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技巧】百度这份上不了台面的PPT!试着改了3个配色后,高级多了...
文:宋雪贤
来源:旁门左道PPT
这次实战改稿,咱们帮百度来修改一份 PPT,先来看下原稿的全貌:
图片网站:www.freepik.com
02
目录页
【PPT技巧】百度这份上不了台面的PPT!试着改了3个配色后,高级多了...
【PPT技巧】百度这份上不了台面的PPT!试着改了3个配色后,高级多了...
文:宋雪贤 来源:旁门左道PPT
这次实战改稿,咱们帮百度来修改一份 PPT,先来看下原稿的全貌: 图片网站:www.freepik.com 02 目录页
|
【Excel技巧】快记笔记!VLOOKUP公式中的IF{1,0}原理是这样的!
【Excel技巧】快记笔记!VLOOKUP公式中的IF{1,0}原理是这样的!
本文作者:拉登 Dony 本文来源:拉小登(ID:ladengchupin) 本文编辑:竺兰
我是拉小登,一个爱梳头的 Excel 老师。
有同学问,VLOOKUP 反向查找姓名,怎么用数组公式解决? 原理是什么?
不用谢!
夸我,好吗? 1 个字顶 1 块钱!
反向查找
来看下面这个表格,现在要根据【姓名】查找【员工工号】。
大家都能想到用 VLOOKUP 函数,但是 VLOOKUP 只能从左往右查找,也就是,只能查找【姓名】右边的数据。 【员工工号】在左边就查不了了。
想要查找也行, 把【员工工号】挪到【姓名】列右边去 ,然后正常写 VLOOKUP 函数就可以了。
对应的公式如下: =VLOOKUP(G2,$A$1:$C$30,2,0)
▋ 方法 2
把【员工工号】挪到【姓名】的右边,这是必须的一步,否则 VLOOKUP 没法计算。
如果不在表格里挪,那就用函数公式挪,所以就有了 IF{1,0} 的公式。
举个例子,下面的表格中,要把 A 和 B 列数据交换顺序,就可以用 IF{1,0}公式。
公式如下: =IF({1,0},$B$2:$B$7,$A$2:$A$7)
IF{1,0}是一个数组公式,本质上和下面的 IF 函数是一样的。
如果是 1 就引用 B 列【姓名】,如果是 0,就引用 A 列【员工工号】。
把两个公式合并成一个公式,参数 1 页变成了一个数组区域的引用$D$1:$E$1。
把返回值也改成数组区域引用,即: $B$2:$B$7 和$A$2:$A$7,就可以一个公式反馈两列数据。
最后把 D1:E1 的数值带进去,即{1,0},就得到了最终的公式。
公式如下:
VLOOKUP 函数中的 IF{1,0}也是一样的道理,用来交换两列的顺序。
明白了吗? 不要谢,请【点赞】。 INDEX 函数解决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我不推荐用数组公式,不好理解。
更为常见的方法,是使用 INDEX 和 MATCH 函数来实现。
▋ MATCH 函数
首先用 MATCH 函数查找姓名所在的位置。
公式如下:
▋ INDEX 函数
然后用 INDEX 根据姓名的位置,在【员工工号】列,查找对应位置的工号并返回。
公式如下:
▋ 合并公式
最后把 INDEX 和 MATCH 函数组合到一起,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公式更好理解。
公式如下:
写在最后
函数公式,其实就是把我们在表格里的操作,翻译成两个公式的操作。
这个和写代码是一样的,自己手动做的事情嫌麻烦,那就用代码来做。
无论是代码还是人工手动,要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只不过代码做起来效率更高而已。
考考你:
我用 IF{1,0}写了一个公式,猜一猜公式计算的结果,应该是哪一个?
