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坚朗】共创坚朗质量,建设质量强企 |
【职场精选】中关村第一才女梁宁:想升级能力,就去做自己最害怕的事中关村第一才女梁宁:想升级能力,就去做自己最害怕的事| 梁宁 | 10月27日,得到大学2019秋季开学典礼暨夏季毕业典礼于2019年10月27日在北京举行,著名产品人、得到App课程《增长思维30讲》《产品思维30讲》主理人梁宁进行了题为《成功不是干出来的,是活出来的》的精彩分享。今天这篇文章知识君就把它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各位同学上午好,我是梁宁。
01 成功不是干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1.没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给你经书也无用
如果把我自己的人生分成三个阶段,那么:
我在《增长思维》的课里讲过,伤口是后天的器官。 一个人最敏感的地方,就是伤口。如果一个人看到一样事物会觉得痛,那一定是因为他在那样事物上有伤。
下面我讲一个有关《西游记》的故事,看看你有没有伤、会不会痛。 当唐僧到达西天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其实一直以来,就只有他孤身一人走在取经路上,没有孙悟空、没有猪八戒、没有沙和尚,所有的角色,都是他幻想出来陪伴自己的另一个自己。
孙悟空,是那个无所畏惧、永不服输,上天下海也要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自己;
猪八戒,是自己真实的人性,会害怕、会退缩、会想放松一点的自己;
沙和尚,更有意思,在创业的漫漫长路上,你内心觉得自己是孙悟空,但在别人眼中你就是沙和尚:一个没有什么特别资质,只会闷着头、扛着自己的重担、一步一步向前走的笨家伙。 自己的能力等级就只是个沙和尚,但内心偏想证明自己是孙悟空,所以完全不管客观条件,老想干孙悟空的事,这就是入妄。
入妄,就是拒绝承认客观现实,失了平常心。
那个时候,黎和生(注:著名投资人)指点过我。他看我实在太爱面子了,又太想成功,就向我传授了一个的秘诀:
“做一件让你自己觉得羞愧的事,坚持5年,就能成功。”
他解释说:“像我们这种自命不凡的人,辛苦和挫败都可以忍,最难忍的就是羞愧。你要想能力升级,就去面对自己最害怕的事。” 那时我刚开始创业,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美;我还有各种各样的观念洁癖,有很多看不惯的人和事。
左边是我的观念洁癖,对世界的排斥;右边是做不出规模,对大家的羞愧。我被挤压在中间,内心的一道道伤口,大概都是这样的碰撞留下来的。 我完全不怀念那个傻白甜的、干干净净没有伤口的自己。正因为这些伤口,才成为了今天的我。 孙悟空明明一个跟斗云就可以到西天,却为什么要唐僧以自己的肉身,一步一步、九九八十一难地走过去? 因为,经书的经,就是经过的“经”。 没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给你经书、给你思考框架,你也无感。 所以,我的伤口,就是我领到的真经。
《西游记》的终点,唐僧站在西天,来到了如来佛祖的面前;而我,则是诚实地面对了我害怕的事情。 2.成功不是干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我终于诚实地接纳现实:我就是个普通人,我所有的同伴和我一样,都是普通人;我不需要包装自己是什么精英,来给自己壮胆; 我做的事,是因为别人恰好有某种需求,但是经验没我多,所以我用自己的积累认真地帮人家把事办好,就这么简单。 我没什么要证明的,如果真的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今天帮到你,明天有更多的人来找我帮忙,我的专业度就能进一步积累,我可以再帮更多人——这就是我的增长飞轮。 我的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在与世界的互动里,去循环、去生长。 觉得自己不是凡人,一定要干出点什么,来证明自己,这当然错了。 因为人生根本不是一道证明题。 翻《西游记》时,我看到了自己的变化。 少年的我,最同情的是孙悟空,那个一身本领、心比天高,却无处安放的家伙; 今天的我,更认同唐僧,一个连沙和尚都打不过的凡人,但是他有使命,有一念执着。 他说:我是取经人。一路上,他哭过、绝望过、软弱过、哀求过,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我们放弃吧,这事我不干了”。 所以他一路西行,高山和沙漠都不能阻挡,满天的神佛也会来帮忙。
所以,西行一路,最强大的,不是悟空,是唐僧;最终使得他们脱胎换骨的,不是某个技能,是使命。
这就是我今天想和你分享的观点:成功不是干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让你真实感知世界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你与真实世界碰撞而产生的伤口,这是你的真经。 让你强大到可以召唤神佛、让你可以脱胎换骨的,不是某项技能,而是你的使命。 3.怎么使用自己的命? 使命这两个字,就是你怎么使用你这条命。
在《增长思维》里,我反复说一句话:战争,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
放弃只是一念间,放弃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啊。什么样的人能一直保持战斗意志?
