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技巧】两块内容的“PPT对比页”,该如何排版?
来源:利兄日志
【PPT技巧】两块内容的“PPT对比页”,该如何排版?【PPT技巧】两块内容的“PPT对比页”,该如何排版?
来源:利兄日志
|
【Excel技巧】只会Vlookup函数out了!它是Excel中的万能查找函数,可惜90.9%的人没用过!
【Excel技巧】只会Vlookup函数out了!它是Excel中的万能查找函数,可惜90.9%的人没用过!
本文作者:十二 本文审核:小爽 本文编辑:小音、竺兰
单列条件查找
多列条件查找
关键字查找
任一条件查找
多条件查找
|
【组织的力量】顶尖高手,都有“最速曲线”思维
【组织的力量】顶尖高手,都有“最速曲线”思维
来源:张丽俊
千万不要成为一个“优秀”且“无用”的人。
什么是最速曲线?
什么是最速曲线?
伽利略其实是“最速曲线”问题的提出者。
他想,当一个球从同一个高度的斜坡滚下来,什么样的坡滚得最快呢?
在1696年,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再次提出这一问题,并征求解答。
牛顿、莱布尼兹、洛必达等人都参与了问题的解答,次年有多位数学家得到正确答案。
如上图所示,红色的这条线是最快的,这就是最速曲线。
滑雪运动员在意的不是哪一条路线最短,而是哪一条线最快到达终点,最快的这一条线就是最速曲线。
最速曲线也能给我们启示意义:选择最速曲线,在最速曲线上努力,才更有价值。努力是支点,而选择才是那个杠杆。
追求成长,是每一个人的最速曲线
我认为,追求成长,是每一个人的最速曲线。
很多年轻人出来上班,选择工作的参考标准,就是能赚多少钱。
但也有一些优秀的人,则是以成长为自己的目标,他们知道,只有成长才是最速曲线。当你成长了,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尤其是在非常年轻、不是非常缺钱的时候,千万不要太在意眼前的收入,更多的是要思考:
是不是在一个有价值的公司工作? 有没有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老板? 有没有跟一群有趣的人一起共事?
这些才是宝贵的财富,字节跳动张一鸣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有人问张一鸣:为什么你在第一份工作中就成长很快? 张一鸣说:
“首先,我工作时,从不分哪些工作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
工作的前两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家后也编程到挺晚。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从负责一个抽取爬虫的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门,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
把成长作为最大的收入,这些在未来的作用,远远比当前的收入价值更大。
高瓴资本张磊说过一段很有启示意义的话:
无法烧掉的东西才重要,总结起来就三样,那就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这也是深藏于内心并真正属于自己的“三把火”。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你不断成长, 疯狂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你的知识能力到达了一定的水平,你的视野会更宽广一些,在面临诸多选择时,你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也会更大一些。在不断的正确选择中,会慢慢地形成马太效应。
所以在还非常年轻的时候,不要着急多赚钱,而是要成长。
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很多人赚不到钱?
巴菲特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不肯慢慢赚钱。
钱要慢慢赚,但能力要快速提高,这就是属于人生的最速曲线。
组织能力,企业的最速曲线
不仅是个人,企业经营也要有最速曲线。
最速曲线,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等时曲线。
也就是说,在这条最速曲线上,物体在均匀重力场中(无摩擦)滑动到最低点所花费的时间与其起始点无关。
很多人问,我现在学习还来得及吗?我现在想经营好公司来得及吗?
最速曲线告诉我们,当都在这条线上时,到达终点需要的时间是一样的,和起点关系不大。
在组织大课中,我也告诉过大家,对我来说,企业的起点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变化的速度快不快。
你找到你的企业的最速曲线,在这条最速曲线上长期努力下去就够了。
在当前的低谷期,企业更需要找到最速曲线。
什么是企业的最速曲线?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你的组织能力。
战略是容易模仿的,但组织难以复制。组织体系是长期进化而来的,也容易产生惰性。
所以这时候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经营好你的组织。
当然这很困难,改变惯性永远是最难的,对个人和企业都是如此。
飞人苏炳添,在他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时候,他感觉自己跑不进10秒。为了追求进步,他做了一个很大胆又很冒险的决定:换起跑脚。
正常人换一个脚起跑影响不大,但对这样顶级的运动员来说,换脚会改变以前训练形成的节奏。
把一个以前很成熟的技术突然间改变过来,太困难了,意味着要重新学跑步,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甚至会痛苦很长一段时间。
但最后的结果有目共睹,苏炳添的技术越来越好,成绩也一直在突破。
再回到企业场景中,之前企业是粗放式发展,现在要精细化管理,要建制度、流程、体系。以前以业务为导向,现在要重视人。改变旧有思维非常困难,因为改变了你的习惯,改变了你组织的惯性。甚至你的收入也会短暂变少。
但这是你的最速曲线,也是我常常说的“慢就是快”。
把制度、流程、体系建立起来,你的团队执行能力强了。
当你的组织能力提升了,你的业务也随自然会迎来飞跃。日本很多诺贝尔奖得主,很多都是来自公司的一线基层,比如中村修二在日亚化学干了15年的基层技术工作,发明蓝光LED,以一己之力将整个公司推进世界500强。激活组织里的每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对企业来说,要找好最速曲线,从底层建立起自己的优势。
作为个人、企业,想要成长都非常难,找到最速曲线,需要时间。
巴菲特说过:成功的投资需要时间、复利、等待和耐心,懂得时间复利,才能看到结满财富果实。
无论你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在最速曲线上努力,有耐性等待,我们终将看到价值。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
【数字化沟通】真正高效的组织,都是怎么开会协作的?【数字化沟通】真正高效的组织,都是怎么开会协作的?
