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时期的塞浦路斯,曾经有一座城堡里关着一群小矮人。传说他们因为受到了可怕的诅咒,而被关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求助,没有粮食,没有水,七个小矮人越来越绝望。
小矮人们没有想到,这是神灵对他们的考验,关于团结、智慧、知识、合作的考验。神灵希望经过这次考验,小矮人们能悟出以下道理:资讯并不代表知识。分享、沟通与行动是将知识转化为成果的关键。知识通过有效的管理,最终将变成生产力。
小矮人中,阿基米德是第一个收到到守护神雅典娜托梦的。雅典娜告诉他,在这个城堡里,除了他们呆的那间阴湿的储藏室以外,其他的25个房间里,有1个房间里有一些蜂蜜和水,够他们维持一段时间;而在另外的24个房间里有石头,其中有240个玫瑰红的灵石,收集到这240块灵石,并把它们排成一个圈的形状,可怕的咒语就会解除,他们就能逃离厄运,重归自己的家园。
第二天,阿基米德迫不及待的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的六个伙伴,其他四个人都不愿意相信,只有爱丽丝和苏格拉底愿意和他一起去努力。开始的几天里,爱丽丝想先去找木柴生火,这样既能取暖又能让房间里有些光线;苏格拉底想先找那个有食物的房间;而阿基米德想快点把240块灵石找齐,好快点让咒语解除;三个人无法统一意见,于是决定各找各的。但几天下来,三个人都没有成果,倒是耗得筋疲力尽了,更让其他的四个人取笑不已。
但是三个人并没有放弃,失败让他们意识到应该团结起来。他们决定,先找火种,再找吃的,最后大家一起找灵石。这是个灵验的方法,三个人很快在左边第二个房间里找到了大量的蜂蜜和水。
显而易见,一个共同而明确的目标,对于任何团队来说都非常重要。
在经过了几天饥饿之后,他们狼吞虎咽了一番;然后带了许多分给特洛伊、安吉拉、亚里士多德和梅丽莎。饥饿的希望改变了其他四个人的想法,他们后悔自己开始时的愚蠢,并主动要求要和阿基米德他们一同寻找灵石,解除那可恨的咒语。
小矮人们从这件事中,发现了一个让它们终生受益的道理:知识不过是一种工具,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补,才能发挥它的全部能量。
为了提高效率,阿基米德决定把七个人兵分两路:原来的三个人,继续从左边找,而特洛伊等四人则从右边找。但问题很快就出来了,由于前本天一直都坐在原地,特洛伊等四人根本没有任何的方向感,城堡对于他们来说象个迷宫,他们几乎就是在原地打转。阿基米德果断地重新分配,爱丽丝和苏格拉底各带一人,用自己的诀窍和经验指导他们慢慢地熟悉城堡。
喜爱思考的阿基米德,又明白了:经验也是一种生产力,通过在团体中的共享,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先是苏格拉底和特洛伊那组,他们总是嫌其他两个组太慢;后来,当过花农的梅丽莎发现,大家找来的石头里大部分都不是玫瑰红的;最后由于地形不熟,大家经常日复一日地在同一个房间里找灵石。大家的信心又开始慢慢丧失。小矮人们都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阻力来自于不信任和非正常干扰。
阿基米德非常着急。这天傍晚,他把7个人都召集在一起,商量办法。可是,交流会刚开始,就变成了相互指责的批判会。
性子急的苏格拉底先开了口:“你们怎么回事,一天只能找到两三个有石头的房间?”
“那么多个房间,门上又没有写哪个是有石头的,哪个是没有的,当然会找很长时间了!”爱丽丝答到。
“难道你们没有注意到,门锁是上孔的都是没有的,门锁是十字型的都是有石头的么?”苏格拉底反问到。
“干吗不早说呢?害得我们做了那么多无用功。”其他人听到这儿,似乎有些生气……经过交流,大家才发现,原来他们有些人可能找准房间很快,但可能在房间里找到的石头都是错;而那些找得非常准的人,往往又速度太慢。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很关键。
于是,在爱丽丝的提议下,大家决定每天开一次会,交流经验和窍门,然后,把很有用的那些都抄在能照到亮光的墙上,提醒大家,省得再去走弯路。这面墙上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将我们宝贵的经验与更多的伙伴们分享,我们才有可能最快地走出困境。
在7个人的通力协作下,他们终于找齐了所有的240块灵石,但就在这时苏格拉底停止了呼吸。大家极度的震惊和恐惧之余,火种突然又灭了。
没有火种,就没有光线,没有光线,大家就根本没有办法把石头排成一个圈。
本以为是件简单的事,大家都纷纷的来帮忙生火,哪知道,六个人费了半天的劲,还是无法生火—以前生火的事都是苏格拉底干的。寒冷、黑暗和恐惧再一次向小矮人们袭来,灰暗的情绪波及到了第一个人,阿基米德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向苏格拉底学习生火,他又悟出一个道理:在一个团队里,不能让核心技术只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在神灵的眷顾下,最终,火还是被生起来了。小矮人们胜利了,胜利的法宝无疑就是:知识通过有效的管理,最终将变成生产力。
宣传社区
小矮人的故事 |
打破关住自己的门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己家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过了一段时间,门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颗钉子,木匠就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再后来,门闩坏了,木匠又换了一个门闩…… 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又老又破,满是补丁。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这种门手艺阻碍了自家“门”的发展。 |
分享萧伯纳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 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If you have an apple and I have an apple and we exchange these apples then you and I will still each have one apple. But if you have an idea and I have an idea and we exchange these ideas,then each of us will have two ideas. By George Bernard Shaw |
一种对问题掌握程度的验证方法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但要我们去说出来的时候却很难说完整,很难说系统。要写出来可能更不知道从哪里下笔。而能说和能写对工作者又是如此的重要(在公司你要说服你的同事、领导,较好的提议是写个报告),所以能够将自己知道的、自己所想的说出来、写出来就成为工作者能力的重要方面! 这也许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但事实上是,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重视这个,总以为我知道,我知道就可以了。从来没有想过将自己隐性的知识显性化!这些想法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成功。 在工作中,不能满足自己“知道”。将自己认为有心得的领域要争取能够讲给别人听,让别人听懂;要能够自省和自我总结,试着将自己的经验体会等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试图显性化知识的过程中,你将发现自己并不一定真正的懂得和了解某个东西,这就能够促使你去探究问题,找出自己知识的短板,通过阅读、实践、交谈等最后达到对一个问题、主题真正掌握的程度。 养成有意识显性化知识的习惯,你就会发现你对问题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摆脱了许多一知半解的状态,提高了个人的知识竞争力! 说了这么多,这个方法其实就是知识显性化。而显性化最简单就是:说出来,写出来。如果能说出来,并且能够给别人讲明白,那表明对这个问题了解的比较深入;如果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来让别人看懂,那表明你已经“无惑”矣! |