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坚朗企业文化主题摄影大赛前十强出炉了,看看他们都分享了什么? |
2019广州建博会圆满落幕,坚朗尽显品牌魅力 |
“做完”和“做好”的区别,就是人生的差别
“做完”和“做好”的区别,就是人生的差别
作者丨张友源
01 一旦执行 就应付出100%的努力
很多人都曾向我抱怨过:
“我们老板每天都让我做这做那,而且很多事情都是重复的,烦都烦死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每当这时,我就会反问他们:
“那你有没有想过,除了基础的日常工作,老板为什么会让你反复去做同一件事呢?你在第一次执行时是不是哪里没有做好呢?老板是不是因为对之前的执行结果不满意,所以要你再做一次呢?”
我发现,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上来我的问题,因为他们“心虚”——只知道自己做完了很多,却不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
那么,每天看似忙碌不停的你,在工作中执行任务时,是否也只是满足于“做”,却忽略了做的“结果”?
虽然,“做完”和“做好”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
前者执行了但却不到位,只是走过场或者是纯粹地应付了事;而后者不但执行了,而且到位了,它代表着对自我目标负责、对上级组织负责,对公司利益负责。
而一名员工是否有较高的执行力,关键就在于他重视“做好”这一结果,所以,如果各位想要提高执行力,千万不可自我满足,更不可自欺欺人,明明是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执行到位,最后却把责任怪在别人头上。
既然执行了,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去做事,一步到位交出满意结果,否则拖延到最后不合格,老板就可能反反复复地要求你重新执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但这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源,更浪费了你自己的时间。
02 没有结果的事 等于没做
有一年年终,我收到一家公司邀请前去参加年终表彰大会,当然不是表彰我,而是希望我借此机会和他们确定来年给员工培训的课题。
在表彰过程中,我发现那些获得奖励的员工,无一例外地是出色完成任务的人,而台下那些没有出色完成任务甚至没有完成任务的人,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领奖了。
很明显,同事对于我的解释很不满意:“99.9%和100%差别就那么大吗?明明就是没有差别啊?”
“不,你错了!我相信很多人都和你一样抱有这样的错误观点,虽然99.9%只要再努力一点点就变成100%了,其实不然。这就像比赛一样,最终总要分出个胜负,如果大家实力相当,或者在99.9%时的成绩都是一样的,那怎么来评判呢?
这就要看最后那0.1%了,谁坚持下来了,把最后这0.1%的事做好了,谁就赢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一场比赛中,平局的现象毕竟是少数的,大多数的比赛还是分出了胜负,因为大部分人还是输给了那0.1%……”
我正欲继续向同事解释,他却突然打断了我:“哦,您这么一说,我想起一件事,前不久我们主管辞掉了一位助理,原因是主管让助理给客户打电话,结果没人接,助理也没再去理会,当时我还想至于么,但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因为他电话虽然打了,但却没有任何结果……”
没错,一件没有结果的事,做是做了,但是它有什么意义呢?
但不幸的是,在企业中,和同事最初的想法一致的员工大有人在,在他们看来:
我只是企业雇佣的一名员工,我在这里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薪水,至于执行得如何,企业有没有赚到钱,那是老板和企业自己的事,与我无关。
所以,大部分人都只是像没有得奖的同事那样只做到99.9%,虽然可能已经尽力了,但却将最终结果好坏抛在脑后,企业不给这样的员工任何奖励也是理所当然的。
03 执行落地三法则
法则1:纠正“差不多”心态
纵观市场上的名牌企业,为什么它们的牌子百年屹立不倒,经久不衰?因为他们不但在产品品质上精益求精,对于人的管理也更加精益求精,他们从不允许自己的员工做事时总是一副“差不多”的心态。
我曾去到过一个知名的大企业,我发现他们每个员工手里都有一个比中华字典还厚的工作手册,光一项流程就有好几十页,这说明了什么?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做得出色,受到认可和欢迎,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把事情做好的保证,如果总是觉得“差一不二”就行了,那你将永远停留在“做完”那一步。
法则2:在执行中树立个人品牌
在如今这个年代,人们对于一份工作的渴望,早已不再是谋生的工具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渴望在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业绩出色,有所作为。所以,很多人对于职业的情感都是神圣的,工作更多地成了一种精神支柱。
既然如此,一次高效的执行不仅可以带给你一个圆满的成果,还能使你渐渐树立其自己的品牌,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
所以,既然做就做好,这样一来,你的整个工作流程就会变成一种良性循环,任务就会轻松一步到位地搞定。
法则3:对自己和结果负责
执行得不好,说到底其实是一个人对自己和结果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这样的人在职场中是很难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的。因为竞争力的基础是执行力,执行不到位,甚至谬以千里,你之前描绘再好的蓝图也只是一张废纸,你交出来的最终结果对企业没有任何价值,不过是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罢了。
所以,身为企业员工,不要一味地背诵执行的重要性,更要在实际行动中把任务执行到位,对自己和结果负责,这样才能在“做完”的基础上“做好”,逐渐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THE END |
“美”一瞬间丨2019年坚朗企业文化主题摄影大赛网络评选 |
【一周坚朗】关注身边点滴,聚焦坚朗“新闻”! |
【一周坚朗】坚朗人的一天,今天的你做到了吗? |
【一周坚朗】坚朗邀请您参观第二十一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Modified on by 赖坍 |
【一周坚朗】每周一见,带你一览坚朗大小事 |
【一周坚朗】绽放青春活力,共筑美好未来! |
【信息论】复盘:世界不完美,我们该怎么办?