过去的25年,年年都有新机会,年年都有在竞争中崭露头角的行业新贵。
很多人成功的第一年,我去问他为什么成功,他告诉我一大堆逻辑,好像孙悟空习得武艺、首战告捷那样劲头十足。
但是如果他干到第10年、第15年、第20年,我再去问,你为什么成功,他往往讲不出什么具体的商业逻辑,只能告诉我这些年,他是怎么活过来的。
如果你是憋着劲儿打一仗,你就会希望这场战争早点结束,好回归生活;
但如果,这就是你的生活本身,你就愿意日复一日地这样过,你永远不会失去战斗的意志。
某些人擅长持久战的原因就在于此。 我想,你应该和我一样,我们都是身上有伤的人。所以,你一定能懂: 短期努一把劲儿,也许大家都可以,但成功者的不同在于,你心甘情愿日复一日地过努力的生活。
一个人的信仰,不是他说出来的,而是他活出来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他干出来的,而是他用自己的一辈子活出来的。
02 谈谈我的使命
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我发现,我也有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讲好中国的创新故事。
习大大说,讲好中国故事。而我只求能把在创新者共同体里面,发生的和我探索到的一些故事,持续地讲出来,这一生便足矣。
合理的部分是理性,不合理的部分是人性。
过去的教材和商业报道,都是把一件事中理性的部分抽出来为你呈现,但你若完全按照它去做,极大概率会失败。为什么?
因为你在教材里学到的是理性,但是做事情时要处理的全是人性,也包括要安放好自己的人性。
有一次,我在北京三环边上的一家餐馆吃午饭,发现餐馆的客人非常少,老板闲在一旁。
我问:“老板,为什么中午吃饭的客人不多啊?”
老板说:“我认真地琢磨了,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这是三环边儿,过车多,但开车的人不经常在这里停下;第二,附近就我这一家餐馆,餐馆一般要扎堆才好活,你看簋街,一堆餐馆开在一起,大家直接往那边走,这家不成就去另一家。”
一年后,我再次到到这家餐馆吃午饭,客人多得排起了长队。我一看,老板换人了。
吃完饭,我又去找新老板聊天:“老板,你们家的生意怎么这么好啊?”
新老板说:“我觉得,第一,这是三环边儿,过车多;第二,附近只有我这一家餐馆。” 生活中,不是经常如此吗?同一个位置,同样的机会,甚至是相同的关键逻辑,但决定成败的,不仅是你怎么抓住理性,还有你怎么安放人性。
同时来探讨商业中的理性和人性,就是我做的事。这是我在做《产品思维》、《增长思维》以及未来的内容时,会持续探索、也希望持续向你交付的东西。
希望我的内容,不仅能让你多知道几个商业名词、几个思考框架,还能给你一个人性化的视角,有温度、有血有肉地感知我们这一代的中国创新。
所以,说什么伤口、说什么错过、说什么今天我们很柔弱,这些都是生命的过程,我们还是向前看吧。
前方,还有千千万万的机会,还有万紫千红的丰盛,当然也会有新的伤口等着你。
不过你放心,前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因为你我正在改变它。未来,你会走过你的长路,得到你的机会,取到你的真经。
那个时候,希望你能和我分享你的故事。
因为未来,我还会在这里,继续讲中国创新的故事,而你,或许就是我故事中的主角。 谢谢!
-- THE END --
|
讲述故事 ● 传承文化 |
【经济学】第008讲丨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第008讲丨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丨薛兆丰丨
你好,今天我们继续讲市场和慈善之间的关系。我们前面讲了亚当·斯密的人性论,讲人虽然是自私的,但是也有爱心,但仅靠爱心不够,所以需要市场的补充。我们也讲了铅笔的故事,讲一支铅笔是怎么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努力制造出来的。那么市场和慈善之间力量的对比是怎么样的呢?
