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公司的护城河
| 白洋 |
上一讲我们说了,在公司的分析框架里,最重要的是看有没有竞争对手不易模仿的要素,这种不易模仿的要素,在巴菲特的框架里,就被称为“护城河”。
护城河理论非常经典,并且按照它挑选出来的公司,都反复被巴菲特杰出的投资业绩所验证,所以我接下来主要就围绕他强调的四点来展开。它们分别是无形资产、商业模式的网络效应、用户转换成本和产品成本。
巴菲特的经典四要素
护城河的第一大要素是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就是无法简单用钱来衡量的东西,最主要是品牌和专利。
好的品牌能让用户更方便地找到你,最极致的情况就是,一个品牌和一个行业划等号,比如可乐里的可口可乐,剃须刀里的吉列,搜索引擎里的Google。
品牌不仅降低了公司的营销成本,甚至能帮助公司的产品实现更高的定价。
专利也是一种护城河,但我建议你把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指标来看,去看一个公司不断创造新专利的能力,它背后体现的是公司持续的创新实力。
护城河的第二大要素是商业模式的网络效应。
这里面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我们一般说的规模效应,就是规模越大,效率越高。
比如共享单车,哪一家公司的车子越多,用户用它就越方便,但它是一个单边的模型,也就是说只有靠公司单方面加大投产来形成规模,争取用户。
第二种情况我们叫做双边经济模型,像出租车、专车领域就是,它有司机的需求,也有乘客的需求,更多的司机会带来更多的乘客,更多的乘客也会带来更多的司机。
再举个很容易理解的例子:
比如酒吧这样的社交场合,大家都希望异性能多一些,于是酒吧想了个策略,它对女生收低价来吸引女性顾客,女性顾客增加后男性顾客也会增加,酒吧再对男生收高价,结果双方都实现了社交需求,酒吧也赚到了钱。 这种相互促进的双边模式,经济学上就叫双边经济。在取得领先后,双边模式往往会比单边模式的竞争壁垒更高一些。
第三种是网络效应,社交类产品非常典型,用户主动传播,帮助公司接近零成本获取新用户,它已经不只是一个双边模型,而是一个多边的网络模型,用户越多,网络的价值就越大。
护城河的第三大要素,是用户转换的成本。
转换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先发优势的稳定性有多强。 网络效应强的产品自然不必说,例如微信,用户的很多东西都沉淀在上面,绝不会轻易更换。
还有一些转换成本高的例子,像office这样的办公软件,如果要更换其他新产品,需要从头再来学习一遍。
而像日用快消品,换一个新产品毫不费力,这也是为什么,转换成本越低的产品,就越会把精力投入到渠道建设中,来弥补这种不足。
护城河的第四个要素,是提供这个产品的成本。
在面临同样的产业环境时,成本领先一直是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成本领先可能来自于规模效应、可能来自于先进的技术,当然,也可能来自于这家公司精益求精、步步为营的长期建设。
利润率是第五个壁垒
前面讲了巴菲特经典框架里的护城河,能拥有护城河里的若干要素,是一家公司取得最后成功的关键。那如果这几个所谓的护城河都没有,又该怎么办?
其实还有一个看起来有点无奈,但又是非常有效的壁垒,那就是利润率。
有这么一个比喻:
肥美的草原上一定有无数牧羊人。
就是说利润丰厚的地方,竞争者一定很多。所以与其让竞争者瓜分市场,领先者还不如主动降低利润率,来获取更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我们看美团和滴滴竞争的例子:
滴滴在处于垄断地位后,不仅没有建立起对手不易模仿的护城河,还实现了较高的毛利率。这相当于用高音喇叭向世界宣扬,我独自享有一块水草茂盛之地,可不就招致了美团铁蹄的无情踏入。 假设滴滴花更多的钱,把调度做的更好、把地图做的更准、给司机更多的激励,不仅在建立更深的护城河,短期的财务报表拿出来,估计也让潜在对手更加望而却步——潜在对手会想:连唯一的垄断者的财务报表都这么不好看,那又何苦自己再去插一脚。
小米在这一点上看起来就做得更好。
雷军在小米6X发布会上,向所有用户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 当时可是小米上市前的关键节点,难道雷军不在意小米的利润和估值,不用对股东负责了吗?恰恰相反,小米在硬件上要的是规模、是用户体验、是护城河,低利润率有助于战略的顺利执行。
虽然利润率低能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壁垒,但并不是说公司就一定要为形成护城河而放弃大部分的利润。
现实里一家利润率低,但有竞争力的公司,往往有一个“后手”,就是靠前端的低利润率模式,有能力带出后端一个赚钱的模式。
在小米的例子里,硬件可以不超过5%的利润率,但小米有广告、有内容分发、会员费等等,这些都有超高的利润率。在硬件的大用户量基础上,小米总体的盈利能力还是很强的。
当然,我们提到的以上五点,是经典的护城河理论,再加上我的一点理解,护城河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而且也一直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就表达过对护城河不屑一顾的态度,因为在他看来,再深的护城河也挡不住前仆后继的进攻者,唯一的办法就是只能疯狂地创新,不断向前跑。 但你仔细想想,特斯拉这种疯狂向前跑的姿态,其实就是在为它构造护城河,而且马斯克非常清醒,护城河是动态的,而不是让你安稳地倚靠的。
此外,我们分析公司的护城河的时候,也需要考虑资本的要素。 资本市场的火爆会加大一个公司塑造护城河的难度。
在巴菲特的时代,一家公司还有可能进入一个前景巨大的行业,然后凭着它的工匠作风,慢慢成长成一个伟大的公司。但在这个时代,资本已经不允许了,一旦商业模式被验证是可行的,接下来就是在资本的助推下大规模复制。共享单车就是典型的例子。
用财务数据支撑你的判断
这一讲我们分析一个公司的护城河,切忌不要想当然地主观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备这些护城河, 财务数据是支撑护城河判断的重要论据。
- 如果你觉得一家公司的护城河是 品牌, 那你要看,跟同类产品相比,这家公司的产品是不是有更高的定价和更低的销售费用;
- 如果你认为一家公司有 规模效应, 那你要看,它收入的增速是不是快于成本的增速,利润率是不是会随着销量的增加而增加;
- 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有 多边网络效应, 那通常它会有快于行业的客户数增长和边际递减的成本;
- 如果你认为 转换成本 是一家公司的壁垒,那就看它是不是有较高的重复购买率和较低的营销费用;
- 如果你判断一家公司有 成本优势, 那它应该相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毛利率和更低的费用率,你要去验证是不是这样。
除此之外,更主动运用低利润率获取更大市场份额的玩家值得关注,而在壁垒不清晰的情况下过早追求利润,往往是一个短视的行为。
【本讲小结】
公司的护城河主要体现在 无形资产、网络效应、用户转换成本、产品提供成本 等等方面。
没有护城河时,越好的产品反而会招致越激烈的竞争。
当大家商业模式雷同时,利润率也扮演了壁垒的角色。
【课后思考】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公司,按这一讲提到的五个方面,分析一下它的护城河有多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