观点 / 刘润 主笔 / 蕉皮 责编 / 莹莹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501篇原创文章
作为一名商业顾问,我每年都会给自己安排大量的时间,去企业参访和调研。 我不仅和他们讨论战略和经营,我也向他们学习协作和管理。 参访调研的过程中,我也惊奇地发现,在不少企业里,到处都能看见MAXHUB的产品。大家用他们的会议平板、音视频终端等产品来开会、办公、讨论、协作。 我知道,一个好的工具,能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而如果有很多组织都选择同一个品牌,那一定值得好好研究。 我带着好奇了解一下之后,发现真不得了。 MAXHUB母公司,你可能听说过,是大名鼎鼎的视源股份,起家就是做显示业务的。 根据第三方的行业报告,MAXHUB在2021年全国市占率高达27.5%,连续五年(2017-2021)的全国会议平板行业第一。 MAXHUB的销量占比,75寸及以上尺寸的大屏高端产品,居然超过了50%。这不容易。因为越是高端的产品,越需要用户的信任。 这样的一位行业领导者,一定有很多洞察,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刚好,昨天(4月25日)MAXHUB开了新品发布会。我也有机会和MAXHUB的总裁李建民聊了聊。 听完我觉得,他们一直在做的,就是不停提高组织“同步沟通”的效率。 这里面有很多具有洞见的思考,更难得的是,还把这些思考,变成了产品。 我把他们的洞见和思考,分享给你,希望对你也有所启发。
会议室开会,是一个用时间换结论的商业模式
提问:在一个组织里,怎样沟通协作,才是最高效的? 线上,还是线下?用文档,还是用PPT? 这些,都只是沟通协作的方式,但不是本质。 沟通协作的本质,是发送、接收、反馈、共识。一个人发表观点,另一个人接收意见,大家还能有互动反馈,最终形成共识。 而在沟通协作中,“同步沟通”的效率,可能是最高的。 因为所有人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方。不管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不管是用文档,还是用PPT。重要的是,说和听能同时发生,并且能立即反馈,没有损耗。 在任何一个组织里,都存在着各种各样同步沟通的场景。这些场景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开会。 大家在会议上,产生共识,得出结论,形成决策。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开会本质上也是一个商业模式。是有投入,也要有产出的商业活动。开会的投入,就是所有人的时间。开会的产出,就是共识和结论。 但是,一个组织开会的成本,非常高。 会议成本=每个人时间成本 x 参会人数 x 会议时间。 假如公司员工的时间成本大约是每小时100元,你找20人开了一次2小时的会。那这次会议的成本就是100元 x 20人 x 2小时 = 4000元。 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开会的效率。 在会议上,就要激发更多有效的讨论,形成更多的共创。 但是,要怎么做呢? 既要有高效的会议方法论,也要有高效的会议工具。 会议方法论,是让我们知道怎么开会。举个例子,六顶思考帽。每个人,每个小组都可以有六顶不同颜色的,代表不同思维方式的帽子。
这样,在讨论时,就能充分想到每个细节。大家积极共创,集思广益。 而会议工具,就是放大方法论的效果,提高效率。 李总说,20个人一起在会议室开会,对工具的要求其实就特别高。 比如最基础的,大家都要能看清讨论的东西吧。比如讨论的时候,用来批注板书的白板要够用吧。比如讨论完之后,要有一份能回顾的纪要吧。 但是,因为参会的人太多,或者受限于会议室里的设备,很多会议的效率,其实受到很大影响。 李总说,MAXHUB在“群体共创”上做了很多研究。这次发布会,我们推出了全新MAXHUB V6系列会议平板,希望能帮助组织提高效率。 大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不管是通用的,还是设计院这样的专业显示需求,我们都能满足。会议平板我们都配备4K显示屏,并标配Delta E≤2高色准,看设计图、PPT、影像等等,都能适配最佳显示效果。 讨论的时候,大家需要书写,MAXHUB会议平板支持触屏,相当于一张无限的书写白板,大家可以自由地写、自由地改,不用担心空间不够。 然后,开完会之后,也可以立即自动生成会议纪要。会议上讨论的过程,讨论的结果,都会被沉淀下来。 也就是说,在一个会议平板上,团队可以清晰地看文件,轻松地书写讨论,清楚地记录会议过程。 李总说,这就是工具的价值。帮助提高效率,组织只需要紧紧聚焦在事情本身。 这样,会议更有效率,决策更有效率。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 2 — 办公室休闲区,如何随时随地协作?
但是,同步沟通的场景,不仅仅是发生在会议室啊。 在更广泛的办公空间,在办公室,在休闲区,也经常会有讨论和协作。 像这样的讨论,很有可能是发散会、脑暴会、沟通会。大家端着咖啡,聊了几句,突然有了一个好的想法,需要马上开会。 这就给组织协作提了一个新的问题: 如何能随时随地高效讨论问题,还能激发大家的灵感和创造力?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在组织里构建一个协作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大家可以充分发表意见,自由讨论。我经常给很多人一个建议,每个公司都应该有一块巨大的白板。 我最经常的工作状态,就是和团队站在白板前,把零碎的想法都先记录在白板上。然后,大家再后退一米,看看全局,看看这些想法如何延展,连接,形成结构。 白板,能解决三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所以,在我自己的办公室,我把书柜的柜门,做成了一面白板。 而之前在微软工作时,大家更是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大家想尽一切办法,把能放白板的地方,都放上了白板。 甚至,用毛玻璃,把柱子都包了起来。类似这样: 这根柱子,就变成一面白板。大家突然想聊什么问题,根本不用找会议室,往柱子面前一站,就能开始讨论。 当办公室和休闲区被白板包围,团队就可以充分激发创造力。 但是,尽管这样的方式很好,可同时也有非常实际的问题: 就是办公室里,可能根本没有那么多白板。把柜门变成白板,把柱子包起来,感觉也费时费力。 而且,有一些问题,可能就算是白板也派不上用场。比如一张特别复杂的建筑草图,要大家一起评审讨论,这怎么办,总不能站在白板前三天三夜不睡觉都画一遍吧。 李总说,这个问题,我们也想到了。既然物理白板不行,那我们可以用电子白板嘛,而且还是能移动的,能协同的电子白板。 能移动的,能协同的电子白板?听起来很有意思。 李总和我说,其实MAXHUB首创会议平板这个品类的时候,首先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白板书写的问题,会议平板里就内嵌了一张巨大的、没有边界的电子白板。 你可以写,你可以画,可以擦除,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根本不用担心空间不够。你有这样一张电子白板,哪里还需要去改柜门,包柱子呢。 会议平板解决的第二个核心问题就是投屏了。 我们的传屏器,实现了Type C免驱和无线快启技术,从接入PC到投屏,只要5秒钟。同时,传屏器还内置了NFC芯片,只需要手机轻轻一碰,就能通过客户端登录会议平板,用手机传文件和投屏。 这样一来,你说的那个复杂的建筑草图,马上就能出现在屏幕上。 这是我目前的进度,你们觉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马上就可以开始协作。新的一轮讨论就开始了。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也就是说,我们的会议平板不止是一块屏,而是一块能协作的电子白板。不仅能展示,更能书写,还能协同。 这个电子白板,还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随时移动的。你想在哪里讨论,就拖去哪里。插上电,就能随时随地开展协同共创。 这样,即使是在办公室,在休闲区,甚至在走廊,讨论和协作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有MAXHUB的地方,就可以是组织的协作空间。马上变成一个讨论中心,脑暴平台。
— 3 — 组织间远程协作,如何提高效率?