公式如下:
计算结果是哪个?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帮忙「点赞」。
|
【价值观】田涛:华为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拼?【价值观】田涛:华为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拼?审校 | 余心丰 轮值主编 | 徐悦邦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充满奋斗精神的人才。
在华为,有这样一批充满奋斗精神的年轻人群体,他们拥有高度统一的价值理念和朴实的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取得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成绩。
此文是华为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顾问田涛老师先前在贵州大学做的一场讲座分享,讲述了华为年轻员工的奋斗故事。 作 者:田涛 著名管理学家、华为高级顾问 来 源:华营管理私塾(ID:qqshenwang)
小人物创造大历史, 成就来自群体奋斗
《枪林弹雨中成长》讲的是华为人远征世界170多个国家的故事,我今天重点讲的是华为泛90后员工的故事。什么叫做泛90后?学界有一个不太准确的定义,就是85年之后出生的人。
80后、90后经常说这两句话——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的世界我做主。但是做主的背后是什么呢,是自我承担和社会承担,为自己为他人承担责任,是成年人最核心的标准。
当然,跨出校园,同时仍处于青春期,这是一个风雷激荡的人生时期。充满迷茫与哀愁、征服与反叛、焦虑与躁动,当然还有愤世嫉俗、还有意气风发,但这一切,都是在渴求一个宣泄的出口,让瀑布般咆哮奔腾的激情尽情地去激扬。
而事实上,你需要的是一个平台。平台非常重要,我今天介绍的是这样一个平台,叫做华为。
华为创立于1987年,创始人任正非是贵州镇宁县一个小学校长的孩子。30年前华为创业的时候只有3个人,21000块人民币起家。
30年之后,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形成了它的世界级的商业版图,它是世界500强,2017年排名129位,销售额是5200亿人民币。华为有来自165个国家的不同国籍不同种族的18万知识劳动者,其中有5万多位泛90后员工。
那么华为的这种成功,背后是什么样的一种现象呢?
小人物创造大历史。来自贵州山沟里的小人物任正非,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走出了贵州的大山,到了另一片大山,开阔了眼界。
但是这个眼界不足以让任正非形成今天世界级的成就,当年任正非的梦想是什么呢?每天有馒头吃。伟大不是一开始就伟大的,伟大是在实践中行动上日益培育的。
任正非从国营企业离开以后,无路可走,创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此之后,一个贵州山沟里走出来的小人物聚集了一大批的小人物,今天有18万的小人物,小人物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全球通讯行业的大历史。
华为泛90后的故事: 奋斗背后是希望和快乐
今天我的重点不是讲任正非,不是讲华为的历史,我想讲一讲华为青春的一角。我之前在非洲、在中东访谈过很多华为员工,我听他们讲自我奋斗的故事,枪林弹雨中的故事,讲在极端艰难环境下的故事的时候,常常在震撼之余泪流满面,但讲述中他们眼睛中所呈现出的那种单纯、那种热情、那种激情也同时让我激动。
此前我在全国政协讲座的时候也讲到一点,我在中国久违那样的眼光。一群独生子女,有70后、80后、85后、90后,每个人的眼神都是阳光的、向上的、灿烂的、充满热情的。所以苦难的背后,奋斗的背后,是希望、是光明、是快乐。
我在南非访谈了30多个华为的中基层的主管和员工,我问他们,“你们在非洲的最深的共同体会是什么?”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是疟疾:“我们大多数得过疟疾,有人一个月得过4次”。所以,屠奶奶是在非洲的华为人最敬仰的一位老太太,她发明了青蒿素。
非洲的马拉维湖,很美丽,但一到潮湿的天气,湖面上就会呈现出巨大的龙卷风,那是由几十亿只蚊子所构成的龙卷风。有一位员工很夸张地对我说:“每次我回到宿舍,门一打开,我就感觉到有压力,蚊子扑过来的压力。”
甘颖昆,90后,22岁加盟到华为,在华为实习了5个月,主动要求去非洲,到非洲第一站是喀麦隆。
这个被称作阿甘的年轻人,3个月后被调到中非共和国办事处做代表。中非正处于战乱之中,公司在首都的中心租了一栋最安全的办公场所,吃住在一起。即使如此,有一天子弹仍然从窗户打了进来,玻璃都碎了。晚上睡觉时不能睡到床上,要把床垫放在地上,防止流弹飞进来。
各位,甘颖昆当年只有22岁!