复盘:世界不完美,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 | 吴军
你好,欢迎来到我的《信息论40讲》。 今天我们来复盘一下即有关信息传播的内容。我来带领大家复习回顾其中的要点,建议你收藏这讲内容,时时翻看复习。 在这个模块中,核心的内容是香农第二定律,当然,我们大部分人是把它用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而非真正去做通信的产品。
在这个模块一开始,我们先介绍了噪音,以及它对通信的影响。我们特别强调了噪音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固有特征,不要指望存在没有噪音的信息,也不要指望不受噪音干扰的传输。 我们在真实的世界里做事情,就要有一个世界不完美的假设,然后练就在不完美的世界里尽可能做好事情的本领。
斯蒂芬∙库里可能是当今全世界最擅长投篮的选手,他能够在各种干扰之下准确命中。他这个本事是怎么练就的呢? 据他讲,他小时候个子也不高,身体也不强壮,老是被人挤来挤去,撞到一边,投篮永远受干扰。因此,一边被撞,一边还要投篮对他来讲就是常态。久而久之,他练就了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投篮命中的本领。 因此,我们对世界的态度也应该如此,承认各种噪音的存在,争取在有噪音的情况下,准确传递信息。
由于有噪音的存在,信息传递的速率就要受到影响。而香农在研究信息论时,就是以噪音信道为前提假设的。他关于信息传输的核心,是他的第二定律。这个定律说的是这样一件事,信息的传输速率不可能超过信道的容量。因此,如果我们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想要变得顺畅,就必须想办法增加信道容量,否则信息的传输就会很快遇到瓶颈。 另一方面,如果信道容量有限,最好的做法是降低信息的传输率,以便保证信息的传输依然能够持续,而不是急于一次传输太多的信息,因为那样一来,出错的概率为100%,什么信息也传递不下去了。 那么信道的容量(或者说带宽)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香农讲了,它取决于发送和接收方彼此之间的互信息。
鉴于信息传输的这个特点,我们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应当注意这样几个要点:
1.如果我们需要经过他人传递信息,比如你要托人向领导带个话,要特别挑选那些带话不走样的人,而并非简单地和你关系好的人。所谓带话不走样,就是指你讲的话,和他理解的意思之间互信息很大,而他向领导表述出来的意思,和领导的理解,互信息也很大。 很多人喜欢找自己熟的人带话,这当然没有错,因为毕竟面对熟人,你讲话可以比较随意,但是决定那些话能否让他带不取决于你们是否熟,而取决于他作为信道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在今天的生人社会里,其实非常有价值。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里讲了,连接比拥有更重要,那些能够带话的人,就是连接所在,你如果具备了这个能力,在一个机构中就显得特别有价值。
为了增加信息沟通的带宽,我们常常还需要准备好多个信道,以便万一某些信道受阻后,信息还能有效地传递出去。我们常常讲“人脉”这个词,人脉其实就是信道。所谓人脉宽,就是指我们有能力很快地把这种信息收集进来,或者传递出去。
2.在表达意思时,一定要看听众是谁,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表达的速率,取决于听众接受的能力。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是为了增加你和听众之间的互信息。控制速率,是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速率不超过信道的容量,这样可以不出错。 我们经常在职场上看到一些人对所有人说话都是同一种方式,同一种语言,他们还标榜自己率真,其实这种人信息传递的效果很差,因为他们和听众之间互信息很低。 类似的,你还会看到一些人表述信息时像竹筒倒豆子一样都倾泻出去,他们恨不能将自己所知在最短的时间里都告诉对方。这种时候,他们信息传播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信道容量,对方接收的信息一定有错。