我问李总,刚刚讲的,不管是在会议室,还是在办公室休闲区,都是很重要的同步沟通的场景。 但是,万一不在会议室和办公室休闲区时怎么办? 比如因为疫情反复,很多组织不得不居家办公,或者像我这样经常出差的,也必须是远程。组织之间的远程协作,还怎么保证“同步沟通”,提高效率? 李总说,组织之间的远程协作,要保证效率,确实有很多挑战。但本质只有一个: 就是降低沟通的损耗。 我们可以跟着一个会议的流程来看如何降低损耗。 当我们都在会议室办公室的时候,大家都坐在一起,遇到问题,一抬头就能看到旁边的同事,有什么事情喊一声就可以,也能快速召开会议发起讨论。但是远程的时候,这些事情可能都做不到。 而且,协作的时候,往往要基于同一个文件,同一批资料来协同。但是因为异地,文件的同步也变得很麻烦。有些即时沟通的工具,也很难传输大规模文件。 李总说,我们结合会议平板,开发了一个MAXHUB客户端,希望能帮助组织间远程协作时,也能开好一个会。 比如说,会前可以预约与会者,并快速连接。不管你是在会议室办公区,还是在高铁、酒店,或者是因为疫情待在家里,只要输入同一个连接码,就能快速入会。不会浪费一分钟。大家能“同时”出现在会议里。 在开会的时候,本地和远程的参会者,也都能通过MAXHUB客户端共享文件。为了让文件共享更简单高效,不论是你远在上海的家里,还是我就近在会议室,都能通过客户端内容共享,展示资料,讨论批注。这样,文件就不用传来传去,相当于大家都可以“同地”一起讨论。 开会过程中的所有内容也会自动生成记录,自动形成文本,变成会议纪要。结束后,会议的纪要和待办可以一键共享给大家,我们得到的共识和结论,就都可以变成组织决策的依据。 我们希望通过会议平板的硬件,结合MAXHUB客户端的软件,能把协作的损耗降到最低。协作的效率,也就更高。 那么,除了降低会前会后联动的损耗,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组织正式会议里的沟通损耗,这很关键。 远程,毕竟不是现场。视听和互动的感受,都肯定会差很多。 原本我们在全国三十多个区域办事处的同事,每月或季度都会定期回来开总结会,现在受疫情影响,很长时间都没有办法回来,那怎么办?只能远程会议。 可是,怎么保障效果呢?你不会十几个人挤在一台手机或电脑旁讨论,这很低效很不现实,会带来严重的视觉、听觉和互动的损耗。 所以,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远程协作,必须要一个能够承载多人共创的这么一个空间,它得确保线下的沟通,并与远程的沟通对象实现信息的“即时同步”,这个信息包括画面、声音、文件共享、书写批注等等。 你一定体会过,对面不知道是谁在讲话,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远程会议;你也可能也体会过,对方会场讲的话传到你耳边掺杂着键盘声、关门声等等噪音……这就很影响效率。 李总说,要降低视听的损耗,核心就是音视频的能力。因此我们也有专门的会议摄像头、拾音麦、音箱等。能主动跟踪主讲人,能精准拾音,也能自动降噪。这样你开会累的时候,可以走动走动,远程沟通也完全不会有影响。对方能看到你,也能清晰地听到你说话的声音。 那如何降低远程互动的损耗呢?沟通不是单方面的信息灌输,是有发送接收反馈的过程。这过程中就必然会有双方的沟通互动。 李总聊到远程同屏批注的这个功能就很有意思,比如有一个画面讲不清,你就可以在这张图上圈圈画画让对方能够快速锁定疑问的出处,你也可以基于他的疑问快速给出反馈,所以即便是远程沟通,双方也能快速get到重点。 通过一些工具,可以降低沟通的损耗。 即使是远程协作,也有办法尽量和现场一模一样。 所以,哪怕是组织之间远程协作,依然可以同步沟通,同时同地,提高效率。
同步沟通,同时同地,提高效率。 说得真好。 一个真正高效的组织,是怎么开会协作的?也许就是这12个字。 李总的分享,让我深受启发。 在这个市场上,有很多其他巨头和品牌,但是MAXHUB从会议平板这个细分市场切入,并且一直引领行业,我想和他们这种深度思考,是分不开的。 而且就像一开始说的,不仅是有思考,还能把这些洞见,踏踏实实变成真正的产品。用产品,来提升效率。这更不容易。 李总也和我说,未来的组织数字化趋势下,也更加需要人与人、人与端、端与端的智慧协同,高效连接。他们会继续思考,继续迭代。 也许,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也能看到MAXHUB更多办公协作的产品,帮助组织继续提高效率。 感谢李总。祝福MAXHUB。 推荐阅读: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
【职场充电站】工作思路混乱的人,缺的是体系感【职场充电站】工作思路混乱的人,缺的是体系感
来源:张良计
今天依然是一篇旧文分享。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思路混乱,做事没有章法,那么强烈推荐你读读这篇文章。
工作中拥有“体系”思维非常重要。
它能够让我们思考和做事都变得特别有条理,并且极少出现无用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不少高手,他们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体系感上。
小到做一张简单的Excel表格,大到管理一个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项目,“体系”都在背后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比较过低效和高效两种做事方法的区别(如下图):
体系的作用就在这里,它能够让你做事情很少走回头路和弯路。
那到底什么是体系呢?