我们再讲一个浪漫的故事,Linda,一个准80后。她高中时候最迷恋的是三毛,和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大沙漠,还有一个很帅的大胡子男人荷西。
因此Linda考大学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了学法语,目的就是和三毛一样到非洲做一次激情洋溢的流浪。毕业之后加入华为公司,有人出钱要她到非洲去流浪,正中下怀。
她学法语,有同事得疟疾,她陪同事去医院,做翻译。当地的医院医疗器械差,针管特别粗,还有一个就是护士水平不高。在枪林弹雨中坚持的男子汉,打针的时候经常鬼哭狼嚎。没想到有一天她也得了疟疾,到医院去打针。
两天之后,她不想打了,但同事们坚持让她打。有一位同事说:“我会打,我来给你打。”她就半信半疑的让同事来给她打,结果还真不疼。大家表扬这位同事,这哥们儿说:“那是。以前在老家,我们家的猪仔都是我给打疫苗的……”
Linda在非洲待了整整8年,走了35个国家。有一天她在香港的机场,看到外面灿烂的晚霞,她对那个机场太熟悉了,一下子忍不住内心的兴奋,就把个人签名改为走遍世界无人去过的角落。
面包与诗,鲜花与使命
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那些年轻的华为人,那些年轻的男孩和女孩们,去接受如此的风雨、如此的挑战、如此的不容易?我想,无非——面包与诗,鲜花与使命。
李安是我最欣赏的导演,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在演绎着人性的挣扎与抗争,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每个人的心中都卧虎藏龙,这头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恐惧。”
在华为非洲地区、中东地区这些战乱、蛮荒落后的市场奋斗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我问他们:为什么你们从学校一毕业在公司培训了3个月,就要求到非洲来?
有个小伙子说我给你讲内心话,我起初的想法很简单,非洲的待遇高,3年赚够100万与华为拜拜,去美国留学。你看,这是最真实的、人性最基础的欲望,改变自己的经济命运,正如我们前面讲的5个里程碑的第3个,经济上的独立自主。
我说你现在是第5年为什么还没走?他说第二年我被提拔了。成长的欲望,或者说权力的欲望已经覆盖了物质的追求。什么叫做大学,大学首先是激发雄心的所在,一个缔造人的雄心、缔造人追求野心和梦想的地方。
几天前,我在华为的杭州研究所,和一个1987年的年轻人叫徐聪,有过一次访谈。这个小伙子,浙江大学毕业的。富家子弟,每天上下班开着路虎,早上8点左右到办公室,晚上10点离开。
这个小伙子管了大概几十个人,都是90后。而这些90后呢,多数人都买了房子,有些人还有车。这些90后孩子如此的奋斗,与华为的80后、70后、60后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奋斗、一样的努力!为什么呢?我问徐聪,他的回答很朴实:责任,一种责任感。
华为一个小国的业务代表,当年27岁。他给我讲:“田老师,我经常在非洲尘土飞扬的马路上看到一个景象,让我的内心很澎湃很激动。那些常年都吃不饱饭的非洲同胞,他们在马路上拿着手机在打电话。
我内心就产生了一种强大的自豪感,这个国家的通信网络是我和我的十几个弟兄牵头建设的,这是我们中国人建设的。”责任感和一种强大的使命感,驱使这些年轻人坚守在蛮荒的、贫穷的、战乱的市场。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是我们战国时期的伟大哲学家荀子在《劝学》中的一句名言。
一代又一代的华为人,40后的任正非到90后的这些员工,他们的国籍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长相不同,性格不同,当然也有性别不同,18万千姿百态的华为人,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能够英勇地去奋斗,努力地去创造?在静悄悄的无声战场——研发实验室,在战火纷飞的中东,在蚊子肆虐随时可能患疟疾的地方......