1.世界银行的失败扶贫史
我先给你介绍一本书,《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2006 ),作者威廉·伊斯特里(William Easterly ),是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曾经在世界银行工作16年,做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我们知道,世界银行可不是普通银行,它是国际扶贫机构,专门给世界上贫穷的国家提供援助,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这个扶贫组织的业绩怎么样?其实不怎么样。伊斯特里就在书里说,过去50年,西方对非洲的援助达到2.3兆美元,却未能给每个儿童12美分,让死于疟疾的全部人数减半。也就是说2.3兆美元砸下去了,要是每个儿童能拿12美分,打上一针疫苗的话,死于疟疾的人数就会减少一半,但做不到。 要是当中有3美元能够到达妇女的手里面,儿童死亡人数又可以减半,但是做不到;如果每个家庭能够拿到3美元买蚊帐,那么大量的疾病就可以避免,但是做不到。
2.哈利·波特的商业奇迹
在2005年7月16号这一天,英美两国却能够设法把900万册《哈利·波特》送到读者的手里面。书店从来没有出现缺货的现象,即使出现了缺货现象,也能够迅速补充,从来也不需要有什么哈利·波特的马歇尔计划,这事就做成了。 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感受特别深。因为2005年7月16号那一天,我刚好就在美国。那天晚上,我们跑到书店去,想在凌晨的时候买到最新出版的《哈利·波特》。去到书店里面,看人山人海的,好多人在排队,都等着十二点这一刻买到新书。结果我们觉得排队时间太长,就打道回府了。 第二天10点钟,再回到书店的时候,人龙已经消失,所有在昨天晚上排队的人都拿到书了。现在货源充足,书架里面摆满了新书,随便买。当天下午2点,网上就已经出现书评。有人已经把书读完,发出书评了。就那么一件为了娱乐的事情,西方世界做得这么有效率。 而为了救助非洲的儿童,这么严肃的事情,效率却这么低,这是为什么? 显然不是爱心强弱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说,世界银行官员的爱心就比较弱;我们更不会说,英美出版商的爱心就特别强烈,所以他们能把这事办得特别有效率。 人的爱心其实是差不多的。我们前面讨论过亚当·斯密的人性论,那么区别就不在于爱心的强弱,而在于行善和商业这两种模式之间的对比。
3.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在实践中,至少会有如下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1)缺乏反馈机制。最重要的一点,是市场有很好的反馈机制,而扶贫行善,则缺乏适当的反馈机制。 比方说,在市场里面,我卖一碗牛肉面给你,10块钱一碗,你吃了以后有两个选择:你可以继续要,也可以离开。看到你离开后,作为商人,我也有两个选择:要么把质量做上去,要么把成本降下来。否则我就做不下去。 但是在慈善里面,没有这种反馈机制。我送你一碗牛肉面要不要?不要钱的,你说要。不管质量怎么样,下一碗你还要不要?你说还要。我不知道我做的对还是不对。 在商业里面,我很容易挑选谁是善于从商的人,因为标准非常明确。有10个人,我给他们每个人2万块钱,让他们出去做生意。半年之后回来,我看他们赚了多少钱,就能够判断谁是会做生意的人。 但倒过来呢,我给10个人每个人2万块钱,让他们去做善事。半年之后回来,我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他们谁是最会做善事的人呢?没有明确的标准。 我们遇到两个孩子,一个又穷又笨,一个又穷又聪明。你如果手上只有一笔奖学金,你会把这笔奖学金给谁?是又穷又笨的孩子,还是又穷又聪明的孩子?有标准吗? 我们先不讲这笔钱最后应该给谁。我要说的是,在行善里面,我们缺乏明确的关于效率的标准,所以我们不知道行善怎么才是有效率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2)委托代理问题。许多负责行善的人,他花的钱不是自己的钱,只要不是自己的钱,他的认真程度就要打折扣。 3)所托非人问题。有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政府造成的,而国际扶贫机构却把钱交给这些造成了当地贫困的政府。那么这时候,如果我们要依靠这些政府去扶贫的话,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4)养懒汉效应。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民的依赖,使他们不愿意再去尝试,不愿意再去努力。相反,他们努力的不是力争上游,而是力争下游。他们争取的是,怎么才能保住贫困地区的称号,怎么才能够持续获得援助。 当然扶贫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后面还会专门讨论。今天的要点是,商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改善我们生活福利的手段。 我们环顾自己身上的财物,有多少是来自于那些爱我们的人生产的?有多少是来自于那些,仅仅是为了赚我们的钱,根本不认识我们、也不爱我们的商人生产的?绝大部分来自后者。或者说,我们每天都要依靠大量的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
由于存在缺乏反馈机制、所托非人、养懒汉效应等问题,行善扶贫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完全无法到达预期目标。而商业行为,则由于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所以能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人们的福利。
如果你有一笔钱可以资助一个学生,在你面前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又穷又笨,一个是又穷又聪明,你应该把钱给谁?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次课见。
|
【坚朗人】这位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坚持,一起来看看吧! |
你在讲述中成长,我在聆听中学习! |
你好,这里是环卫设备事业部 |
【一周坚朗】第126届广交会圆满落幕 |
【90后在坚朗】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
看看坚朗人是如何践行文化价值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