体系,是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形成的一系列方法的组合。
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目标”,一个叫“组合”。它们是搭建体系思维的重要指标。想要让自己做事情有条理,思考有体系,那么就从这两个维度下手。
具体如何去做呢?下面我分别来讲:
1. 确保目标唯一 首先请记住,任何一个体系,都只能服务一个目标。
如果你连自己的目标都不清楚是什么,既想这样又想那样,这是无论如何都构建不出体系思维的。
这就像盖楼房一样。
明明一开始想盖个高层住宅,结果盖到中间觉得三层小别墅更好,等过了两天,又突然觉得大平层不错。
换了三个目标,每一个都有一套完全不同的体系方法,每一个都是半途而废。
这就是我们平常工作时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一开始目标没有明确,常常多个目标混为一谈,没有优先级排序,也没有轻重缓急之分。
实际上当目标过多的时候,它们之间很可能会互相打架。体系思维之所以搭建不出来,很大原因就出在这里,一开头你就错了。
举个例子。
做新媒体的朋友,一定遇到过老板给你下达这样的命令:
“给我写一篇软文,既要给咱们公众号涨粉,还要带动产品销售,最好还能让粉丝自发讨论起来......”
可如果把这些目标都拆解开来就会发现,不可能有一套体系同时满足以上所有目标。
新媒体的老司机们都知道,涨粉文章的写作方法,和促销软文的写作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最后很可能什么都做不成。
再举个例子。
近些年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品效合一”的概念开始席卷各大行业。我见过不下10个行业的不同客户,都开始跟我说要做品效合一。
然而做品牌和做效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体系。
做品牌讲究先播种,后收割,是一种缓慢的“滞后型策略”;做效果讲究投了钱下去立马见效,是一种快速的“刺激性策略”。
这两者的差异,导致延伸出来的方法体系那也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地方甚至还会互相矛盾。
引用淘宝直播负责人赵圆圆的话来说:
“这就是为什么电商平台孵化不出电商品牌。一个充斥着红包优惠券的场子里做品牌塑造,就像在菜市场里唱歌剧一样难。”
篇幅有限,这里不再做展开。
但由此可见,如果目标一开始就没有定清楚,接下来的思维体系一定会混乱,所做的努力全都是徒劳。
这世界上没有一种方法能适应所有的情况。想要搭建高效可执行的体系思维,首先要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有且只能有一个。
这是大前提。
2. 搭建方法组合 有了目标,接下来就开始围绕它来搭建一套完成目标的方法组合,也就是体系。
具体如何做呢?记住9个字:
分步骤,看情况,建闭环。
a) 分步骤 这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先后主次的顺序。
盖楼房要先画图纸,再打地基,然后从一楼往上慢慢盖;写方案要先写提纲,再分版块,接着依次填写内容进去;做销售要先破冰,再介绍,最后开始做引导......
步骤,是体系思维的灵魂。
其实这和我之前讲逻辑思维中的“演绎”思维很像。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要保证前一步的结果,都是下一步的开头。如果脑子里想不清,就拿纸笔把它们按顺序写下来。
而众多步骤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步。
所谓万事开头难。第一步走对了,后面的第二步第三步就会顺理成章。反之,如果第一步走错了,后面就会陷入一片混乱。
那么如何来判断第一步是不是对的?
记住一个法则:
如果这件事做不好,会导致后面所有事情都陷入迷茫,那么这件事就一定是正确的第一步。
比如写方案,正确的第一步一定是列提纲,而不是找资料,或者做PPT美化。即使资料找得再多PPT画得再漂亮,但你想表达的观点缺乏条理和逻辑,那么这份方案就是失败的。
再比如做销售,正确的第一步一定是破冰,而不是一上来就给人推销产品。因为如果没有和客户建立好信任,后面所有的产品介绍、价格优惠都无从谈起。
大家可以参照这个思路,结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来思考一下,相信一定能启发到你。
b) 看情况 一套步骤,只能完成一个目标。但很多时候我们会面临不同的情景,那么就需要有不同的步骤组合。
这个时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先把所有情景都拟定出来,然后在每个情境下规划步骤。
举个例子。
现在的大目标,是家里要举办一个朋友聚会,需要准备招待客人的晚餐。于是你下午要去市区进行采购。
这时晚餐的种类,就是同一个目标下,不同的情景。例如我简单列举三个情景:
情景1:晚餐吃中餐; 情景2:晚餐吃西餐; 情景3:晚餐吃日式自助;
这3种情景下,食材需求,采购地点,采购规划等都不尽相同。这时候就要一个情景一个情景去做规划,最后评估出最合适的方案(如下图):
上图中,横向按照情景分为“中餐”,“西餐”,“日式自助”;纵向按照步骤分为“食材需求”,“采购地点”,“行程规划”,“费用预估”。
横纵联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晚餐准备工作”的思维体系。
这里再多说几句。
大家可以看到我第一个步骤列举的是“食材需求”。
这对应了前面说的在体系思维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步。因为在准备晚餐的时候,只有先确认了晚餐吃什么,才会有后续的食材采购、准备、烹饪等一系列动作。
c) 建闭环 依据不同情景,搭建好步骤组合后,体系思维还差最后一个关键:
建立你的思考闭环。
什么叫思考闭环呢?就是当你搭好一个思维体系框架后,还要知道用什么指标来评估这个体系的产出效益。
所谓有始有终,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互联网公司都在推行的“OKR”(目标-关键结果)工作法,就是一种评估体系。
将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单项拆分成可视化、可量化的结果描述,来实现对最终效果的把控。
还是拿上面那个准备晚餐的例子来说,在这个思考体系中,每一个用餐场景都能拆分出细化的关键结果指标,来保证这套体系的顺利运转。
比如“让客人获得最美味的中餐享受”是情景A的核心诉求,那么落实到体系中的单项步骤里,就能找到满足这个诉求的关键结果之一,是“食材的选择”。
接着我们用可视化、可量化的语言描述(食材种类10种以上,食材最好是当天的)来保证这个诉求的可执行性(如下图):
这就形成了一个“计划-行动-评估”的体系闭环。
再比如“保证晚餐的整体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情景C的核心诉求,那么落实到行动步骤中,最后的“费用预估”就成为一个关键结果。
我们一样用可视化、可量化的语言描述(整体预算不超过2000元,单人成本最高300元)来定义这个结果的完成指标(如下图):
为什么制定关键结果这么重要?