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事物的背后,都有一种价值观的力量,都有一种无形的精神的力量。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还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
一个社会,一个企业,要形成“英雄遍地下夕烟”这样一种氛围,让成千上万的人成为英雄,成为勇敢的奉献者,这个组织的价值评价的标准,一定得是简单的、一元的、清晰的,这个简单一元清晰的价值观是什么呢?谁为了组织的目标,谁为了客户、为组织做出直接的、间接的、重大的、微小的贡献,他们就理应得到跟他的贡献相称的CF、相称的JS。
当然,这个组织还必须不断地倡导理想主义精神,这个理想主义精神说到底,就是行业的使命感、国家使命感和人类使命感。
我对华为的观感是,30年来,一边吹牛一边战斗,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宏大的愿景,但是每一个阶段都预期实现且超过了它的愿景。今天的华为可不但是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了,而是在通讯领域当之无愧的全球领导者。
任正非给一位年轻人在一页纸上写的寄语是:视野,意志,品格。一个年轻人,当他选择了拥抱时代,拥抱社会的时候,如果他拥有这样3个良好的个人禀赋,在面对世界的时候,我想他的所谓哀愁、所谓迷茫,所谓困惑也同样会有,但总的人生基调则更多的是阳光与奋进。
所谓视野就是要心怀天下、心怀世界。在座的年轻人都正在上大学,你们有改变世界、改变人类命运的雄心,征服世界的野心。这种强大的信念从何获得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有时我开玩笑说,现在的任正非心理年龄,大概和90后差不多,甚至比90后还90后,什么《奋斗》、《欢乐颂》这样的电视剧,他全都看过。
学习,学习,学习!读书甚多,什么样的书都读,就是不读管理的书,没读过管理的书。
任正非读书很快,有次我和他坐飞机,他看400页的书,坐5、6个小时那本书就看完了。但有一个坏习惯,看一页撕一页,看一页撕一页,我看着就有一点心疼,但是你会发现,要点他全都记住了。
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可以说走遍了世界的山山水水。这个世界上最落后的地区、最落后的国家,他都去过。
第二是意志,严格意义上,一个人的意志坚定与否,决定了他大半的命运。自我战胜,自我挑战,让你们的神经要变得粗糙起来,过于纤细的神经,会让你一生长期处于一种表面安逸但内心焦虑的状态。构建自己强大的意志力,遭遇生命中一个个挑战的时候,我们的选择应该是迎难而上,而不是回避。
品格在我们的人生中当然也是至关重要的。任正非如何能把全球18万的中高级知识分子驱动起来,30年造就了如此气势磅礴的一页信息技术的历史,相当重要的一点是,任正非的个人品格在塑造华为的组织品格上起到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华为一位高管说,我对任总最高的评价就4个字,言行一致。这就是品格。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一个企图实现梦想、达成自我雄心的人,一定得是一个奉献者、言行一致者。
让我们趁青春年华,去努力奋斗
青年朋友们,趁青春年华,去奋斗吧!
但奋斗总得有个目的,无头苍蝇般的奋斗,是没有意义的,奋斗要创造价值。
中国的未来在青年,中国的未来在90后、在00后、在你们在座的各位。我从不相信所谓这一代是垮掉的一代、那一代是垮掉的一代。
我是1957年的,在我们那个年代的时候,上一代就说我们是无望的一代。后来又有人说60后、70后是垮掉的一代。有一本曾经流行一时的书,讲美国的60后是颓废的一代。但正是颓废的一代,后来把飞船送上了太空。
每一代的年轻人,表面上与上一代有许多不同,但在人性的本质上,其实并无不同,这个共同点就是,任何生命的个体、群体都是有欲望的,对财富、权力和成就感的欲望,这既是改变个人命运、人类命运的创造的冲动、成长的冲动,也是联结一代代人类精神的本能的力量。
企业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且最缺的就是奋斗者姿态的年轻人。
“华为的成功,很大意义上是人力资源的成功。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企业真正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任正非
(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
【商业评论】科沃斯CEO钱程:坚守商业本质,增长就会悄然而至【商业评论】科沃斯CEO钱程:坚守商业本质,增长就会悄然而至
最近几年来,全球商业环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来自内外部的挑战让企业经营者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市场信心在此时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它能够自企业领导者传导到所有一线员工,在企业内部凝结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帮助企业在抵御危机的同时也不错过市场机遇。
当然,这种信心并不是无理由的盲目自信,而是身处不确定的环境中,依然有足够的底气去直面现实的挑战。正如科沃斯集团副董事长、科沃斯机器人CEO钱程近日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时表示,坚守商业本质,扎实地做好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增长就会悄然而至。
科沃斯机器人CEO 钱程
这是钱程第二次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时隔半年,伴随着商业环境愈加复杂化,钱程也展现出了自己更加成熟的领导心态:作为公司领导者,他带领科沃斯更加坚持自己的”农耕式“风格,耐心播种,让时间结出果来;作为青年企业家,他有了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让机器人 服务每个人”,为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创造价值;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CEO,他对创新的热情更加浓厚,在通过技术自研打造极致产品的道路上稳步向前。
业绩就是最直观的证明。这种心态让科沃斯在过去一年里收获颇丰,2021年财报显示,科沃斯在业绩层面保持着高速增长,全年营收达到130.86亿,同比增长80.9%;综合毛利率达到51.41%,净利达到20.1亿,同比增长213.51%。在大宗商品通胀、制造业成本承压的背景下,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实属不易。
那么,对科沃斯来说,保持信心的底气究竟是什么?
