • Bookmarking Tools
  • Server Metrics
  • Mobile UI
  • About
  • IBM Connections on ibm.com
  • Submit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