因为这是保证体系思维得以落地运转的最重要条件。
很多时候我们凭空想了一大堆方法论的东西出来,最后落到实际操作层面会发现根本推进不下去,关键症结就在于没有清晰的评判标准。
缺乏关键结果来进行约束,就会变成既能这样做,也能那样做。
如果是一个人来完成还好,如果是一个团队的话,越到后面越乱套,最后造成无法挽回的资源浪费。
这也是我常常说的,你的体系不够闭环。
很多做领导的会犯这样的毛病。因为缺乏前线的实操经验,想东西容易拍脑袋,自以为形成了一套完美的方法体系,殊不知给到下面人去操作时根本不能实践。
所以不要以为构建出一套体系方法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明确体系步骤中的每一步关键结果分别是什么,并且要让其他人没有歧义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结果。
关好最后一道门,这才是高手的体系思维方法。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如何培养体系思维?
首先,确认你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
然后,围绕目标分门别类找到不同的情景组合;
接着,顺着每一个情景往下延伸出相应的方法步骤。尤其注意第一步要找对;
最后,针对每一个方法步骤找到对应的关键结果指标,建立你的体系闭环。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各位有所启示,也欢迎大家能在留言区里和我讨论。
感谢大家的时间,共勉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
【新增长观察】
【新增长观察】新思维应对新变局,谁棋高一着?
刘玥 | 文 刘玥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中心策划总监
HBRC新增长观察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各行各业的企业与客户的沟通互动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市场正经历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体验经济迭代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从售前、售中、售后到复购、增购等客户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构建企业和用户的沟通触点、服务触点,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触点思维也推动了企业经营模式和客户运营模式的升级。
今春,疫情再次大面积爆发,商业增长再次陷入阴霾,尤其是依赖线下触点的商业形态在此面临重大挑战。但还算值得欣慰的是,经历三年与疫情共处的经验后,不少企业也进化出了新的增长思维,以应对商业的新常态。
近年来备受追捧的企业战略生物学指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经营系统的复杂性与冗余是对抗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而在当下,这种复杂性与冗余集中体现为企业构建多元经营触点的能力:
疫情期间,虽然线下客流骤减,不确定性骤增,但是那些通过小程序、企业微信等工具构建多元客户触点的企业,那些在产品服务层面进行创新,打造全新线上触点的企业,那些真正将线上触点与传统线下经营模式相融合的企业,在疫情重压之下,依旧可以有条不紊地展开客户运营与销售工作。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系主任金立印教授指出,这正是“触点思维”,与“流量思维”相对,它要求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用数字技术改造生产、管理和销售、服务等流程,充分利用好与客户的每一次体验式接触,进行持续、深度的运营,进而创造出可持续的商业增长。
而目前,触点思维正在会展、零售、服务等诸多行业流行开来。那么,在用新思维应对新变局的过程中,谁棋高一着?
会展上云: 以线上触点为起点,智能撮合交易,重塑价值链
会展行业过去是严重依赖线下触点的行业。2020年疫情期间,线上会展成为许多会展运营方发力的新方向。而在近2年的运营中,会展行业也发现,线上触点的建设并非单纯将线下的体验平移至线上,更能发挥数字化的优势,帮助参展双方更好地从会展中汲取所需的价值。
作为国内诸多重要展会场馆的运营方,中展集团便通过构建“贸促云展”线上会展平台,创新展会形态,重塑展会价值链条。
在打造“贸促云展”的过程中,中展集团将线上触点划分为三大类,即参展、展示、交易环节,分别进行数字化升级。
参展环节,中展集团通过数字化营销手段,让展会信息精准触达展商和观众;展示环节,中展集团通过直播,商品链接推送、展示等形式,提供多种产品交互体验形式,让观众像看直播带货一样逛展;在商机撮合环节,通过智能搜索、智能推荐、智能匹配、智能撮合,让观众、采购商迅速找到想要的展商或产品,帮助参展商全方位获取商机。
在以汇聚商机、促成交易为核心目标的展会市场,中展集团不仅关注交易触点,更着重搞建设前端体验、后端服务触点,这才促成了核心交易环节能力的提升。正如金立印所说:触点建设不仅需要关注交易环节,还需向前向后延伸。在交易环节触点方面做得很好的一些企业,未来可能需要把运营的重心转移到前端的触点,以及包括客服、使用体验、分享等后端触点的深度运营。
如果能把这些触点进一步的用数字化方式去精细化运营和管理起来,就形成了前端、交易端、后端、体验端和服务端的打通,如此,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就具备了运营客户资产的全方位、全链路的能力。
而在腾讯企点的协助下,“贸促云展”也获得了多种能力加持,获得更强的平台稳定性,更丰富的线上展会体验形式,更智能的线上展会服务系统。“很多线上展会不吸引人,主要问题在于体验单一、刻板。腾讯企点的灵活配置扩展能力非常强,主办方可以实现很多个性化的呈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舜杰介绍到。
自2021年6月上线运营以来,“贸促云展”已累计服务上万家参展商、吸引上百万专业买家入场。不仅促进国内外企业联系,为主办方、参展商、观众提供彼此联系和交流的机会;也促进国际化贸易的发展,激活疫情下会展行业贸易互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零售升级 : 会员触点全覆盖,重构差异化服务体验
新一轮疫情之下,麦德龙上海推出“抗疫保供套餐”,线上订购“套餐”,麦德龙提供当日或隔日配送机制。当线下消费环境突变,这一经营触点的变革,成为麦德龙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创新尝试。
近年来,由于消费者线下消费习惯的变化,许多传统的零售模式正在变革。尤其当越来越多新型线上购物平台出现,商超流量再次受到挤压后,越来越多的商超正在“供货商”的角色之外,融入“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为用户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体验,提供更加智慧的零售体验都是卖场运营者关注的课题。
简单说,零售企业正在从流量大户变为触点的建设与运营者。其经营模式不再是设法吸引顾客到店,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在消费者与企业接触的各环节建立经营触点,提升触点体验。
比如麦德龙,近年来在企业经营中,一项核心的议题便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构流程,进行顶层规划,包括触点规划、体验规划、供应商规划等。