双品牌经营构筑长期增长曲线
每个品牌有它自己独特的人格、独特的定位和独特的能力,去服务于整体的战略发展。 ——钱程
自2019年起,为了建立第二增长点,代工起家的科沃斯策略性退出了服务机器人ODM业务,并在“科沃斯”品牌之外创立了新的“添可”品牌,形成双轮驱动的局面。如今来看,这一战略性举措成效显著。
自有双品牌业务收入占比明显提升,这是科沃斯最新年报中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2021年,科沃斯品牌的销售收入达67.10 亿元人民币,占全部收入的51.28%;添可品牌实现销售收入51.37亿元人民币,占全部收入的39.25%。这也就意味着两大自有品牌业务合计收入占整体营收的比重已经达到了九成以上。
“双品牌的经营增强了我们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抓住更多的机会点。”在钱程看来,双赛道的协同发展,让科沃斯有了更多应对市场变局的底气。
当前,科沃斯品牌保持着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的龙头地位,而添可品牌也已占据国内线上洗地机市场69.7%的份额,持续位居电商平台洗地机品类榜首,并且构建起涵盖智能家居清洁、智能烹饪料理、智能个人护理、智能健康生活四大品类的智能物联生态体系,成为科沃斯集团第二大增长引擎。
在海外市场,双品牌同样表现出色。自科沃斯在CEO钱程的带领下开展全球化布局以来,至今已经建立起了以欧洲、亚太、美国、日本为核心、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全球经营网络,并搭建起了完善的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年报显示,2021年科沃斯品牌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26%,添可品牌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0.65%,占各自收入比重分别达到30.91%和31.66%。
这也打破了不少人最初对科沃斯双品牌策略的质疑。通常来说,多品牌策略会对企业管理构成一定的挑战。原因在于,虽然有着差异化定位的多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占领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对多品类产品的需求,为企业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但实际上如果管理不当,也有可能造成品牌间的内部竞争,反而会对企业发展形成掣肘。
不过,钱程并不这么看。“我们会将这些看成公司性的行为,而不是单纯地从品牌定位的层面去看。”他的观点是,如果从公司的整体战略出发,这种双品牌策略就不仅仅是一种品牌行为,所谓内部竞争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科沃斯品牌一直以来聚焦的战略方向是一个做机器人的公司,持续追求在机器人领域进行拓展,而添可品牌追求的则是中国家电的智能化升级。每个品牌有它自己独特的人格、独特的定位和独特的能力,去服务于整体的战略发展。”钱程表示。
“真正的品牌其实具有一种内生的原动力,只有基于这种原动力,我们才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在钱程看来,正是由于这种原动力让科沃斯和添可两大品牌在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消费升级中深刻把握住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海内外都实现业绩上的爆发式增长。
技术沉淀打造极致产品
走向高端化,不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是企业经营的必然结果。 ——钱程
在双品牌经营背后,如何将产品做到极致,击中消费者的痛点,真正契合人们高质量生活需求,这考验的是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因为机器人产品的核心依赖于芯片、传感器、视觉感知、语音交互等前沿技术,如果在这些领域没有一定的布局和沉淀,毫无疑问就难以做出真正好用的产品。
这也是科沃斯更大的底气所在。经过近20年的深厚积累,科沃斯在机器人建图导航、机器人避障等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在核心技术上坚持自研,让科沃斯成了业内自研率最高的公司。
同时,基于研发能力和制造实力的优势,科沃斯已经发展出成熟的电机、电池、核心配件等自主产业链,能真正做到研发即制造,迅速把一个科技产品从概念到量产,然后推广到千家万户,走向市场,有别于其他品牌需要依托代工厂等合作方才能实现产品落地。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1年,科沃斯推出全新品牌“氪见”,聚焦智能传感器技术和产品,并提供软硬件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由此跻身到产业链上游。
这种打造垂直一体化自主供应链的举措无疑是明智的,也是科沃斯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所做出的选择。毕竟,当行业新进入者增多或供应链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自主供应链不仅能够确保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还能形成领先于同行的软硬件一体的竞争优势,从而摆脱低价竞争。“我们希望通过提升制造效率,提升产业协同能力,来增强我们的产品定义能力、技术实现能力等,未来创造出更多好产品,在行业内保持持续优秀。”钱程表示。