选择学校,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不用一心往学霸的圈子里扎。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和学习好的学生们在一起,自己也会被带好,这一点完全没有错。但是,好的学生,可以是学习态度好的,学习方法好的,未必需要是脑瓜极好的学霸。 一个资质中等的学生,和一群接受能力极强的学霸在一起,未必有多大的收益,因为在那个环境中,老师教得会很快,内容也会比较深,大部分学生接受起来没问题,想方设法挤进那个群体的学生会很痛苦。 这就好比,如果一群学生都用的是4G的手机,只有你用的还是10多年前2G的手机,老师根据大多数人手机的带宽,不断发高清视频,你拿2G手机什么都没有收到。 但是如果换一个环境,大部分人都是2G手机,老师是按照这个网速发文字内容,你虽然看到的内容不够丰富、逼真,但是毕竟收到了一些信息。
3.从上一点出发,也给家长们一个建议。由于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是客观现实,也就是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信息通常难以达到最大,因此和孩子沟通要么需要非常慢,非常有耐心,要么家长自己想办法增加和孩子之间的互信息,也就是说增加带宽。 我出版了《态度》一书,也就是给孩子的家书之后,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给孩子写信(其实是邮件),而不打电话说。原因是读信件是一个慢速接收信息的过程,这样能将信息的传输率控制在我和他们通信带宽以内,保证想法的传递不失真。 此外,我在《硅谷来信》讲了一个老奶奶阅读孩子读物的故事,这位老奶奶的做法,就是增加她和孩子之间的互信息,也就是带宽。
4.在男女朋友之间和夫妻之间的沟通上,要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有些人觉得,我条件好,你条件差,你跟着我高攀了;或者我条件差,对方条件好,我一定要迁就他(她)。 这样的关系很难长时间稳定,因为这样的话他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完全不同,互信息近乎为零,彼此沟通的信道太窄。 俞敏洪老师讲过很多次,夫妻双方关系出现问题通常是因为,双方在认知上的差距逐渐地越来越大,以至于无法沟通。所谓认知的差距大,就是信息论所说的信道太窄。
讲完人和人的关系,再说说组织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内部沟通的要点。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说了扁平化管理的好处。我们考察一个机构的管理结构是否合理,应该看信息能否有效传递,而并非绝对层级的多少。层级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信息的有效传递,以及合作的达成,才是目的。 我们在课程中列举了很多虚假的扁平化管理,它们表现为层级过于分明,部门的边界过于明显,每一个中层干部都是关键节点,能够阻拦上下级的沟通。 我们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一些管理层级看似非常平的单位,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扁平化管理。当一个领导的直接下属有几百人时,他就是信息传递的瓶颈,原本可以做到的并行管理,反而变成了串行的。
在这个模块中,我们还用香农第二定律分析了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特别是在商业上互联网的作用,也就是拓宽了买家与卖家之间的带宽。 当然,我们也指出,并非所有的互联网企业作为中介的作用都一样,只有那些能够建立起商家和买家之间彼此信任的网站,才有商业价值。因为只有信任存在,商家和买家之间才有互信息可言,才存在所谓的带宽。
在这个模块的最后,我们谈到了5G的内容,特别谈了技术的发展和它的特点。我们特别强调了从1G到5G,除了单位能耗信息的传输率越来越高,网络也是越来越融合,而不是自成一体。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因为统一的网络可以让信息传递的路径变短,从而变相拓宽带宽。而网络的统一,在技术上则体现为通信协议的一致性。
不仅在通信中有网络融合的问题,在一个机构中也有。很多单位里有小团体,它们就好比相互之间信道很窄的子网络。如果小团体发展得太强大,单位从整体上就会变得比较虚弱,甚至名存实亡。 而打破小团体界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家认可一个相同的内部通信协议,这种通信协议,就是企业文化和行为规范。如果大家都按照企业整体的行为规范进行交流和合作,而不是小团体自身的规矩做事,整个机构就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一个企业好的创始人和CEO,会把树立企业文化和制定行为规范作为首要任务,而不是事必亲躬地做每一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