过去,卖场的主要职责是销售商品,但现在“消费者为了获取商品的任务型消费,在线上的满足效率更高,只有他们为了获得体验相关的消费,才在线下更有交付效率。”麦德龙中国副首席执行官陈志宇称,因此提供更好的体验成为卖场的重要职能。这也推动麦德龙不断开出“会员店”,并改变卖场传统形态,着力提升卖场内各触点的消费体验。
“消费者是通过一个个触点来感受企业的。”陈志宇称,但在变革的最初,麦德龙面临的很大问题便是没有一套监测和改进的体系,不知道消费者通过哪些触点去感受麦德龙的服务和品牌,也并不知道哪些触点形成了什么样的观念,以及哪些触点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借助腾讯云企点客服,麦德龙搭建了一个基于企业微信的服务和营销平台,通过标签管理能力,将会员的兴趣偏好、消费习惯进行个性化管理,让会员得到更好的服务,同时控制推送频次与时间避免过度打扰会员,增加会员对品牌的信任与喜爱。可以看到,麦德龙的这一套做法其实是从各个触点入手,进行消费者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的过程。
金立印曾提出通过触点思维推动消费者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的路径,而麦德龙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这样的基础逻辑:
第一,要建立完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确保能覆盖各个触点,360度的对客户进行识别、打标签,把客户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第二,建设好私域触点,要运用各种营销工具,将私域中沉淀的客户需求挖掘出来;
后服务提效: 焕新客户服务,提速交易效能
德勤《2020中国汽车后市场白皮书》显示,中国汽车保有量有望在202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保有量最大市场。届时,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规模。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前,行业发展不够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展开专业维保作业的门店占比较少,恶性竞争让行业面临信任危机等行业问题正在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掣肘。
汽车后市场本质上是以提供汽车维保服务为主体的市场,其中,汽车零部件领域是汽车后市场的关键环节,也是“痛点”最多的领域,这让一些有敏锐商业嗅觉的从业者开始借力数字化手段,打造服务用户和产业链的数字化触点,并通过这些触点建立行业标准,提升行业服务的透明度,进而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与发展速度。
有着近20年汽配ERP开发经验的羽阳,在2020年与腾讯企点携手联合打造了汽配SaaS“配Q”,以汽配交易中询报价的智能化为切入点,通过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帮助汽配商家更高效地卖货、连接更多生意。广州市羽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高凯分享他的洞察称,当下竞争非常的透明化了,靠赚取信息差生存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必须靠服务来提升每一个从业者的附加值。同时,企业也需要站在整体经营、长期主义的角度,系统化思考未来的增长,重新衡量客户服务和关系的重要性,善于运用客服触点助力交易价值升级。
过去,汽配行业有一个共性的难题,就是经营管理效率低,客户服务能力和客户资产管理能力都很弱,随着竞争加剧,整个行业的经营毛利率也一直在下滑。而羽阳则希望和企点一起通过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工具,改变行业现状,帮助30多万家汽配经销商解决经营管理难题。
“用过我们产品的企业,客户价值至少有30~50%的提升。”高凯称,而羽阳的做法就是以数字化赋能客服环节,深挖服务触点的交易价值。
比如在售前客服环节,数字化手段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尤其在询报价环节,速度提升了90%以上。同时,汽配经销商还可以通过询报价环节的结果,比如报出率、采购率等衡量客户服务深度,以便更好地进行客户运营。
而在长期运营中,汽配经销商还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及时掌握市场的需求、动向,主动提醒客户及时补货,及时调整价格等,提升服务响应速度,以实现对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
在高凯看来:“从触点思维来看汽配行业,每一个客户都值得更好的服务,怎样让服务更好地落地,如何通过服务触点更好地把控好客户,有蛮多事情可以做。其实不只汽配行业,现在很多传统行业都在日益重视客户体验,由客户体验带来的公司或者行业的增长,也将成为增长的引擎之一。”
这与金立印的看法不谋而合,他认为触点思维实际上是要求企业从交易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注重客户服务触点的建设。“也就是从获取客户向经营客户或者运营客户,对顾客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经营的思维的转变。思维转变之后,就需要工具,通过很多数字化运营的工具,跟踪消费者全生命周期,再利用从消费者那里获得的数据,跟他交易过程当中获得的一些数据,把客户在各个不同生命周期,不同购买阶段的需求,未被满足的需求和痛点识别出来,围绕这些组织产品做服务,把品牌关系变得更牢固,把获取的第一批客户变成长期的资产。”而这也是当下众多新兴企业、新兴产业走向长红的基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
【区块链】大家好,我就是区块链本人。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我的家族
大家好,我就是区块链本人。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我的家族
本文首发于2018年3月。
— 1 —
某天,区块链作为神秘嘉宾,参加了一个以区块链为主题的论坛。 当台下的听众正在热议区块链各种应用的时候,主持人宣布,本场最重量级的嘉宾——区块链本人即将登场。 话音刚落,会场一片欢呼雀跃,众人纷纷起立,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区块链到场。 于是,在众人激动的眼神中,区块链开始他的演讲。
— 2 —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就是传说中的区块链本人,非常高兴受邀来参加《刘润·5分钟商学院》举办的这个论坛,给5分钟商学院的学员们做分享。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个人极大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尤其是去年,包括今天的会场,我都能深深感受到大家的热情。 但是今天的我承载了太多本该属于我整个家族的荣耀。 我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家族,家族里的每个成员,我的父母,我的哥哥姐姐,我新出生的弟弟,他们都非常了不起。 所以今天请允许我隆重地介绍一下我的家族成员。
— 3 — 我的父亲:去中心化