也正因此如此,当最新年报显示,科沃斯自有品牌业务实现“量价齐升”时,钱程并不觉得吃惊。2021年,科沃斯、添可品牌产品出货量分别为340.4万台、267.1万台,较上年增长10.81%、242.45%。与此同时,科沃斯品牌出货均价达1963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3.67%,添可品牌出货均价达1923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9.13%。
外界有一种声音认为,这种表现源于科沃斯制定的高端化战略。但在钱程看来,这种逐步迈向高端化的表现,与其说一种主动的选择,不如说是企业追求极致产品力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去追求所谓的高端化,更在意的是能否打造出最好的产品。最好的产品要用好的技术,要具备更全面的能力,要满足大家对真正解放双手的机器人的期待。当我们做到了这些,有什么样的价格其实是市场选择的结果。”钱程表示。
就拿科沃斯在2021年推出的地宝X1产品来说,首创了全能基站,集自动集尘、自动回洗拖布和自动补水等功能为一体,同时在行业内率先导入高算力人工智能芯片和语音交互控制,引领扫地机器人行业进入了真正的AI化发展阶段。同时,自上市以来已累计销售超2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人民币;2021年双十一期间的全渠道成交额、成交量均位列行业首位。
因此,在钱程看来,量价齐升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意味着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更加感兴趣,有了更高的接受度,认可科沃斯推出的产品就是同品类中最好的,同时也能为这个行业带来持续的成长和提升。这个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坚定信心服务每个人
品牌使命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也能够激发员工对企业更强的认同感。 ——钱程
在技术实力上遥遥领先于行业,让很多人好奇科沃斯独到的研发策略到底是什么?2021年,钱程在首次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时提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产业有比较长远的思考,习惯用比较长远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将解决当下的问题与打造服务全球家庭的机器人公司的愿景结合在一起。我们专研技术,不仅是在解决当下产品体验的问题,也是在为我们积累未来机器人所需要的技术底蕴。”钱程表示。
近期,科沃斯将品牌使命进一步升级为,“让机器人 服务每个人”,这是科沃斯历久弥坚的初心,也是其全新的使命所在。全新的品牌定义更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在展示科沃斯科技实力的同时也注重诠释企业文化,建立与消费者的品牌联系,试图引发消费者的共鸣。
“过去大家可能认为扫地机器人只是一个家电产品,但我们希望它跟人之间更具交互性,在地域性、文化性等方面能够更加全面、个性化地服务好每一个人。”钱程表示,科沃斯希望重新解构“机器人的能力”,以用户需求为研发导向,去实现品牌全新愿景:打造生活、生产、生态全场景的服务机器人,为每个个体带去智慧、便捷、人性化的崭新体验,从而创造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想象。
如此一来,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服务型机器人,科沃斯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而技术上的持续升级,已经让这一点逐渐成为可能。作为国内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企业,科沃斯的目标则是成为全球顶级的机器人公司,如今科沃斯已经将家庭服务型机器人不断融入智能语音、机器视觉、建图导航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新技术,可以做到相当程度的自主性、适应性、智能性。
当然,这种品牌使命升级背后的另一重考量是,让每一位员工都对企业产生更强的认同感。“面对挑战时,我们希望告诉大家,科沃斯在未来真正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应该坚持的是什么?”钱程表示。
这种认同感,其实是保持市场信心更深层次的底气所在。当员工对企业有了认同感,也就有了更强烈的使命感,便能更加主动地成为企业变革创新的有力参与者和推动者。当危机发生时,这样的企业往往也更具韧性和竞争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更容易做到从容不迫。
麻震敏 | 采访 周强 |文 麻震敏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主编 周强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中心高级编辑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