首先,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名字叫做去中心化。 我父亲出生在全人类的一个虚拟世界里,是生活在全人类脑中的一个信仰。 在英语里面,我们把他称为Decentralization。 在中文世界,他也给自己取了个时髦的名字,叫去中心化。但在互联网上,人们习惯叫他P2P。 我父亲在人类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他是去掉中心,然后实现人与人之间直接沟通、直接交易、直接传播的一种方式的信仰。 他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能不再需要中心化的机构。 在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中间,父亲一直都在寻找一位能实现他去中心化哲学理想,并且他真正爱的人。 我父亲曾经爱慕过宗教,比如基督教。 基督教原来是以教会为核心的,自从他爱上基督教之后,每个人都可以直接跟上帝发生关联,而不一定要通过教会。 后来他发现这还不彻底,于是又喜欢上了去中心化的政治,从此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产生了民主制度。 后来他又喜欢过很多各种各样的人,但直到我母亲的出现,他才意识到什么是真爱。
— 4 — 我的母亲:互联网
我的母亲,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没有中心化节点的网络结构。 每一个点,从本质上来说,在整个互联网上都是同等重要的存在。所以我的父亲自从遇到母亲之后,就彻底地疯狂地爱上了她。 然后他们俩就结合,组成了家庭。 之后,他们生下了延续父亲去中心化基因,并且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8个孩子。 我排行老七,前面有6个哥哥姐姐,后面还有1个弟弟,这就是我的家族。 下面请允许我给大家一一介绍我的兄弟姐妹。
— 5 — 我的大哥:P2P下载
我的大哥,他的名字叫做P2P下载。 P2P是我父亲的姓氏,所以第一个孩子姓P2P,名字叫下载。 大哥是在1999年来到这个世界的,帮他接生的,是今天互联网界非常著名的一个创业者,他的名字叫Shawn Fanning。 他1999年创立了一个叫Napster的mp3音乐分享网站,他也是Facebook最早的顾问、投资人和股东之一。 Napster,能让大家自由下载MP3,但是这个mp3文件,并不是放在Napster网站的硬盘上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把整个互联网上的音乐都放在这儿,存储量是非常大的。 于是Shawn做了一件事,就是将每个人电脑上的mp3汇集成一张目录。 如果你想下载mp3,那么Napster就会找到那些有这个mp3的电脑,同时去从这些电脑中下载一个个小小的碎片,然后在你的电脑上拼成这个mp3。 所以Napster本身并不拥有MP3,他只是帮助那些拥有mp3的人互相分享,我们把这个叫做点对点的分享。 我大哥的本质,是一种硬盘的共享,是把每个人电脑上的一部分硬盘,拿出来与其他人共享。 后来,大哥在中国也有了一个对应的形态,就是迅雷。 迅雷就是做P2P下载的,它的逻辑是把电影文件,放到每个不同的电脑上,然后彼此分享,这个模式极大地节省了资源。 我的父母非常高兴,因为大哥为人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当然这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P2P下载对版权保护的冲击很大,美国后来禁止用这种方式来分享MP3,Napster也于2002年宣告破产。 但是这个逻辑,一直存续了下来。
— 6 — 我的二哥:CDN
我的父母,接着生下了他们第二个孩子,也就是我的二哥——CDN。 当时,大家在互联网上看电影,有一个问题。 比如你在上海通过视频网站看一部电影,因为电影是存放在北京的服务器上,在上海看就会很慢,如果在深圳去看这个电影,反应会更慢。 那怎么办? 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这个电影放在很多不同地区的服务器,看电影时找最近的服务器来访问,这就是CDN。 于是,美国和中国的很多电信公司,就成了我二哥的接生婆。 他们把内容放在很多不同的地方。 你在上海看电影,就从离你最近的机房——上海的服务器上看。在北京看电影的人,是在北京服务器上看。这是一种分布式的存储,共享分布式的带宽。 我二哥长大之后,进化成一种叫P-CDN的形态,就是把我父亲的姓氏P2P放在前面,把每个人家里的电脑,都变成了CDN。 过去我们把内容放在机房,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机房的数量都是有限的。 如果能够把每个人家里的带宽,都拿出来,这样你看电影时,访问的是你邻居家的电脑,速度是最快的。 关于P-CDN的落地,我们还要感谢帮大哥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那家公司——迅雷。 迅雷很早就开始用P-CDN,它出售给会员一种商品,当年叫赚钱宝,后来叫玩客币,其实都是让会员用家里面的网络,来访问彼此网络带宽的一种设备。 除了迅雷,我们还要感谢那些电信机房,感谢Shawn,感谢Napster,让大哥分享硬盘、二哥分享网络资源这样的方式能够出生和成长。
— 7 — 我的三哥:分布式计算
接着我的第三个哥哥出生了,他的名字叫做分布式计算。 三哥是个科学家,他出生的时候,轰动了全世界。 我三哥在做什么事呢? 过去我们破译一个算法或者密码,我们用一个东西:超级计算机。 就是在机房里有个特别厉害的计算机,它的运算速度,比全世界任何一台计算机都要快。这就是中心化的计算。 那什么叫做分布式计算呢? 就把需要大量计算的工作,比如说,破译密码,或者计算一个DNA的序列,分解成无数的小块。分成小块后,再扔给全世界一个个小的计算机,比如你家里的个人电脑。 当全世界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台个人电脑的CPU,同时计算的时候,再怎么样,计算速度都会比一个超级计算机要快。 我的父母特别高兴,因为生下了一个科学家,一些人类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需要大量计算的基因学、密码学的问题,在我三哥面前被轻而易举地解决,所以我非常崇拜我的三哥。 各位,我已经给你们介绍了我的三个哥哥:P2P下载,P-CDN和分布式计算。 他们各有自己的能力,我的大哥,是用来共享硬盘的;我的二哥,是共享网络带宽的;三哥是用来共享CPU资源的。 我的三个哥哥长大之后,他们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于是就联合在一起做了一个联盟,叫做边缘计算。 过去我们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提供资源共享,云计算,是我们的一个远房亲戚,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给大家提供一台巨大的,远的云端计算机。 但是我的三个哥哥商量,我们能不能不用云端来提供一个中心化的计算资源,而是把每台计算机的CPU资源、网络资源、硬盘资源都拿出来共享,这样全世界的计算机,加在一起就变成一台虚拟的计算机。 我们把它称之为分布式云计算,由全网计算机一起提供云计算的服务,然后我们来协调大家。 三兄弟一商量,就把他们的组合叫做边缘计算。 我特别崇拜三个哥哥,因为我相信边缘计算会让我的父母特别荣耀,我祝福他们的边缘计算计划,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
— 8 — 我的四姐:社交媒体
在这之后,我的父母生了我四姐——社交媒体,她是我的父母生下来的第一个女孩,所以他们特别喜欢她。 过去媒体是中心化的,虽然它有可能代表正义,有可能代表一个中立的观点,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发言权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上的。 我的四姐诞生后,她让每个人都有公平发言的机会,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别人听到,整个世界就立刻变得非常感性,每个人都能够说出自己有创意的、有感情的想法。 谁是把我四姐接生下来的人呢? 在美国我们特别要感谢Facebook、Twitter,在中国我们要感谢新浪微博和腾讯,是他们共同把四姐接生下来。 四姐的出生让我的父母信心大增,是她让每个人的声音都可以被全世界听到,她是互联网世界,人人都喜爱的一朵鲜花。
— 9 — 我的五哥:P2P借贷
我的父母突然想到,能不能在金融领域,也生个孩子呢? 他们借助一个叫雷纳德·拉普兰奇的美国人,把五哥接生下来,给他取名叫P2P借贷。 雷纳德想到,一个有钱人,为什么要把钱放在银行?你要借钱,为什么一定要去银行借? 于是他就创立了一家叫lending club的公司,帮助我的父母接生了这个孩子。 P2P借贷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今天我需要钱,我不去银行,而是直接去找有钱人借。 在美国,你今天到银行存钱,活期的储蓄利率是一年0.25%,可是如果去借钱刷信用卡的话,那信用卡的利率一年17%。 凭什么把钱存银行是0.25%,把钱取出来就17%呢,这太没道理了!那还不如去中心化,直接把钱借给对方。 这就是我的五哥P2P借贷,他是一个非常叛逆的孩子。 他一直在宣扬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直接发生借贷的,所以跟传统世界一个特别顽固和保守的群体,发生了很大的抗争。 五哥在全世界做了很多他人觉得风险很大的事情,但也帮助很多人借到了钱。 五哥是我们整个家族里面,争议最大的一个。 但我认为,他今天还处于青少年期,等到他长大了,对风险有了更多认识的时候,我相信他会做得更好。
— 10 — 我的六哥:众筹
我的父母在金融领域生下我的五哥之后,很快又生下了六哥,他叫众筹。 帮他接生的是一个美国的公司,名字叫做Angel list,天使列表的意思。 过去我们融资都是去找风险投资,或者去上市,这些都是中心化融资的方法。 其实机构或者股市的钱也是无数投资人给的,那么一个企业如果需要钱,能不能直接去找这些零散的投资人借呢? 今天的金融世界里是有监管的,因为世界上有很多不合格的投资人,就是那些对风险没有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的人,拿他们的钱,会有金融风险。 在中国超过200人叫非法集资,我们能不能在200人之内,找到对风险有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的人,拿他们的钱,而不需要通过中间机构呢? 我们把这种方式叫做众筹,这就是我的六哥。 与我的五哥相比,六哥会显得稍微沉稳一点。 但他依然会让全世界觉得头疼,因为还是涉及到金融风险。但是他让很多优秀的创业者拿到了投资,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去改变这个世界。 美国打车软件Uber,这家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的公司,他们的第一笔钱,就是从angel list通过众筹的方式拿到的。 我非常喜欢我的六哥,他在少年时就是一个英才,就已经做出了这么伟大的成就。
— 11 — 我,小七:区块链
我是第七个孩子,我叫做区块链,帮我接生的人叫做中本聪。 中本聪在2008年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标题叫做《基于点对点技术的数字现金系统》。 我想跟大家强调两点,第一是基于点对点技术,点对点就是我的父亲,也就是P2P。 第二个叫做数字现金,digital cash。digital cash和digital currency是有很大区别的。 currency是货币,货币不只是现金。而数字现金系统是一个很窄的领域。 什么是现金?纸币、黄金、白银都是现金。 所以我是来做黄金的,做纸币的,不是来做银行账户的。 怎么去实现它呢? 就是用我的父亲的基因——点对点技术,把这个记账的能力,放在每一台电脑上。 我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的记账技术,我天生有分布式记账的优势,但是我身上也有些缺陷,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的缺陷是什么? 分布式记账,意味着过去一个银行要记的账本,现在需要存储在全网的每个节点上。 而要在每台电脑上存储的时候,就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你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我自己其实深受其苦。 所以我只能在数据量特别小的领域,来做分布式记账,数据量特别大的领域我干不了。 比如说很多人期待我能做大哥做的事情,就是把文件在全网来分享。但是在全网每个节点上放个副本,需要消耗极大的资源。 分布式记账最大的作用就是去除中间的信任机构。在我的努力之下,一些第三方的信用机构将来可能不再被需要,人类生活的效率将得到提高。 在我出生之后不久,中本聪帮我也接生了一个孩子,所以我是家族里面,最年轻最早有孩子的一个。
— 12 — 我的儿子:比特币
我的孩子叫做比特币,是基于分布式记账技术的一种数字现金。 比特币是模拟黄金来发行的,2100万枚的总量,每4年开采量就会减半。 我的父母特别期待他们的孙子——这个去中心化,在全世界不需要任何央行的数字现金体系,能够把全世界的金融体系,变得更加透明。 当然,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不要因为大家对他过高的期望,让他很早就陷入自我膨胀,他需要良性的发展。
— 13 — 我的侄子:ICO
自从我有了孩子之后,我的六哥众筹,也生了个儿子。 他娶了一个太太叫代币,代币就是比特币的原型,比特币的逻辑。 他俩结合,也就是众筹取得代币的逻辑之后,生下了儿子ICO,这是我们整个家族里面的第二个孙子辈小孩。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家族最难念的经,可能就是我的侄子ICO了。 ICO给全世界和我们家族,造成了特别大的困扰,就是他在年纪很小,而且没有很好地受过教育的情况下,就出来闯荡社会。 他能够在没有任何的实际项目执行的情况下,很快就融到一大笔比特币、以太币,或者其他代币。 所以我们希望人类能够配合我们的管理,把他介入到人类的监管体系里面来。 让他能够在人类监管之下健康成长,能够学会一些风险管理,能够让好的项目浮现出来。
— 14 — 我的八弟:DAO
我还有一个弟弟,正在母亲腹中,我们全家都在期待这个弟弟的降临,他的名字叫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简称DAO,就是去中心化的组织,或者叫做自组织。 过去人类的组织形态,都是有管理者的层级组织。 比如一个公司有CEO,再往下是高层、中层,一直到员工。 这个组织形态,其实很好用,但是也有问题,就是它的沟通效率很低。 如果能通过我的八弟,让每个组织里面不再有一个所谓的管理层,而是自我沟通,通过效率的方式直接连接,就很有可能会提高全人类的组织效率。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教育八弟,但是我们相信他来到人类世界之后,会跟人类世界共同成长。 希望八弟也能在家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后的话
以上就是我的整个家族。 今天,我介绍我的家族成员与大家认识(当然我的家族以后可能还会增添新的成员,但我们身上都流淌着共同的血液——去中心化。) 最大的目的是想让大家知道,并不是每件事情都是我做的,我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我们整个家族,和人类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知识管理平台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